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两会观察:重庆进击“3万亿俱乐部”的战略重点和路径

2022-01-21 10:36:1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21日讯 1月19日,在重庆两会进行期间,重庆官方亮出了经济“年报”:2021年,重庆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78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跑赢国家平均水平。

此前召开的重庆两会,代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初步测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8万亿元、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6.1%、18.5%、22.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取得新成效。胡衡华还明确了2022年重庆“GDP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5%左右……”的发展预期目标。而在安排今年10项重点工作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全力以赴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把范围和时间再扩大一些,从去年底召开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到2022年新年伊始重庆党政主官到两江新区、江津等地调研,再到多个场合召开的会议,以及最近重庆党政主官下团组审议报告或参加讨论,都聚焦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明确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种种迹象表明,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对重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明显看出重庆抓好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笔者注意到,重庆去年GDP接近2.8万亿,今年或将有望突破3万亿大关。接下来,结合政府工作报告,我们重点来探究重庆GDP进击3万亿的战略重点和路径。

一、重庆进击“3万亿俱乐部”

在世纪大疫情与百年大变局背景下,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这是坊间谈论较多的话题之一。

对有志于迈向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重庆来说,在GDP接近2.8万亿的基础上,下一个目标无疑就是突破3万亿大关。而这也作为重庆实现“十四五”规划的发展目标的关键一步。客观而言,3万亿一个重庆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目标。根据GCCTII2020全球城市GDP排名,3万亿能排到全球第十名。这意味着,重庆已经具备成为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经济基础。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重庆提出2022年GDP预期目标增长5.5%左右,与去年8.3%的增速相比有较大的落差,且低于全国一些省市提出的增速目标。对此,有人认为重庆增速目标太保守,也有人担忧被其他省区市超越,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悲观情绪。

从理论数据计算,今年重庆经济突破3万亿,名义增速要达到7.6%左右。换而言之,重庆离3万亿只差一个渝北区的GDP。从技术层面分析,5.5%左右的增速预期,或将助推重庆迈入“3万亿俱乐部”,这是因为5.5%左右的增速是没有把价格变动因素纳入。而从发展实践看,2020年重庆GDP为2.5万亿,2021年接近2.8万亿,绝对量差不多增加了3000亿,按理说名义增速需达到11.5%左右才能实现,事实上2021年重庆实际增速为8.3%。再回过头来看,政府在定目标时往往比较“谦虚”,这或许与民族传统内敛低调的文化相关。去年重庆经济增速是目标是6%以上,实际上最后增长了8.3%,大大超出了预期。

综上所述,在近2.8万亿基数效应作用下,5.5%左右的增速目标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从绝对增加值而言,都不是一个小数字。值得注意的是,在报告中,重庆对经济发展预期目标还作了说明——(预期目标)与全国经济走势和我市“十四五”预期目标相衔接,同全市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了各种变量,兼顾了需要和可能,有利于引导预期、提振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重庆进击“3万亿俱乐部”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基于重庆发展实际,符合发展预期。当然,目标不会自动实现,而且发展路上遇到的困难挑战会更大,不确定因素会更多,尤其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重庆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结果。

重庆江北嘴CBD

二、重庆经济增长战略重点

目前,在已经公布经济“年报”的城市当中,上海生产总值达到4.32万亿,增长8.1%;北京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比上年增长8.5%。深圳2021年前三季度GDP接近为2.2万亿元,在经济回暖态势下,大概率会突破3万亿。而2020年GDP同为2.5万亿左右的重庆和广州,则有望在2022年成为3万亿城市。

今年重庆冲击3万亿的底气何在?其战略重点又在哪里?这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梳理国内经济规模在2.5万亿到4万亿左右区间的城市,剖析它们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更有利于明确经济发展所处方位,以及实现增长的动力和后劲。

如果把视野放大到全球范围,在GCCTII2020全球城市GDP前十强中,可以看到每座城市既有共性特征,又有各自的核心主导产业。比如,纽约的金融业,洛杉矶的高科技产业、东京的中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伦敦的金融服务业和创意产业等等,都具有极强的标志性。

从产业结构看,重庆第三产业上尚有较大的进步空间。2021年重庆第三产业产值不到1.5万亿,而且占比只有50%多点,而北上深广城市第三产业占比普遍较高。比如,去年北京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超过3.2万亿,增长5.7%,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三个行业对北京第三产业增长贡献率接近7成,是主要支撑力量。

