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武陵枞菌

2022-07-08 09:38:58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姚明祥

文/姚明祥

网着热浪,拄着蝉鸣,揣着希望,去采枞菌。今年这野生菌,似乎来得比往年早。一来就带着山野的质朴,天然的美味以及采撷的乐趣,让人痴迷神往。最先是一个朋友在微信里晒出照片,已采到野生枞菌了,朵圆橘黄,煞是可爱!立刻就热血沸腾,躁动不安:走,捡枞菌!

后山郁郁葱葱的马尾枞林,成片连块,簇拥在崇山峻岭之中。爬拢半坡,有些气喘,有些踟躇。茫茫林海,何处有菌?单凭经验,还加运气。要走枞树林的空阔草坪,通光敞阳,空气流通,阳光漏照,这才是枞菌最适合生长的地方。

找一根枯枝作拐棍,一来拍草惊蛇,二来挑刺拨叶。菜花蛇、青竹飙等各类蛇,有时要碰见好几条,嗖地梭过丛林,草抖叶响,留下一路惊骇。各种带尖针倒勾的荆条也多,阎王刺、炸山刺、红根刺、白杆刺、猫爪刺,刺刺伤身,随时都会挂破皮肉;不留意,就连带齿的芭茅草,也会拉你一锯,咬你一口,划痕道道,纵横交错,皮红血浸。这些人们以为可恶可恨的东西,其实是大山的守护神。谁让你打破山野的安宁,骚扰森林的清静,撩拨草叶的情丝呢。

跋涉在这充满枞脂香气的马尾枞林里,想起小时候夏季在山上砍柴时,那枞菌满山遍野,大朵大朵的,手掌般宽大,至腐烂都没人愿捡。踢踩而过,卟卟发响。那时烂贱,现在稀珍,人的认识就这么奇怪。山,不是这样的山?林,不是这样的林?眼睛亮得像红灯笼,也没发现枞菌的身影。这山不生?此地不长?打道回府?然而固执的牛脾气,使自己不要轻言放弃,继续搜寻,总有收获。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杂草丛里,叶翻茎折,说明已有人捷足先登。步人后尘,哪会有菌?当然也不绝对,偶尔也有意外。有时走过路过被人踩过的地方,以棍随便一拨,刨开黄黄枞针,露出层层腐叶,撩起厚厚盖头,只见一朵枞菌,撑着金伞,一身清香,满脸娇艳,正在那里捂嘴羞笑……别人忽视,自己重视,也有惊喜。

在马尾枞林里采菌,要左顾右盼,远望近看。凭着感觉走,另辟荒径找。悬崖陡岩不去,深坑狭沟莫涉,荆棘合围不入,这些地方一般不生长枞菌。专心低头走自己的道,绕过一个又一个弯,迈过一垄又一垄刺,爬上一道又一道坎,就会碰上这样的好运气:三朵五朵,七朵八朵,脸儿红朴朴的,如幼儿园化妆的小朋友,在那里摇头晃脑,拍掌欢歌……要想捡到又多又好的枞菌,必须是他人不曾观顾,不曾涉足的全新地方。

枞菌,又叫马尾松菌,是武陵大山的野生特产,每年六七月九十月生长,喜群生。夏天颜面红黄,叫黄松菌或红松菌。秋天颜面紫褐,叫秋松菌或乌松菌。它气息清香,味道鲜美。它不仅含有人体必须的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还具有益肠利胃、理气化痰等保健价值。全世界都想人工种植,批量生产,但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一个先进国家能研发出来。它具有特定的经纬度、特殊的气候土壤要求,与不可替代的地域性。这么说来,它只属于咱们淳朴厚道的武陵人专享!

每年采枞菌这季节,是大山最热闹的时刻。寨民们全家出动,上山寻找;购买者驾车在山下路口专门等候,车队排得长长的。寨民桶提篓背,一到山下路口立刻过秤付钱。现在寨民,少收现钱。大多手机转账,扫微信,收红包。寨民们常能换回一笔不菲的收入。

因它生长周期短,产量低,易碎损,不方便长途运输,故全国许多大中城市的居民,只能望菌兴叹,无缘享此口福。

上苍特惠武陵人,但不是每个武陵人,都能幸运地采摘得到这稀有山珍的。

作者系重庆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于《民族文学》等全国报刊,出版有《永恒的歌》《酉州风情》《神树》等集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