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党建+”融合 力解群众“急难愁盼”

2022-08-18 09:29:22  来源:四川日报

8月10日下午,巴中市恩阳区下八庙镇安居村,两辆满载新鲜玉米秸秆的货车在来福家庭农场门口停下来,农场负责人刘碧英赶紧迎上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刘碧英说,这是他们为养殖肉牛收集的青储饲料,“每天光这一项开销就要2000多元。”

最近来福家庭农场为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买了30余头牛犊。“花了几十万元,差点就没周转过来。多亏了‘巴山红色贷’及时放款。”刘碧英说。

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巴中聚焦基层党建重点课题、制约发展关键问题、群众关切民生难题,筛选确定了391个“党建+”融合项目,赋能乡村振兴的“巴山红色贷”金融项目便是其中之一。巴中要求,各级党委(党组)负责人要牵头领办,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充分整合党的组织优势、干部优势、人才优势和动员群众优势,有效配置项目建设全链条,推动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发展关注细节村播助农引入互联网思维

“我们这里是通江银耳的发源地,银耳朵大、肉厚,品质绝对有保障……”近日,在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展示中心,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钟映梅和该村第一书记胡景雯对着直播镜头,向网友介绍村里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通江银耳。

当下正是通江银耳采收的季节,陈家坝村举办了“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在持续3个多小时的直播过程中,陈河镇党委书记冯孟和通江银耳博物馆的讲解员也纷纷助阵。

今年5月以来,围绕盘活村域资源,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江县正式启动了“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在通江县委组织部的统筹安排下,各村党组织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齐上阵,以直播方式销售当地土特产品、宣传推介乡村优势资源。

陈家坝村的银耳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村民都是种植好手。“这么多年,我们的售卖方式都是在线下,这次直播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钟映梅说,在“双书记”村播准备过程中,村民还了解了如何把控产品质量、如何协调运输成本等细节。

按照项目计划,通江县将通过“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的引导,因地制宜地孵化村级网络账号、开放平台、打造村级代言人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乡村振兴发展的全过程,培育一支爱农村、懂发展、会经营的本土人才队伍。

截至目前,通江县已开展“双书记”村播助农活动5场,累计带动企业、老百姓增收27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益3万余元。

话筒交给群众解决市民诉求问题1.2万余个

8月7日一大早,夏清树带着妻儿开车前往巴中市巴州区玉堂街道铜堡村老家探望父母。几年前,因为修建水库影响了原来的村道,进出村需要绕行10多公里的山路,他回家变得很不方便。如今,一条崭新的硬化路已经建好,他可以直接将车开回村里了。

在今年5月巴州区玉堂街道开展的“群众诉求大起底”活动中,村干部挨家挨户进行问题收集,“铜堡村一组30余户村民出行难”被列为重点问题。在连续召开 3次坝坝会后,硬化道路的费用问题、村民集中搬迁涉及的土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修路工程正式启动。7月16日,道路正式完工通车,解开了村民几年来的心结。

在通江县沙溪镇王坪村,已有近百户村民接通了期盼已久的天然气。今年3月,通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启民生诉求“大起底”工作,要求县级领导下基层、乡镇主要领导进农村、村社干部走村入户,“打捞”群众诉求。有群众向前来走访的县级领导提到了家里通天然气的问题。

“很多村民有这个意愿,但不了解收费依据。这次,燃气公司现场把成本算了出来,还给出了优惠措施。”王坪村党委书记殷雄介绍,如今的王坪村,村民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有了直达村口的高速路,水、电、气三通,生活越过越美。

把话筒交给群众,用心用情解决群众难题。今年以来,巴中市广泛开展“市民诉求大起底”活动,累计解决问题12000余个,推动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服务落到实处提升村级阵地,设置“爱心驿站”

8月10日晚上7点,在巴中市恩阳区明阳镇青木桥社区“红色放映厅”里,每周1部的爱国题材电影准时开播。当晚放映的是《中国机长》,现场座无虚席,还临时增加10多张塑料板凳。

为完善社区功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明阳镇发挥“党建+”融合作用,筹集整合资金,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高标准亲民化改造,合理规划便民大厅、童伴之家、共享书吧、综治中心、入党宣誓厅、道德银行、村史馆、红色放映厅、市民学校9个功能区。

今年以来,恩阳区“四向发力”规范组织建设,在农村、城市等七大党建领域中各选取1—3个点位开展示范创建。目前,包括青木桥社区在内的6个村(社区)活动阵地已完成规范化、亲民化、标准化改造提升,另有5个村也正在建设中。

还有更多项目着力将贴心服务送到普通劳动者身边。在平昌东城物流园,来往的货车司机都可以到园区设置的“司机之家”“刹一脚”,舒舒服服地吃个饭、洗个澡。

今年以来,巴中市聚焦货车司机群体党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力量资源,依托干道场镇社区活动中心、货车司机吃饭加水“喜好地”、进出川大通道“卡点”统筹布局建设“司机之家”(驿站)。目前,已建成“司机之家”(驿站)12个,能够提供免费淋浴、停车、自主洗衣、共享厨房以及平价住宿、小商品售卖等服务。

在巴中市巴州区,为解决户外劳动者群体工作休息、饮水、如厕、充电等实际困难,当地在人口聚集地、主干公路沿线、大型小区出入口等地点建成20个“户外劳动者驿站”。截至目前,上述驿站已为环卫工人、巴山“背二哥”、外卖员、快递员和交巡警等3000多名户外劳动者提供过温馨服务。(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