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智能辅助工具可否用?专家同时提醒——

志愿填报不要一味追求“分数最大化”

2022-06-20 09:15:04  来源:科技日报
原标题:志愿填报不要一味追求“分数最大化”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已落下帷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面临的新一轮“考试”。一些地区能填报的志愿数量超过100个;一些高校新增了本科专业;一些专业设置了选考科目的要求……对考生和家长来说,填好志愿,要做的功课确实不少。智能辅助工具,近年来也在高考志愿填报时为越来越多的考生和家长提供参考。

已经做了4年高考志愿信息服务的夸克App产品经理夏雅瞳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团队回访过2021年的用户,发现近80%的“00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参考智能填报或预测工具。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陈志文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志愿填报服务成为产业很正常,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不过,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天价志愿填报服务。

陈志文表示,在填报志愿时,考生可以寻求第三方帮助,无论这个第三方是智能工具,还是老师、家长、前辈……但前提是在深入细致地研究讨论后,考生把自己的人生方向想清楚——任何第三方都无法替孩子完成这件事。“我看到有些家长很任性,花了上万元委托别人给孩子做生涯规划,你仔细想想,你是对孩子负责还是不负责?”

“我们抱着严谨的态度免费提供高考志愿信息服务,想提升考生整体的填报效率。”夏雅瞳表示,每个考生的人生志愿都是个性化的,因此,在产品设计上,不是让考生输入一个分数,就给出一组填报方案,而是通过一系列工具,帮助考生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当前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再告诉考生大概有哪些选择,最后由考生自主决定。核心,仍然是“自主决定”。“智能辅助类志愿填报产品要确保的是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最终判断仍要由考生和家长作出。”夏雅瞳坦言。

陈志文还提醒,志愿填报中有一个倾向特别需要警惕,那就是盲目追求所谓的“分数最大化”。高考志愿涉及人生规划,不是在菜市场挑白菜。“我考了500分,上了个可能需要502分的,就叫捡漏;上了个需要498分的,就是吃亏。账不能这么算。”陈志文说,志愿填报,首先要明确前行的方向,如果连方向都丢了,“一味盯着分数最大化那就是踩最大的坑”。

教育部去年曾提示,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各地各校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的政策解读、参考信息和咨询指导。

其实,考生有多种途径获得高考结束后的志愿服务,但很多人缺的,恰恰是高考前就该有的生涯规划辅导。

实施了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的地区都要求在高中阶段上生涯规划课,但让中学老师上好这门课并不容易。陈志文说,做生涯规划,需要老师或父母有足够的见识和广阔的视野,在小地方,这一问题可能更加明显。“我曾经见过,有老师讲你要去银行就学金融,他不知道2018年后大量银行招收的是理工科人才;也有知名高校毕业的父母,说孩子如果要当公务员,就应该学公共管理。每个人都有认知的局限性。”陈志文指出,在这一方面,社会、学校等各主体还可继续努力,探索通过多种方式,在生涯规划上给学生和家长更多科学指引。(记者 张盖伦)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