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大渡口:“五业共兴”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22-03-16 09:08:32  来源:重庆日报

核心提示

大渡口,因重钢而设区,曾有“十里钢城”之称。

2011年,重钢最后一口炉火的熄灭,宣告大渡口正式结束“钢城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绝大多数老工业基地都必然经历的转型阵痛:重钢环保搬迁,带走了大渡口曾经的支柱产业,带走了半数左右的工业产值、生产总值。

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命脉,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因此,产业再造成为大渡口区转型发展的首要关键。

近年来,大渡口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坚持招大引强,以点育链,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十三五”期间,大渡口区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实现了“再造一个重钢”的目标;去年,大渡口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7%,增速排名全市第一,规上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60%。

去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推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成效明显的地市(区)的通知》,对国内19个地市(区)予以通报表扬,大渡口区榜上有名;去年年底,大渡口区正式被纳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范畴。

至此,大渡口区宣布:大渡口区老工业基地改造试点任务基本完成。未来,大渡口区将重点聚焦打造大数据智能化、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新材料、重庆小面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兴产业发展水平进入全市先进行列。

链式招商 铺展百亿级“细分赛道”

截至2021年,大渡口区共有大数据智能化企业205家,其中包括上市企业子公司5家、规上企业25家、“专精特新”企业14家。全产业实现年度营业收入101.5亿元,同比增长58.6%。

这也是重钢搬迁后大渡口区培育出的首个百亿级产业。相较于2017年大数据智能化企业增长超过3倍,全产业营业收入增长了3倍。

“目前,我们逐步形成了以摄像头元器件生产和组装、物联网应用为特色的较完善的智能视觉产业生态。”大渡口区政府相关负责人回忆,自2017年引入行业龙头海康威视,大渡口区便开始聚焦角逐智能视觉产业这一“细分赛道”,大数据智能化产业从此飞速发展。

5年来,海康威视持续加大投入,实现二期投产,三期项目、萤石生产制造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依托龙头企业集聚效应,大渡口区积极推进“链式招商”,引进杭州里德、北京鸿讯、昆山金联等9家上下游企业,智能视觉产业链集群初具规模,营收已突破80亿元。

这一“细分赛道”的突破,为大渡口区构建“一核五带”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奠定了基础。围绕智能视觉产业为核心,大渡口区正谋划培育信息技术创新和软件服务产业、网络直播新型电商产业、平台经济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四大产业带,在更多延伸领域大展拳脚。

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是大渡口区白手起家培育的又一个“细分赛道”样板。

2016年,大渡口区经过反复研判,在决定布局大健康生物医药产业之初,瞄准了“体外诊断”这一“细分赛道”。全行业营业收入从2017年的1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96.5亿元,工业产值从2017年的0.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50亿元。

目前,大渡口区大健康聚集生物医药企业132家,其中体外诊断企业101家。龙头企业中元汇吉现已建立起体外诊断全技术产品线,被确定为全市33条工业产业链中的IVD(体外诊断)产业链链主单位。大渡口体外诊断产业被纳入全市“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作为全市生物医药五大重点特色产业聚集发展高地进行培养。

优化存量 老厂带出百亿级产业集群

近日,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招股说明书,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

国际复材上世纪90年代便落户大渡口,其主打产品玻璃纤维被广泛应用于在风电叶片、汽车与轨道交通、电子电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尽管产品早在上世纪初就畅销亚欧美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国际复材真正意义上的海外拓展是在10多年前。“当时国内的产能已经饱和,我们只有拓展国外市场。”公司负责人回忆“走出去”的初衷时说。

公司先是收购了巴西一家公司,在当地建起生产基地,随后又在中东的巴林通过控股接收一家企业,进行生产线改造……经过长达10多年的全球化布局,其间不乏充满艰辛的跨国反垄断诉讼,如今国际复材已成长为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玻纤领域国际龙头企业,生产规模居国内第二、全球第四。

崛起的同时,国际复材大力拓展下游市场,这让大渡口看到了打造新材料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契机。全区因势利导,聚焦清洁能源材料、节能门窗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例如专注于风电拉挤叶片研发、生产、销售的风渡新材料,成立仅1年,便实现年产能2万吨、产值破1亿元。

