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河南上蔡:特色种植走对路 西瓜创出大品牌

2022-06-10 10:44:05  来源:农民日报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正值河南省上蔡县五龙镇的招牌名品“8424”西瓜陆续上市时期,走在五龙村的道路上,空气中满是清甜的瓜香,道路两旁,一栋栋鳞次栉比的大棚甚是壮观,棚内生机勃勃,藤蔓间躺着圆溜溜的“翡翠”西瓜,让人垂涎欲滴。

在五龙村的绿亨种植家庭农场内,瓜农王东方正带着工人忙着采摘、搬运、装车,瓜田里欢声笑语,一派丰收景象。

王东方今年种植西瓜、甜瓜一共40亩,共55个大棚,成为当地新晋的“西瓜销售户”。“种植好品种,把好品种种好,销量自然不会少!”王东方带记者参观自己的种植大棚,“不仅是我,咱们五龙镇的瓜农只选择受市场欢迎、顾客喜欢的品种。‘8424’西瓜,皮薄、馅脆、甜度高,爽口多汁,吃起来甜蜜可口、回味甘甜,特别受顾客青睐,还没上市,就有顾客来下单了。”正因为选对了品种,“种植精准对应市场需求”,五龙镇的“8424”西瓜早已经被周边消费者乃至一线大城市的客户打上了优质瓜的“标签”,比普通西瓜售价更高、更热销,且客源更稳定。

“以前种西瓜难,是因为没技术、不懂管理,现在种植、管理都有成熟的技术体系,而且每年都会更新,多用点儿心就能掌握。”王东方告诉记者,一开始他也摸不着头脑,好在镇里有专业的技术指导,从搭建大棚到关键节点的技术指导,技术员指导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就是顺着技术员教的‘藤’,摸到了致富‘瓜’!”王东方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最新的种植技术,他翻出一个西瓜的“身份牌”,“黄色的‘身份牌’是5月1日授的粉,白的‘身份牌’要比黄色的晚几天。还有红牌、黑牌,根据授粉时间来推算瓜的成熟期,再确定采摘的时间,确保刚采下的瓜熟得刚刚好!”

据了解,王东方今年的头茬西瓜亩产高达2000多公斤,“按照市场价格,一公斤可以卖到6块多钱,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皮肤黑红的瓜农王东方,一聊到丰收,忍不住嘴角上扬,露出洁白的牙齿。如今五龙镇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瓜”种植基地,全镇有近4000亩的瓜地(包括小甜瓜),瓜农100余户,亩产2000公斤左右,亩产利润超过7000元。

“五龙镇的西瓜、甜瓜能成为‘明星瓜’,一方面是咱们镇的特色种植‘走对了路’,早在2009年,五龙镇就制定了‘优质优价’的特色种植农业发展战略,从安徽阜南引进了果蔬大棚特色种植业,多年来一直坚持‘政府指导、农民参与、市场带动、专业运作’的发展运行模式。另一方面咱们因地种植,五龙镇的土壤发黑,其中的营养成分很高,在黑土上种植瓜果类的特色农产品不仅产量高,而且甜度更高。”五龙镇党委书记乔鹏告诉记者,“早在两年前,我们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为‘8424’西瓜和甜瓜作甜度测试,同等条件下,在五龙镇种植的‘8424’西瓜和甜瓜产量分别增加13.8%、20.8%,含糖量分别提高20.4%、18.2%。按照现在的种植模式和管理方式,产量和甜度应该会再上一个台阶。”

“最早的时候,五龙镇种植的西瓜只有100亩左右,多为本地品种,既没有形成规模,也没有成熟、科学的种植管理体系。”乔鹏介绍,近年来,五龙镇与河南省农技专家保持紧密联系,多次邀请专家们实地考察、指导,结合五龙镇的土壤特质、天气等,为农户制定一整套的技术方案。如今,种植户用上了多层覆盖、肥水一体化、生物有机肥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一系列关键配套技术,产品质量稳定,产量连年攀升。

乔鹏指着成片的大棚告诉记者:“一亩地一个大棚,建造成本为6000多元,农户投资小、上手快,仅春季种植西瓜、甜瓜,亩利润超过7000元,很快就回本了!再加上有成熟的技术体系作支撑,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户不愿外出打工,通过快速复制这种科学种植模式,走上了致富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