值得肯定的是,重庆第三产业同比增长9.0%,恢复性增长态势良好。所以,作为“追赶者”的重庆,在第三产业规模总量基数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增长速度可以更快一步。在做大做强第三产业的同时,重庆也要做优第二产业。作为我国传统工业重镇,重庆第二产业发展基础好、优势明显,同样要把这一长板做长,进一步释放产业增长潜力。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重庆经济增长的动力还有待加强。以外贸为例,2021年,深圳市货物贸易进出口3.54万亿,规模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6.2%,其中出口1.92万亿元,规模连续第29年居内地外贸城市首位,增长13.5%,在如此大体量的基础上仍然能够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足见其雄厚实力。

在进出口上,2021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进出口总值超过8000亿,比上年增长22.8%,内陆开放高地效应显现。这样的良好势头要继续保持,才能推动重庆外贸做大做强。此外,在投资上,2021年重庆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25.0%;工业技改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增长26.2%,为经济增长积蓄新动能。重庆要抢抓国家加大政府投资规模、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窗口期”。在消费上,重庆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6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消费需求旺盛。重庆要继续抓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巩固消费回暖势头。

从支柱产业来看,重庆还要继续做大产业规模。上海去年发展新动能强劲,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1%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增长18.3%。北京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0%,重点行业中,医药制造业在疫苗生产带动下比上年增长2.5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9.6%;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1倍和89.2%。再看重庆支柱产业的表现:2021年,重庆汽摩、电子两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3%和17.3%,高技术制造业比上年增长18.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9.1%;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8.9%。单看重庆支柱产业的增速,其实也是不错的,但还是回到一个老问题:重庆支柱产业基数相对较小,且含金量不高,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处在中低端位置,缺乏有全球引领性的拳头产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这是今年重庆经济稳增长的战略重点。而着眼未来,重庆需要有特色、有潜力的主导产业来“代言”城市。

两江协同创新区

三、重庆进击3万亿的路径

毫无疑问,今年重庆进击3万亿的目标是明确的、战略重点是清晰的,接下来的重点和难点就是具体的实施路径。在报告中,重庆明确了今年10项重点工作,包括全力以赴稳增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开放等,是今年重庆工作的“任务书”和“施工图”。这其中的纵深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扩大高水平开放是重庆进击3万亿的重中之重。

第一,用足用活利好政策,纵深推进双城经济圈建设。北京获批成立北京证券交易所;深圳被赋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更好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率先探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路径;上海浦东新区肩负着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引领带动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更好服务全国大局和带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业设计示范城市……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重庆近年来获得国家政策“红包”不少,当前最大的战略机遇就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比如,要做大做强金融业。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去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目标到2025年,西部金融中心初步建成,到2035年,西部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巩固。西部金融中心的定位是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日前,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第十三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在国内31个具有代表性的金融中心城市中,重庆排名第七,较上一期排名上升一位,发展势头良好。今年重庆需要抓住利好政策叠加机遇,立足自身定位,在差异化竞争发展中把西部金融中心做实。

第二,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链向中高端延伸。产业强则经济强,做大做强产业是各大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北京明确要进一步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引擎”,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通信等领域“卡脖子”技术实现新突破。上海将聚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重庆今年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

比如,在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上,重庆将围绕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突出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从“制造大市”迈向“制造强市”。以重庆重要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为例,重庆明确要抓住智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加快长安、金康、吉利、理想等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建设生产。此前,重庆市政府主要领导在会见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时表示,重庆目前正紧盯软件定义汽车、芯片制造汽车、数据开发汽车等新动向,着力构建“整车生产+产业链配套+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可以预见,今年重庆将在汽车产业智能化、新能源化方面发力,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释放产业发展潜力。

第三,用好开放开发平台,释放创新创造活力。平台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要建好更要用好。上海今年在部署重点工作中,首先就是要聚力更好发挥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作用。北京则明确要高水平建设“三城一区”主平台,即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目前重庆开放开发平台众多,如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及各类园区、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广阳湾智创生态城等,今年需要着力提升平台能级,进一步释放创新创造活力。

比如,在重庆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举足轻重的两江新区,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战略平台,集政策、区位、产业、开放、创新等多重优势于一身,肩负着辐射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任。前不久,重庆两江新区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两江新区工业总产值预计超4200亿元,对重庆全市的增长贡献率或超1/4,是重庆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接下来,要高标准建设两江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强化项目支撑,打造内陆开放门户,做大做优增量,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持续发挥两江新区这个国家级平台的旗舰作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