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推动高质量发展 重庆蹄疾步稳

2022-10-21 08:59:20  来源:重庆日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10月20日,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委、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围绕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全市农业农村发展成效等相关内容介绍了情况。

发布人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米本家

市经济信息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涂兴永

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 文明维

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许新成

高质量发展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五年来增加近1万亿元

米本家介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五年来增加近1万亿元、年均增长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市经济发展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转变。

从全局来看,重庆深入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增长3.5倍。持续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大力培育“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积极打造“住业游乐购”全场景集,数字经济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推进。川渝两地建立四级合作机制,召开五次党政联席会议,深入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双核”联动联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功能平台持续推进,成渝中线、成达万高铁等160个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提速推进。

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加快建设。重庆坚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广阳岛片区成为长江上游首个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优,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00天以上。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2+6+N”政策体系。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速。重庆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获批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取得积极进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国家级开放平台能级持续提升。

持续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效。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每年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每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左右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年均增长8.9%。

米本家表示,下一步,我市将以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新范例为统领,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呈现“四个新”

涂兴永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蹄疾步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态势呈现“四个新”: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工业增加值总额由2012年的4291.4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7888.7亿元,是2012年的1.8倍。2013-2021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高于全国平均2.5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3%,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2.6%。

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工业结构由汽车、电子“双轮驱动”向汽车、电子、装备、材料、消费品等产业“多点支撑”转变。新兴产业快速增长,2017-2021年,规模以上电子制造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产值年均分别增长17.5%和18.2%,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量占比分别提高至14.7%和15.7%。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近五年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6.3%,占规上工业比重达28.9%。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484家。

质量效益取得新成效。2013-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年均增长17.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从4.7%提高到6.9%。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77.6亿元,比2012年增长1.9倍;全员劳动生产率41.9万元/人·年,比2012年提高64.3%。

创新驱动形成新优势。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分别达到30%和45%左右。累计建成10个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2012-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支出年均增速13.7%。累计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认定127个智能工厂和734个数字化车间,示范项目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8.9%。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

米本家介绍,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引领,并作出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部署。

目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提速、整体成势新阶段,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7.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5%。“一区两群”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提速构建,“一区”和“两群”人均GDP比值缩小至1.8∶1左右。

下一步,重庆将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要纵深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紧扣“两中心两地”目标定位,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

要推进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市“双城”联动联建,促进双圈互动两翼协同。着力形成成渝间、成渝与周边城市间1小时交通圈、通勤圈,联手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建西部金融中心,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枢纽,推进生态环保联建联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持续推进“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做大做强“一区”,梯次推动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功能互补和同城化发展。做优做特“两群”,做靓“大三峡”“大武陵”文旅品牌,加快提升绿色制造能级。健全“一区两群”区县对口协同发展机制。

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深入推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人们更向往。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近五年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0.4%

许新成介绍,近年来,我市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引领,以提振消费稳定经济增长为目标,以品质提升、数字赋能等“巴渝新消费”八大行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扩容提质。近五年来,全市社零总额年均增长10.4%,并呈现出五大亮点:

其一,提升能级,打造“山水颜值”消费载体。推进“两江四岸”整体提升、中央商务区提档升级、寸滩国际新城高标准建设,加快核心商圈升级建设,建成49个城市核心商圈,其中12个达到百亿级。

其二,聚焦品质,优化“名品国潮”消费供给。发展首店经济、免税经济,累计引进国际知名品牌超600个。聚焦重庆味道、重庆工艺等重点领域,累计培育中华老字号19个、重庆老字号291个。

其三,突出特色,精雕“渝夜渝味”消费品牌。做靓“不夜重庆”金字招牌,重庆连续三年位列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榜首。打造“美食之都”城市名片,6家火锅企业进入全国20强。

其四,浓厚氛围,统筹“爱尚重庆”消费活动。以“爱尚重庆·渝悦消费”为主题,组织国际消费节、不夜重庆生活节、成渝双城消费节等系列主题节庆活动,释放消费潜力。

其五,创新政策,改善“渝快服务”消费环境。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和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建设,探索建立国际消费促进制度体系。出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23条支持政策。

数字经济

2018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

涂兴永介绍,五年来,智博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大品牌:

一是论坛精彩纷呈。有12位国内外政要出席智博会并发表致辞或讲话,13位国际组织负责人、200余位国内外院士专家、150余位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开展高端对话,交流思想观点。

