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四种玉米常见害虫的识别及其发生规律

2022-04-01 10:10:50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李绍然

近年来通过田间调查发现,安徽省临泉县玉米的病虫害发生情况愈加严重,其中害虫就有玉米螟、白星花金龟、地老虎及玉米叶螨等种类,有虫田块的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严重威胁着临泉县玉米的安全生产。现将以上害虫的为害、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总结如下。

一、玉米螟

1.为害特点。玉米螟幼虫主要以钻蛀形式为害玉米的心叶、雌雄穗和茎秆。为害心叶时,一开始会出现不规则半透明的白斑或者小孔洞,随后看到横列的排孔。为害雄穗时,在雄蕊没有抽出之前,采食穗部,使其变黄并枯死,抽穗以后,大部分玉米螟开始往下进入穗柄,造成穗柄易遇风折断。在雌穗抽丝时,幼虫会咬断花丝,采食籽粒,并且蛀入到穗轴和茎部;为害茎部时,会为害雌穗的着生节。为害穗轴和茎秆时,会在蛀孔外面堆积粪便碎屑。

除了为害玉米,玉米螟还会为害小麦、高粱、大豆、棉花、马铃薯等作物。

2.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长13~15毫米,翅展22~34毫米。体淡黄褐色。雄虫前翅内外横线及其间两斑明显,外横线与外缘线间有一褐色带。雌虫内外横线及其间两斑不明显。后翅中部有暗色弧线。

②卵。扁椭圆形,常由数十粒或者数百粒集成卵块,排列成鱼鳞状,卵面有大小不同的多角形网纹。

③幼虫。老熟幼虫体长25毫米,灰白色。头褐色,胸腹部各节毛片显著,中后胸节各4横列成行,腹部1~8节各6个,前4后2、前大后小。腹足趾钩3序缺环。

④蛹。长纺锤形,黄褐色,长15~19毫米。腹部腹面5~6节各有腹足痕迹1对。臀棘较长,末端有钩刺5~8根,常垂连于丝茧上。

3.发生规律。一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内、果穗、残茬和土壤中越冬,其中茎秆内约占80%。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中下旬为盛蛹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交尾产卵。6月下旬第一代幼虫大量出现,幼虫在心叶筒内蛀食。随着抽雄,幼虫分散在茎叶间、叶鞘内、雄花上为害,主要在果穗部位以上,尤其以雄花受害最重。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羽化盛期并交尾产卵,8月上旬出现第二代幼虫,此时正值结穗期。为害在果穗部位以下,先为害叶鞘,而后蛀茎至玉米成熟。以第二代幼虫为害造成的损失最重。成虫羽化后不经补营养即可交尾产卵。一头雌虫产卵约500粒,多者可达1000粒。卵多产于叶背中肋两旁。以植株高大,生长茂密的玉米中部着卵较多。成虫昼伏夜出,趋光性强于趋化性。

初孵幼虫群集卵块附近啃食叶肉。能吐丝下垂,随风扩散。幼虫迁移觅食频繁。幼虫一般5龄,少数6龄。老熟幼虫化蛹前,常在茎秆内从里向外咬一个直径2~3毫米的孔洞,外有秆皮掩盖,然后吐丝把碎屑缚成一个茧垫,将茎内通道堵塞做成一室,在内化蛹。

二、白星花金龟

1.为害特点。白星花金龟以群聚形式从玉米的雌蕊处钻入苞叶内取食玉米籽粒。

2.形态特征。

①成虫。白星花金龟成虫体长20~24毫米,宽13~15毫米,上下扁平,全体古铜色带有绿紫色金属光泽。中胸后侧片发达,顶端外露在前胸背板与翅鞘之间。前胸背板有斑点状斑纹,鞘翅表面有云片状由灰白色鳞片组成的斑纹。

②幼虫。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头较小,褐色,胴部粗胖,黄白或乳白色。胸足短小,无爬行能力。覆毛区有2短行刺毛列,每列由15~22条短而钝的刺毛组成。

