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破解空心村治理难题

2022-03-29 17:12:44  来源:经济日报

村庄“空心化”问题是个老问题。如何精准治理“空心村”,以释放土地存量、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各地有各地的做法。对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来说,这是一道难题。地处塞北的河北省赤城县云州乡就是一个刚刚走出贫困、正在奔向富裕的乡镇。他们是怎么解答这道乡村发展难题的?

“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河北赤城县是北京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区和饮用水源地。云州乡位于赤城县北部,辖29个行政村和68个自然村,是赤城县地域面积最大的乡镇。近些年,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农村人口结构失衡,住宅人走屋空,许多村落成为空心村。这不仅影响了乡村人居环境、造成农村土地资源浪费,也极大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何有效治理空心村,成了一道必答题。

经济日报记者日前深入云州乡采访发现,当地立足自身实际情况,优先考虑村民需求,以“联村并建+易地新建”方式治理空心村,改善了乡村面貌,使这个塞北乡村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清旧拆废畅民心

几年前的一次入村调查,让如今的云州乡党委书记靳卓佳印象深刻。在那个只剩下五六位老人居住的小村庄,一位村民突发疾病,情况危急。正在走访的靳卓佳赶紧将病人送往医院,转危为安。“当时幸亏我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那时起,让百姓搬出空心村的念头在靳卓佳心中愈发强烈。保障老百姓的安危,成为这个相对贫困的乡镇开展空心村治理最直接的促动力。

2018年,河北全面推动空心村治理工作。已经陆续做过一些入村调查的云州乡,又历时一年,对辖内全部29个行政村与68个自然村开展了一次系统的搬迁意愿和补偿方案摸底调查。最终,他们在制定出搬迁方案的同时,出台了详细的安置补偿标准,并成立空心村治理工作队展开逐户测算和补偿方案落实工作。其中,9个行政村和8个自然村成为空心村重点治理对象,共涉及352户。

这项工作并不好做。

“有一次,我们在冬天去一个叫各撩湾的自然村,道路条件很差,车只能开到行政村,然后再步行3公里。村里早无人烟,满是齐膝深的荒草和积雪。计算补偿金额时,连一张桌子都找不到,只能趴在地上写,人冻得浑身发抖。”云州乡空心村治理工作队队员侯文告诉记者。由于许多自然村地处偏远、人口稀少、交通和通讯条件落后,给工作开展带来许多不便。

艰苦的条件还能咬牙克服,牵涉到补偿方案时,群众工作尤为难做。

云州乡根据前期摸底调查情况,为需要搬迁的村民提供了集中安置与货币安置两种自愿选择方案。村民考虑最多的还是补偿费用问题。由于早年宅基地审批不规范,导致部分宅基地实际面积与房契标注面积不一致、宅基地无房契……村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诉求。对此,云州乡严格执行既定补偿标准。宅基地首先考虑房契标注面积,若无房契则以实测面积为准,正房分4类、小房分3类、圈舍分4类,根据村民的宅基地或房屋情况对号入座,给出相应的补偿方案。“一开始部分村民接受不了,我们就反复上门做工作,给村民详细讲解补偿标准的依据。”云州乡党委副书记孙晓姝说,经过不懈努力,许多曾有异议的村民在搬迁安置协议上签了字。

村民还担心补偿安置中受到不公正对待。对此,工作队严格确保相关工作公正透明。“补偿标准面对所有人,不存在暗箱操作,不怕群众围观。我们会把最终补偿结果在村里张贴公示,让大家心里有数。发放补偿金是通过银行账户转账,杜绝现金补偿可能存在的问题。只有公道办事,大家才愿意配合。”靳卓佳说。

空置房屋背后所涉及的人际纠纷同样复杂。村庄内部分房屋在老人去世后长期无人居住,补偿安置工作启动后,为争取补偿金或安置房,老人子女间矛盾很容易激化。

“有时看似是在拆房子,实际上拆解的是家庭矛盾。”靳卓佳说,为顺利开展工作,乡里在选派工作队员时,特意从司法所抽调人员全程参与,调解邻里纠纷、化解村民矛盾。

王喆是来自司法所的工作队队员,“我们遇到过房屋卖出后,原房主子女听闻补偿政策后去讨要房子的;也遇到过房屋主人去世,子女对于安置方案不能达成共识的。我们一般会从法律和人情两方面做工作,把相关法律规定讲清楚,与他们真情沟通,只有极少数情况会建议他们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王喆说。

颓圮的院墙旁、旧宅前、老屋后……都留下了云州乡干部职工测面积、调纠纷、解难题的身影。“除2个纯货币安置的行政村外,其余7个行政村与8个自然村中,空置户共302户,其中已坍塌无法居住户22户、未坍塌但长期无人居住户250户、空闲宅基地无房屋户30户。”孙晓姝道出的这一连串数据,凝结着工作队员无数心血和汗水。目前,除少数几户暂未拆除外,其余均完成拆除,顺利安置。

联村并建起新居

4幢簇新的居民楼伫立在一片宽阔平整的土地上,红白相间的墙体上嵌着明亮干净的玻璃窗,尖顶上的金属瓦片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在云州乡集中安置区内,居民楼旁还有一栋3层高的便民服务中心,外墙上“云舒锦苑”几个亮红大字格外醒目。整洁美观的建筑与远山相映成趣,为云州乡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云’代表云州,把集中安置区命名为‘云舒锦苑’不仅表达了对搬迁群众的良好祝愿,也体现了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奋斗方向。”孙晓姝告诉记者。

根据《河北省“空心村”治理工作总体方案》,空心村治理方式主要包括易地新建、联村并建和整治提升。云州乡空心村治理主要采取了“联村并建+易地新建”模式。联村并建,指对于布局分散,且总户数或常住人口较少的村庄,向具备较好发展潜力的中心村或邻近村迁并;易地新建,指对空置率在50%以上且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的村庄,拆迁后安置到县城或乡镇的集中安置区。

