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抓好“股、社、产” 渝北 “三变”改革见实效

2022-06-09 13:40:5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6月9日讯(记者 李文萍 通讯员 严丽娟 刘玄)作为重庆的北大门,渝北区的乡村既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菜篮子”“果盘子”,又是人们栖息诗意和远方的“后花园”。

为了真正激活乡村土地潜力、资源潜力、发展潜力,渝北区用活用好“三变”改革这把金钥匙,形成以“股”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以“社”激发产业链条动力活力,以“产”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三变”改革模式。

截至2022年,渝北“三变”改革试点村已增加至96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55%。通过“三变”改革,全区近10万亩土地资源“活化”入股,上亿元的闲置资产“量化”入股,大量技术、技能、管理等“物化”入股。数十亿社会资金、数亿元财政资金、上千万农民闲散资金、数百万集体资金通过“三变”改革激发活力变股金。全区32余万人通过“三变”改革密切利益联结成为股东,大量农民不断丰富自身角色成为产业管理者、产业工人、创业者。

▲ 三社融合宣传培训现场

起底渝北区“三变”改革的底层逻辑,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三变”改革如何在渝北落地生根,持续营造出全市探索“三变”改革的浓厚氛围。

以“股”为核心,创新农村发展体制机制
【渝北区“三变”改革始终将“合股联营”作为改革的核心,股的背后是资源,是将闲置的房屋、忽视的森林、破碎的土地等统筹整合起来,形成布局乡村振兴的一盘大棋。】

渝北区是重庆集大山区、大城区一体的典型。往往绕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科技感十足的工业车间,就能看到集中连片的经果林。印盒村的歪嘴李、放牛坪村的梨、金凤村的桃子、乌牛村的仙桃李、青龙村的柑橘……移步换景,产业各有特色。

成熟的特色产业离不开“三变”改革的神奇驱动。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中的变资源、变资金是第一步。

“全村50岁以下青壮年90%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全村80%的土地处于撂荒状态。”古路镇乌牛村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土地破碎,农业产业效益低下,农村曾沦为支柱产业空白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老人妇女儿童留守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破碎的土地迎来了农田整治的新机遇,林地、荒地、水面、建设用地及其他各种集体资产等迎来了价值再开发利用的新窗口时期。

从2017年起,乌牛村通过宜机化改造项目,将田地变成了集中连片、整齐划一、沟路相连的标准农田,几千亩土地上覆盖着连片的仙桃李,初步形成规模化的产业效应。伴随着仙桃李的挂果,乌牛村继续做好育苗中心、可溯源系统、水肥一体化等“智慧农庄”,修建洗选包装等加工车间,布局七彩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特色民宿集群等田园综合体,从荒山坡地变成生机勃勃的“花果山”。

▲ 统景梨橙

这种蝶变的背后是当地深刻领会“三变”改革的关键是什么、怎么改的内涵,将资源、资金变成“股份”,将“合股联营”作为利益联结的关键,彼此之间按照“股份”分享利益,充分调动村集体、农民、合作社的积极性。

乌牛村发起成立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联合社仅设置成员股,经确认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全部成为联合社股东,按照一人一股的方案,生不增、死不减,明确股权2096股。联合社量化资产118.2万元,包括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58.2万元,联合社在合作社占股10%,折合股金60万元。

同时,全村以联合社为平台,入股渝北区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设置“土地股”“现金股”“联合社集体股”三种股权形式,每股0.1万元,共计6000股,总股本600万元。联合社占股10%,农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占股50%,发起农户以自筹现金入股合作社占股40%,农民既可以在合作社获得土地股收益,又可以在联合社获得成员股收益,实现财产性增收。

乌牛村这种“合股联营”的模式始终贯穿渝北“三变”改革的全过程中,通过“土地股”“农房股”“基建股”“技术技艺股”“管理股”等股权形式,积极探索自然风光、闲置资源等价值开发,激活农村沉睡资源,拓宽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形式,完善股权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成为对当前农村发展机制体制的补充和拓展。

村级集体经济因此成功探索到了发展路径。渝北区对全区178个村(涉农社区)展开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量化确权等工作,并对各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放登记证,进行市场化探索。2021年,全区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6亿元,村均收入超过200万元,净收益8017万元,村均净收益45万元,累计缴纳税金达686万元,向群众分红1060万元。

以“社”为纽带,激发产业链条动力活力
【渝北区“三变”改革始终将“合作社”作为改革的纽带,“社”的背后是人,是将政府、新型市场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等联合起来发挥组织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活力。】