3.发生规律。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下旬成虫出土,并一直延续到9月中下旬,但以6-7月数量较多。成虫喜食成熟的果实,常数头或十数头群聚一起在果实上为害,或在树干的烂皮、凹穴处取食汁液。成虫白天活动,7月以后开始产卵。成虫将卵产在腐殖质、烂草或粪堆中,幼虫营腐生生活,不为害。幼虫老熟后,在生活处做一蛹室越冬,翌年5月在其中化蛹。该虫发生数量受环境影响很大,环境中腐殖质多,该虫发生就会严重。

三、黄地老虎

1.为害特点。黄地老虎对春播作物为害最大,夏播玉米及秋播大白菜受害也很重,常造成缺苗断垄。主要为害玉米幼苗,幼虫从幼苗根茎处蛀入,常把幼茎基部内部吃空,造成“枯心苗”。低龄幼虫也可直接在心叶内为害。

2.形态特征。

①成虫。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5~18毫米,前翅灰黄、灰褐至灰黑色。内横线、中横线不明显,肾状纹、楔状纹边缘色深,环状纹中央有一粗大黑点。后翅白色。

②幼虫。黄地老虎幼虫长43~45毫米,额区直达颅顶,体灰黄色有光泽,第一对腹足趾沟10~17根。

3.发生规律。黄地老虎1年发生3代左右。以老熟幼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深度视土壤紧密度而异,一般以7~8厘米深处最多。越冬密度大的场所是早播冬麦地、冬菜地、苜蓿地、马铃薯地,其次是玉米地、棉花地;田埂上的密度大于田块中间。

越冬幼虫早春开始活动,上升到土壤表层3~5厘米处,筑土室化蛹。越冬代成虫羽化后,其生殖器官尚未成熟,需取食花蜜补充营养。蜜源植物主要有大葱、洋槐等。成虫对糖醋液及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可利用其进行诱杀。

一头雌虫产卵约1000粒。卵多散产于湿润的土缝、土表及作物残茬、须根、多种杂草上。幼虫6龄。1~2龄幼虫常在作物幼苗心叶为害,3龄以后隐居于土中昼伏夜出,咬伤或咬断作物近地面的茎部,造成缺苗断垄。第一代幼虫为害春播作物,第2~3代幼虫则为害大白菜、冬油菜和马铃薯等。以春播作物受害最重。

四、玉米叶螨

1.为害特点。玉米叶螨在临泉县各玉米产区为害普遍,除了为害玉米,还为害小麦、棉花、瓜类等作物。幼螨和成螨集聚在玉米的叶背主脉两侧,口针刺入玉米叶肉组织里吸食汁液,而且吐丝拉网,使得玉米叶片上积累着大量尘土。玉米受害部位一开始呈现出褪绿色的斑,直到失去绿色。玉米受到侵害后,同化作用受到阻碍,呼吸作用加剧,代谢过程严重失调,生长受到抑制,同时蒸腾作用加剧,耐旱力减弱。临泉县,为害严重的玉米田螨株率达80%以上,造成植株大量枯死,空穗率高。

2.形态特征。

①成螨。雌成螨椭圆形,为深红色,两侧有黑色的斑点。

②卵。越冬卵为红色,非越冬卵为淡黄色。

③幼螨。越冬代幼螨为红色,非越冬代幼螨为黄色。越冬代若螨为红色,非越冬代若螨为黄色,体两侧有黑色斑点。

3.发生规律。玉米叶螨一年发生10余代,成螨在玉米、杂草的根部或者土缝里越冬。春季气温10℃以上时,越冬成螨开始出蛰,先在杂草上取食和繁殖。5月中旬后,陆续从杂草转向玉米植株上转移。一开始只是点点片片地发生,遇到适宜的气候,很快蔓延到全田。7月初玉米叶螨的数量上升较快,7-8月达顶峰。

害螨为害部位是从下部叶片逐步向中上部叶片转移。害螨严重发生时叶片正面也受到害螨为害,造成叶片干枯。8月底至9月初,玉米生长发育后期,营养状况变差,害螨开始逐渐向杂草上转移。

适温的干旱年份发生重,越是干旱越利于其猖獗,7-8月的小雨时节有利于玉米叶螨的发生和扩散,但是大雨或者高温又会抑制玉米叶螨的发生和为害;玉米地膜覆盖田比露地玉米田块发生重;沙壤土种植的玉米田又比其他土质的玉米田发生重。玉米制种田在7-8月时,玉米叶螨的发生也比较严重。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