二是加强交流合作。借助智博会平台,我市集中签约重点项目323个,158个大数据智能化项目落地实施。助推四川、山东、湖北等15个兄弟省市累计洽谈签约项目191个,协议投资金额514亿元。

三是促进产业发展。智博会助推我市“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加快构建,“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日益完善,“住业游乐购”全场景体验不断拓展。2018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6%,智能产业发展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下一步,重庆将以“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以“智汇八方、博采众长”为目标,以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为重点,努力把智博会打造成为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嘉年华”。

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六项成就

“大家普遍感到,农业更强了、农村更美了、农民更富了。”文明维介绍,近五年来,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就:

一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全市18个贫困区县全部摘帽,191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9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乡村振兴也实现良好开局。

二是稳粮保供能力明显提高。2021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1092.8万吨,创近13年以来的新高;蔬菜产量2184万吨,比2017年增加321万吨;出栏生猪1806.8万头,时隔6年再次站上了1800万头的关口。

三是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蓬勃发展。柑橘、榨菜等10个优势特色产业的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到了4800亿元,2021年底,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为3656.67亿元。

四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建成全球最大家蚕基因库和全球最大、国内唯一的无菌猪培育转化平台,成功培育全国领先、含油量高达51.54%的“庆油8号”油菜新品种,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1%。

五是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6.8%、99%、31.5%。

六是农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近五年来,农村“三变”改革累计盘活集体经营性资产17亿元、550万农民成为股东。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绝对额增长5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00元、增长43.2%。

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

重庆森林覆盖率2021年达到54.5%

米本家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致力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重庆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治理,完成长江“十年禁渔”退捕任务。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2021年达到54.5%,首次进入全国前十。2021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为优,74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居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首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6天,其中,优的天数比2017年增加了49%。坚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进“双碳”工作,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16.1%。

重庆全力增进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广阳岛“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成为绿色发展新名片。今天的重庆,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米本家表示,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不懈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大力推进产业绿色发展,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增强“三农”工作“五个能力”

文明维表示,按照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接下来将重点围绕增强“五个能力”下功夫:

第一,增强稳粮保供能力。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持续稳定生猪产能、提升蔬菜保供水平,同时大力发展柑橘、榨菜、调味品、生态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

第二,增强脱贫地区持续发展能力。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提升脱贫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和要素保障水平,不断增强脱贫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

第三,增强农业竞争能力。坚定不移抓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规模化加工、品牌化营销和智能化应用,稳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建好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为现代农业赋能。

第四,增强组织带动能力。构建完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探索创新党建引领、股份合作、生产互助、产销联动等有效形式,提升农民组织化水平,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五,增强基础支撑能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快完善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稳步提高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夯实农业农村现代化根基。

内陆开放高地

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许新成介绍,近年来,我市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开放通道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建设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成效明显,覆盖全球113个国家(地区)、335个港口。中欧班列(成渝)运营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量在全国率先突破1万列。

开放平台方面,两路果园港、西永、江津、涪陵、万州、永川6个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市对外贸易的主阵地。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能级不断提升,聚集了全市80%的外贸进出口和70%的实际使用外资,智博会、西洽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开放型经济方面,我市外贸进出口从2017年4508.3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000.6亿元,年均增速15.4%,总量居全国第11位,中西部前列。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到517亿美元,在渝世界500强企业达312家。市内企业“走出去”办企累计超过300家,海外资产累计近150亿美元。

开放环境方面,近五年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总量超过330万户;驻渝领事机构增至13家,国际友好城市和友好交流城市分别增至53对、113对。

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

川渝汽车、电子产业全域配套率超过80%

涂兴永介绍,近年来,重庆聚焦“两中心两地”战略目标定位,联合四川省有关部门推动川渝制造业协同发展。

产业方面,两地聚焦优势产业,目前正在打造汽车、电子信息、装备等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合力推动消费品、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协同补链强链。

平台方面,成渝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家网络安全产业园区(成渝)等一批“国字号”重大平台获批建设。成渝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链供需信息对接平台上线运行,川渝汽车、电子产业全域配套率超过80%。首批20个成渝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加快建设。

创新方面,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建设,中新(重庆)国际超算中心、成都超算中心纳入国家超算中心体系。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以“一城多园”模式共建西部科学城等。

下一步,重庆将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化互动共促的产业协作,推动重点产业的集群协同,探索协同创新的示范标杆,完善数字产业的发展生态,搭建先行先试的载体平台,积极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数读>>>

本版稿件由记者 陈钧 申晓佳 栗园园 采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