2020年底,市政府授予4家企业第七届重庆市市长质量管理奖,大渡口独占两席,除了国际复材,还有三峰环境旗下的核心工程技术子公司三峰卡万塔环境产业有限公司。

三峰环境脱胎于重钢的子项目,已扎根大渡口20余年。刚起步时,垃圾焚烧发电还是新生事物,三峰环境深知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掌握行业发言权,于2000年率先引进德国马丁垃圾焚烧发电全套技术,结合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热值低、含水量高等特点加以改进创新,不仅实现了全套设备国产化,还参与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核心标准制订。

从技术研发、项目投资、设备制造到运营维护,三峰环境已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技术及设备正应用于全球120多座城市,逐步成为垃圾焚烧发电行业“领头羊”,并于2020年成功在主板上市。

有了三峰环境这个强力支撑点,大渡口决心把生态环保产业作为全区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目前全区已聚集环保企业126家,规上企业共实现营收49.33亿元,基本形成以三峰环境为龙头、以固废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体系,组建的重庆市环保科技产业园区获得“国家环保产业发展重庆基地”授牌。

如果说新材料、生态环保位列大渡口区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是顺理成章,重庆小面跻身其中难免让人“心生诧异”。事实上,大渡口区如此谋划并非“无中生有”,以调料、食品、饮料等为代表的消费品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大渡口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其中不乏红九九食品、嘉威啤酒等重点企业。

通过对柳州螺狮粉、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等工业化案例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后,去年大渡口区在市经信委等部门的指导帮助下,着力打造重庆小面产业示范园。

在前不久大渡口区举办的“2022年一季度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2个签约项目中有9个与重庆小面产业有关,包括秦云老太婆摊摊面拟投资5500万元建设电商基地、呼啦面馆拟投资7200万元建预制面项目等。如今,大渡口区正全力推动重庆小面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绘制“重庆小面重庆造、重庆小面销全国”的美好蓝图。

平台支撑 汇聚产业龙头、产能巨头

“龙头在天安,战场在建桥”,是大渡口产业发展圈子里的一句行话。

天安,即重庆天安数码城,走进这里,能真切感受到“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

以天安数码城5号楼为例,这里聚集了铂肴检验、兰卫检验、润达医疗、重庆精准医疗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10余家企业总部,涉及的产业从体外诊断试剂、设备生产到提供专业的检测咨询,从机器人自动化检测到实现精确诊疗,应有尽有。

类似的楼宇产业园区还在重庆天安数码城加速成长:以太极信息为龙头规划布局信创软件产业园、以快手西部创新中心为龙头打造新型电商产业园……

作为国内产业地产的头部企业,重庆天安数码城落户大渡口区10多年来始终围绕全区的产业规划和需求,实施链条式招商引商,汇聚产业集群,成为大渡口城市价值重塑和产业转型再造的重要平台。

目前,重庆天安数码城重点布局了大健康生物医药、生态环保、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其中不乏中元汇吉、太极信息等行业龙头。截至去年底,园区注册企业达到1171家,入驻办公企业650家,产业一期、二期入驻率均超过96%。重庆天安数码城三期项目正在提速建设中,体量相当于再造一个“天安”。

建桥园区则是大渡口工业生产的主平台、主战场。

2019年6月,园区被纳入高新区拓展园范畴,成为高新区建桥园,范围包括原建桥园区和跳磴镇全域,面积在原来基础上扩容近5倍,总面积达55.6平方公里,约占大渡口区总面积的54%。

截至目前,园区已先后吸引95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入驻,三峰环境、海康威视、国际复材、中元汇吉等龙头企业均在此建厂。在诸多“产能巨头”的引领下,园区2021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82.30亿元,同比增长38.28%。

随着近日“二纵线”华岩至跳磴、“五横线”巴南至跳磴的通车,建桥C区外联交通路网全面建成,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拓展园功能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大渡口区也将继续紧扣“高”“新”主题,奋力写出创新发展的大文章。

创新驱动 持续做优生态激发活力

创新,对于大渡口人不是个新鲜话题,全区的产业经济能够在重钢整体搬迁后快速新生,跟勇于创新密不可分。

在10多年前去库存最艰难的时期,国际复材每年用于技术创新的奖励就超过100万元,单项科研的最高奖励高达50万元。“只有搞研发,企业才有出路”,公司各项开支削减,研发人员数量仍只增不减,甚至高薪请来自美、日、俄等国的专家,每年用于研发的投入都在销售额的3%以上。2009年以前,国际复材专利技术为零,现在已经是拥有大量发明专利,被美国GE、德国巴斯夫等世界500强企业认可的优质供货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近年来,大渡口区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引领作用、抢抓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的战略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发展动力活力——

