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喻德兵:返乡创业多产业发展 从贫困户到拥有千万资产

2022-03-23 16:43:14  来源:奉节网

“去年,养猪、养牛和蔬菜实现销售收入600多万元、纯利润100多万元。今年,牛有104头、母猪有50余头,五月份再开始发展生猪养殖,相信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还好。”近日,奉节县平安乡文昌村村民喻德兵喜上眉梢,向记者讲起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喻德兵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是平安乡文昌村村民眼里的“牛人”。生态化养猪、养牛,中药材种植,智能化的蔬菜大棚,12年时间,他从贫困户到拥有千万资产,是村民心目中的创业偶像。

回乡养猪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今年47岁的喻德兵,过去常年在广东打工,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加上两个小孩的上学费用全部落在了他的肩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紧巴巴,2010年被纳入平安乡文昌村的建卡贫困户。

“本以为在外打工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是没想到微薄的收入和家庭支出不成正比。”喻德兵说,那时候看着贫穷的家庭,他心中意识到,在外打工不成,回家乡发展也许会是一个机会。

2010年年底,喻德兵回到老家谋求发展,可苦于自己没有一技之长。“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都靠养猪、种田,于是我萌生了养猪的想法,在与妻子商量后,我便从荣昌购买6头母猪,发展起了生猪养殖。”喻德兵回想着创业之初。

刚开始创业时,喻德兵夫妻两人干劲十足,天不亮就起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常态,有时遇到母猪下崽,连续几个通宵都不能睡觉;有时遇到母猪生病,为了节约请兽医的钱,他就频繁到乡畜牧站去请教饲养技术。

创业如同登山,往上走就得直面陡坡和梯坎。由于当时生猪市场行情不景气,给了喻德兵重重的一击,但是他没有灰心,直言“穷都不怕,我还怕什么。”在喻德兵的坚持下,2013年,生猪市场终于迎来了行情好转,当年出栏的30多头生猪,让他盈利3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信心倍增,于是决定扩大养殖规模,与家人商议后,找亲戚朋友借钱,建起了400余平方米的专业养猪场。

2014年,在平安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再次将养猪场的规模扩展至2000平方米,还配备了多个功能性房间,存栏生猪达到400余头,一年纯收入达40余万元。

夫妻俩多年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当地养猪也出了名。勤劳质朴的坚持和脱贫好政策的扶持终让他们摆脱贫困,实现了华丽转身,喻德兵不但把欠款都还清了,还有了存款,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2015年,喻德兵成立奉节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与900余户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由公司先提供猪仔、养殖技术给贫困户,统一提供配料、保险,最后按照高于市场价每斤0.2元进行收购,为农户提供了兜底性保障。如今,春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经与奉节、万州、云阳、开州等地的屠宰场签订了长期的收购协议,销路更是有了可靠的保障。

把猪粪变肥料发展蔬菜产业

随着养殖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养猪也由此产生了大量粪便,猪粪处理却成了大问题。

喻德兵灵机一动,“猪粪当肥料还是不错的,我们可以用来种菜。”在与家人协商后,他试种了一百余亩蔬菜,刚开始由于只是依靠传统种植方法,导致产量低,效益也不是很好。为了更好的管理菜地,提高种植技术,好学的喻德兵又积极向种植大户学习种植蔬菜的经验。

慢慢地,蔬菜长势不错,效益出来了。2017年,他筹资435万元,成立奉节县克朋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形式,与当地种植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通过为农户免费提供种苗、统一选购肥料等,带动73户农户种植辣椒。

同时,他把老化的菜叶及杂草用作猪饲料,从而使猪粪提高土地肥力,养猪场的粪污由“废”变“肥”,不仅走好了生态环保养殖之路,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问题,还让原本嫌弃的猪粪,在淳化的循环农业中却变成了宝——蔬菜的肥料,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

2019年,喻德兵对大棚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每个蔬菜大棚都配有一个动力配电柜,棚门、喷水、通风扇、遮阳网、侧窗、天窗、地面恒温等全部实现了电动控制,一年四季可精细化育苗、种植蔬菜20余种,他种植的红薯、白菜、虎皮椒、鱼腥草等得到了中国绿色食品开发中心认证,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合作社里。在基地承包土地的村民,每年能分到2万多元,是原来种地收入的十倍。不承包大棚的村民,也获得土地租金、务工等多重收入。

拓展产业开启生态养牛新路

2019年初,非洲猪瘟爆发,喻德兵的养猪场也受到了经济重创。为了减少非洲猪瘟造成的经济损失,有了多次考验的喻德兵随即决定开始新一次的产业拓展——开启生态养牛新路。

“经过调研,我发现肉牛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稳中有升,牛也不易生病,而且家乡遍地的秸秆都可作为饲料,牛粪也可以肥田,便萌生了发展养牛的念头。”喻德兵说。

2019年9月,喻德兵从成都眉山引进50头夏洛莱牛,发展起了养牛业。他按照技术员的方法,用粮食混合料加上秸秆、青草等作为饲料。6个月后,300斤的牛犊长到1000斤以上,见到效益后,喻德兵又购进62头牛犊,扩大了养殖规模。“大牛基本上能卖3万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头牛的利润在6000元左右,加上牛犊收入,年纯收入达200多万元。”喻德兵细细算起他养牛的收入账。

靠养牛又致富的喻德兵依旧惦记着村民们。为此,他的公司和村民签订“借牛还牛”合作协议,在村民借牛时就对每头小牛进行称重,等养到出售标准时,公司再按照14元一公斤的价格进行回购,周边百余户村民签订“借牛还牛”合作协议,跟着喻德兵发展起养牛产业,户均更是增收1万余元。

“我就是闲不住、爱折腾,总想做点什么。”喻德兵告诉记者,在生态化养猪、养牛养殖业稳定下来后,他一直想再“搞”点什么。

近年来,奉节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特色发展、绿色发展。中药材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种植规模达到18万亩,品牌价值不断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2021年1月,喻德兵也从村民手里流转两百余亩土地,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村民增收。

“我种植大黄100多亩、黄精150亩,算上流转土地、中药材种子和务工费用,总投入了60多万元,中药材三年左右才见效益,等有了效益后,我将采取‘企业+合作社+大户’‘公司+基地’等模式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喻德兵表示,为使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肉牛产业优质高效转型、不断做大做强,2021年3月,他又发展了高粱、黄豆、薏米等,从而促进肉牛产业健康发展。

致富不忘家乡父老,现如今,喻德兵的生猪、肉牛养殖规模和中药材等产业都随之扩大,不仅从自己干到带着大家干,也持续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奉节网全媒体记者 周海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