云州村是云州乡第一大村,常住人口1516人,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紧邻239国道,距赤城县城15公里,交通便利,具备较好发展潜力。根据这一情况,安置区的建设地址被选在云州村南面。

云州村的这处集中安置区采取的就是“联村并建+易地新建”。其中,后沟窑村是云州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仅20人。依据向邻近村迁并的治理原则,实现了与云州村的联村并建。而对与云州村距离较远的6个行政村和6个自然村来说,集中安置区则属易地新建。

“集中安置区建在云州村旁,一是考虑到安置区可以共享云州村的基础设施,二是便于整合资源和力量重点发展这个集中村。”靳卓佳说,集中安置区项目规划用地84.75亩,目前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占地面积23.7亩,建筑总面积16895.56平方米,建成七层电梯住宅楼4幢,共9个单元192套。

今年71岁的西沟窑村村民任翠梅通过抽签,分到了一套位于顶层的75平方米的两居室。“我住进来后很满意。”任翠梅的老伴王君说。

集中安置区的房屋在建成时进行了简装,村民只需自购家具即可入住。“要不是村子拆迁,真没想过能住上楼房。新房每平方米只需2300元,我们的拆迁补偿款不仅可以全额抵扣,还多出2万多元。”任翠梅说。

为让村民们住得舒心,云州乡在安置房保障设施配套上下了一番功夫。“拿安置区的取暖来说,这里烧的是电锅炉,成本比县城集中供暖高,但收费与县城一样。一个供暖期下来,政府要补贴50多万元。”孙晓姝说。

安置区的便民服务中心在照顾村民需求上发挥着核心作用。在便民服务大厅,可一站式咨询办理民政、社保、医保等业务;阅览室、棋牌室、乐器室、多功能厅等活动场所一应俱全,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文化服务,还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社区生活。

便民服务中心还配套了一间70余平方米的卫生室,这让西沟窑村的代理村医徐林金轻松不少。“过去行医时,为了不遗漏病患,经常背着药箱满村跑。现在诊所开在村民楼下,方便多了。”徐林金说,卫生室配备了常用药柜、床位和基础检测设备,满足了一些基础疾病的治疗条件,提升了安置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安置区留守老人较多,缺乏家庭养老基础。对这一情况,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大食堂,“为小区的老年人提供个人照护、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在社区大食堂为老人办寿宴,都是我们对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孙晓姝说。

就业增收是关键

从空心村搬到安置区让居住环境大为提升,可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保障,漂亮整洁的安置房就会徒有其表。只有让搬迁村民收入有保障,才能切实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但安置区内老年人居多,如何保障他们的固定收入?这成为云州乡面临的一道难题。

“我们家再也不吃低保了。”村民王君告诉记者。王君和老伴搬迁前以务农为生。虽然承包了20亩地,但大都是条件较差的坡地,且每年只能种植一季,效益并不好。“村里人少后,野猪成患,庄稼常被毁掉。”长久劳累让73岁的王君有些力不从心。恰逢空心村治理,王君和老伴把一部分土地流转后搬入安置区,老伴还被安排在小区清洁公益岗。如今,老两口每月都有稳定收入,生活舒心又惬意。

近年来,云州乡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为劳动能力较弱的贫困户提供了包括护林员、巡河员和保洁员等在内的一批公益岗位。如今,为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公益岗位也适时调整。对于搬到安置区的不再具备护林与巡河条件的村民,转换为安置区绿化、安保两种公益岗。“这种转变不仅可以使村民参与到安置区的建设管理中,也是防止一些重点人群返贫的有效措施。”靳卓佳说。

除了安排公益岗位,如何通过发展产业帮扶村民致富是实现空心村治理的根本和关键。这对于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与产业单一困境的云州来说,是道很难的考题。再难也要做,云州选择了“分步走”。

蔬菜种植和中药材种植是云州的传统产业。对于安置区内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村民,云州乡先在传统产业上想办法。云州乡在安置区附近配套了产业园区。2020年8月,由乡政府申请569万元扶贫资金建设的设施蔬菜基地正式竣工,全部投入使用后,可解决六七十人的就业问题。

走进产业园区的暖棚,青翠茂盛的油麦菜和茼蒿长势喜人。大棚承包人陆雨告诉记者,“每棚蔬菜产量在1500公斤左右,品质不错,基本不愁销售”。“活儿不累,中午管饭还有休息时间,离家也近。”住上楼房的村民冯亮通过安置区产业园的专岗指标实现了再就业,在大棚里负责除草、摘菜等工作,每月能有4000元收入。

除了产业园区,空心村复垦后的土地也计划投入到种植业中。“大棚种植蔬菜和部分水果,其他旱地可以种植中药材。”靳卓佳说。最近,西沟窑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国正盘算着旧村复垦的后续工作。西沟窑村作为云州乡唯一整村搬迁的行政村,已完成拆迁工作。他计划开春后把村里土地平整好,在土壤肥力达标后集中流转出去。“复垦的土地属于村集体,我们会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在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后流转给种植大户,不仅能带动村民就业,还能增加集体收入。”王建国说。

对于新产业和新出路,靳卓佳也有思考、有规划、有憧憬,“我们紧邻的239国道是‘京蒙通道’。而且,云州的资源禀赋较好,旅游资源丰富,会逐渐走上产业转型道路。一旦旅游业发展起来,可以拓展原有种植产业的盈利空间,带动更多村民就业”。“我们会把空心村治理当做一项长期性工作,久久为功,用切实的工作成绩助力乡村振兴事业。”靳卓佳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