设立科技型企业入库激励、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升规激励、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应对新冠疫情科研奖励等专项激励奖励机制;

精心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建设专业化、特色化的孵化平台载体20余个,包括1个国家级众创空间、9个市级众创空间;

积极引入高校、科研机构创新资源,与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形成“平台+项目”紧密合作,开展双创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活动等,营造浓厚创新氛围;

……

从主体培育到平台建设,从资源引进到活动开展,大渡口持续释放创新动能,政府出政策、企业建平台、产业见成效的创新生态初步形成。

在生态环保领域,三峰环境研发的炉排技术、烟气治理技术、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臻焱节能科技研发的低能耗冷压球团技术等多项技术,都位居行业前列,盎瑞悦科技的化工废盐处理技术已经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在大健康生物医药领域,中元汇吉全国设立8个研发中心,2021年投入15%的营收作为研发资金,拥有博士人才66人;艾生斯致力于免疫诊断核心原料及免疫检测技术研究,获评“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

创新之势,锐不可挡。未来,大渡口将持续用足高新区拓展园政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科技型企业;推动政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新型创新平台,做实全市体外诊断技术创新联盟,保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全市领先;发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平台作用,提升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微企梦工场等载体功能;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合作发展,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发展新格局。

链接>>>

优化营商环境用“服务能力”换“发展动力”

近年来,大渡口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服务能力成为大渡口的一张靓丽名片。去年,大渡口区被国务院办公厅评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显著、落实事中事后监管等相关政策措施社会反映好的地方”。

强体系。大渡口区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9个专项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推进营商环境制度完善、体系优化、能力提升等各项工作。

优程序。大渡口区实现高频民生事项“零材料”办理58项,全区行政许可事项承诺时间压缩至84%、平均跑动次数缩减至0.01次、即办事项数量占比55%、全程网办率99.9%,市场主体满意度和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强服务。大渡口区组建全区覆盖、全区统筹的银行代办服务点网络,推出邮政快递上门代办、证照专人专送到家服务;在4个专业化、特色化的孵化平台开展集群注册试点,推行“一址多照”,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开通招商引资“快速审批通道”,实行“一对一”专人专办服务。

聚平台。大渡口区搭建“信用大渡口”平台,实行全领域“信用承诺制”,签订信用承诺2万余份。建成全市首个医疗器械“放管服”服务中心和重庆市精准医疗产业专利导航中心,为企业减时间、降成本、增便利。探索建立中小企业流动性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中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中心,进一步完善政府风险补偿资金体系。

重庆小面博览馆“暗藏”百亿级产业布局

重庆首个以小面为主题的展馆——重庆小面博览馆,将于下个月在大渡口区建桥园区C区完工开馆。

博览馆围绕“重庆小面·重庆造”设计主题,精心打造出一个充满现代科技气息、能沉浸式感知重庆小面文化、情与景相融的特色主题展馆,也是大渡口区挖掘小面文化、弘扬小面技艺、坚守小面味道及相关的文化、产品、产业的展示窗口。

目前,大渡口区已签约重庆小面项目23个,涉及重庆小面面品、调味料、浇头、电商销售等多个领域,并将打造“百亿级”重庆小面产业示范园。大渡口区还编制了《重庆小面》团体标准,已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

下个月开馆的重庆小面博览馆功能定位为文化体验客厅、产品展示中心、产业聚合平台、品牌孵化基地,“忆面之源”“天天见面——探寻重庆小面的美味之谜”“别开生面——万商集聚打造重庆小面产业链”等内容即将精彩呈现。

“四个支撑”为创新创业添活力

政策支撑

一方面,主动梳理和对接国家、市级、区级各类惠企政策;另一方面,大渡口区围绕物业方、运营机构、创业团队三类对象,科技创新、就业服务、成长发展三个领域,出台了税收减免、运营支持、租金补贴等一系列保障政策。

金融支撑

大渡口区组建成立了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创业种子基金、环保种子基金等各层次不同类型的创业投资基金,同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助保贷”“商业价值信用贷”“创业担保贷”“诚信贷”等多类产品,持续推动政策性贷款发挥效益。

人才支撑

出台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人才工作17条等人才政策体系;建设留学生创业园、专家服务基地等载体,搭建“3+11+1”博士后引育工作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一对一”“一站式”服务体系。

创新支撑

与上百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社会生产力转化,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的要素支撑。

王彩艳 陈佳佳 图片除署名外由大渡口区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