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江津: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 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2-08-10 14:23:04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 油溪镇大坡村农业产业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文 / 王际平

今年1-6月,重庆市江津区农业农村工作捷报频传——

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6.53亿元、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45.56亿元、增长6.3%,总量全市第一。

石门镇李家村获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石门镇、石蟆镇获批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先锋保坪村、太公山、白沙古镇上榜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乡村振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6个,签约金额14.98亿元,居全市第二位,重点储备项目32个,全市第一,金额63.69亿元。

……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江津区紧扣“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地”目标,按照分层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思路,牢牢把握稳住农业基本盘总要求,坚决守住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统筹推进乡村发展、乡村治理、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花椒基地

底线任务守得住

为加快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今年初,江津区出台《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明确重点工作41项,制定了24条扎实稳住农业基本盘具体措施,成立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任务工作专班,推动重点工作落实。

坚持把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乡村振兴首要任务。今年初,江津区印发《江津区2022年稳定粮食工作方案》,下达粮食生产任务清单,将25亩及以上的规模种粮主体补贴提高至230元/亩,200亩及以上的规模种粮主体的社会化服务补贴每亩提高50元,最高不超过180元/亩,培育25亩以上规模种粮主体142户,其中200亩以上31户。建设粮油单产攻关“百千万”示范片26个。兑现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2561万元,兑现耕地地力保护和种粮大户补贴1.17亿元,切实保障种粮收益。全力推进撂荒耕地核查利用,完成了集中连片5亩以上疑似撂荒耕地图斑外业核查,积极推进5亩以下疑似撂荒耕地图斑外业核查,已复耕复种1.2万亩。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乡村振兴的前提工作。江津区以“四提三改”行动为抓手,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集中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行动,排查农户33.6万户,发现问题91个,立行立改56个,新识别监测对象25户62人,累计识别监测对象405户990人。扭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脱贫人口及边缘易致贫人口公益性岗位在岗1513人,全区实现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就业11837人,超过市级2022年脱贫人口务工目标任务116人。持续推进产业到户奖补,落实奖补资金523万元。安排产业扶持项目76个3260万元,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5000余户。依托江小白、重庆和信、重庆飞鱼等发展订单农业,累计种植高粱2.6万亩、青梅2300亩、魔芋3700亩。接续推进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逾期率0.45%,低于1%风险防控警戒线。精准安排四批财政衔接资金7475万元,落实项目152个。

▲ 花椒烘干生产线

坚持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江津区以农机宜地化、土地宜机化、服务社会化农业生产“三化”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能力。重庆市山地丘陵智慧农机特色产业基地落户江津,建立区级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目录,将农机购置补贴标准提高到40%,办理农机购置补贴1760台套,增长18%。在建高标准农田达到7万亩,拟开工9.5万亩,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建设示范项目3万亩,完成农田宜机化改造8000亩。累计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75个,实施社会化服务5.17万亩。探索建立“1+N”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全国最大花椒全自动烘干生产线5条,开展花椒带枝采收社会化服务1万余亩,椒农每亩增收节支1000元。

▲ 集体经济分红

产业提质后劲足

推动产业提质增效是江津区提升全区“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成色的重要举措。稳定现有特色产业面积,推动特色产业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质”。做强特色产业,区委区政府印发了《关于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举办了2022年“津工精匠”花椒采摘职业技能大赛。央视《新闻联播》《天下财经》等专题报道江津花椒。做实“花椒银行”,货物银行代储干花椒6000余吨,货币银行累计担保放贷1.4亿元。启动泸永江茶叶、花椒、龙眼荔枝产业带(二期)建设。编制了《江津区枳壳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江津区生态瘦身鱼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建柑橘标准化基地2400亩,改(扩)建茶园500亩。提质富硒产业,全面启动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江津柑橘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工作。持续提升“一江津彩”品牌影响力,新发展绿色食品8个、有机产品7个。实施富硒优质稻谷1万亩、功能稻米加工原料基地1个、富硒红糖产品1项。积极开展西部(重庆·江津)国家富硒功能产品交易中心项目招商。富硒产业产值68.4亿元、增长14%。延伸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落地实施,推动科技中试城项目落地。举办“金色黄庄”菜花旅游文化节、鲁能美丽乡村油菜花公路节等乡村旅游活动,打造并推介精品路线3条。

▲ 儿童乐园

乡村建设势头好

江津区统筹推进乡村建设,坚持点上示范、区域带动、全域推动,探索“村(社区)+美丽院落+院落制”模式,深入实施6个乡村振兴重点示范区域整治,落实示范院落整治项目30个。开展“三清一改”和“五清理一活动”,推进美丽乡村微组团、片区化发展,促进乡村环境整洁、各美其美。全面开展农村户厕调查摸底,摸准35.7万户户厕需求,合理制定改厕计划,下达2022年农村户厕改造计划2103户,完成改造527户。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资金1875万元,实施农村入户道路150公里。全力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新建冷链设施4.7万立方米,预计扩容0.9万吨,累计达到8.6万立方米,容量达1.88万吨。

▲ 积分兑换

乡村治理亮点多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江津区有诸多亮点,聚焦提升党建引领力、自治能动力、法治保障力、德治感染力“四力提升”,扎实开展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建立乡村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清单制、院落制、积分制实施方案。提炼总结“院落制”、“党群驿站”工作法、“五小工作法”等乡村治理典型经验,“院落制”和“五小工作法”等成为江津区乡村治理品牌。 以“院落制”为例,江津区为破解“村大面广难治”“户散人少难管”等乡村治理堵点难点,通过选“新乡贤能人”、树“院规院训”、设“讲理堂坝”等措施,推行“院长制”乡村治理新方式,强化基层节点,缩小自治半径,推动乡村善治取得新成效。

院长牵头微治理一是划片分院差别治理。根据人口聚居密度、院落自然分布情况、通行方便程度等,将村子划分为多个“大院”,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按照区域特色,整合资源优势,开展产业发展、乡风文化、治安稳控等方面差别化治理。二是建立“院长”管理体系。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全村总院长,由各“大院”选举德高望重、有一定组织能力、团结邻里、卫生习惯较好的新乡贤能人担任院长,实行“一院一档”规范管理。院长通过民主选举。三是统筹需求分级管理。实行村党支部书记负总责、村干部包院联系、组干部包户对接管理机制。院长负责汇总收集院内产业发展壮大、卫生户厕改造、到户道路修建等需求和意愿;村民小组组长负责统筹实施动员生产经营、购买社会服务、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