走进木耳镇金刚村,七彩大庄园的生态美景蔚为壮观,柑橘、苗圃、有机肥、食用菌等产业初具规模,废弃的学校和村委会办公楼变成了库房……得益于“三变”改革的落地实践,全村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而合作社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估量。

跟过去的“小农经济”相比,合作社通过土地、资源入股,使得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难以实现技术、管理和市场方面的升级,而是真正通过组织的力量,实现“公司+村集体+村民”“合作社+村集体+村民”等组织创新模式,做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融入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在渝北,“合作社”被视为撬动“三变改革”的纽带。依托于“合作社”,建设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与新型市场主体的利益共同体,联产联业、联股联心的改革才有实践的落脚点。

以“三社”融合促进“三变”改革可以算作合作社“横向”纽带意义的衍生。

渝北区新成立的村级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即实现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

其中,生产合作部负责农业生产环节,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组织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供销合作部负责开展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销售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进行废旧农地膜和包装物回收;资金互助部负责将农户闲散资金组织起来用于解决其内部成员和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

在村级层面实现生产、流通、信用有机融合是“三社”融合的核心,实现真正把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面的作用统筹起来,破解农业农村产、供、销脱节,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纵向”纽带是指党委政府、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自上而下在产业链条上拧成的发展合力。

▲ 洛碛镇沙湾村股改分红

在机制层面,建立“区级统筹、镇级协同、村级融合”的三级组织体系,有力保障“三变”改革的落地。在区级层面,组建由区长任组长,副区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及试点镇为成员单位的“三变”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在镇级层面,成立由镇级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三变”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一村一策研究制定“三变”改革方案,全面指导试点工作。在村级层面,设立村级“三变”改革工作小组,村支部书记任组长,负责宣传发动、清产核资、确权确股以及产业发展等改革具体工作。

在落地层面,新型市场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形成“经营主体+村集体+基地”“经营主体+农户+基地”等经营模式,不断盘活现有资源,改变现有农民的生产模式和调整种业结构,探索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成功激活产业链条上的活力动力,助推经济发展和多方互赢。

当前,“三变”改革的红利已经在全区各个角落释放。金刚村的人们清晰地记得2020年1月17日集体经济组织派发第一次股东分红的热闹场景。除了分红,日常实用品也深得大家喜欢,3岁以下的儿童获得学前书包、60岁以上老人收获爱心暖被,低保户得到米油和白糖。

以“产”为重点,促进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
【渝北区“三变”改革始终将“产”作为改革的重点,“产”是指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是激活乡村振兴深层次蝶变的生动写照。】

在渝北区广袤的农村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是“馒头山”“巴掌田”,如今是集中连片、道路相通、沟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过去是荒山荒坡,如今是蔚然成林的“花椒”“仙桃”“柑橘”等特色产业;过去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农业回报低,农业单一,如今是整村整镇推进的规模效益产业……绿色、效益、规模成为产业最好的诠释。

在推进“三变”改革的过程中,渝北将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作为发展的准绳。全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绿水青山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湾镇金凤村依托“三变”改革,成立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引导下,全村积极发展特色桃子产业,与沿线的龙洞岩村、杉木村连片打造万亩桃乡,计划打造成全市最大的桃花观赏基地。村里还打造上古农耕、芳菲台、红雨台、听风崖等文创景点,形成“赏花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农文旅特色品牌。

▲ 放牛坪梨园

茨竹镇放牛坪做大做强“梨园文章”。依托万亩梨园,放牛坪连续举办了11届梨花节。每年春天,满山梨花如烟似雪,美不胜收,成为重庆主城近郊游的热打卡地。借助旅游的春风,村里采摘、农家耕作、垂钓、休闲观光等活动如雨后春笋冒出,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为减小村集体单一产业可能带来的未来不确定风险,三变改革中,村集体未雨绸缪,通常都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渝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推进“三变”改革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在推进“三变”改革中,全区将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景区等建设扶持政策有机结合。

同时,渝北区将“三变”改革与便道建设、土地整治、农田水利等建设项目,以及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治理等公益项目融合推进,优化了群众生产、生活、发展空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乡村。

一直以来,渝北区深刻领会“三变”改革关键是什么、谁来改、怎么改的核心要义,不断探索三变改革的发展模式、体制机制、实践路径等,找准“股”“社”“产”三大着力点,推进合股联营,使农业经营机制更活;通过“三社”融合,推进产业化经营,使农民增收渠道更广;通过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使农村山水“颜值”更高,实现百姓富产业兴生态美的有机统一。2021年,渝北区乡村旅游收入实现23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02亿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