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20日讯(实习生 白源媛)
1月19日,在2021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可,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罗学文对2021年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做了相关介绍。
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党组书记、总队长罗学文
2021年,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94.0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1%。(两年平均增速是指以2019年相应同期数为基数,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计算的增速,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03亿元,增长7.8%,两年平均增长6.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84.94亿元,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7.05亿元,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9%。
重庆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可
黄可表示,2021年,全市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各领域呈现向好态势,新动能发展活力凸显,经济发展的韧性不断增强,总体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二、工业生产总体稳定,新兴动能支撑有力。 三、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四、消费市场稳健复苏,线上消费发展较快。 五、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恢复,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较快增长。六、房地产市场总体趋稳,商品房销售面积小幅增长。七、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上涨。八、居民收入恢复性增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
重庆2021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增强
随着信息技术广泛渗透,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带动新产业快速发展。2021年,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2.21%。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高于全部规上工业7.4个百分点。1-11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1%。
协调发展稳步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不断巩固,2021年,全市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7.6%,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较高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3%,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0%,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7.9%,比第二产业高出了22.6个百分点。城乡发展差距继续缩小,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2.40,较上年缩小0.05,收入比继续低于全国水平。
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现
能源结构继续优化,据初步测算,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量分别比上年增长57.4%和11.7%。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1.2倍,占全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的比重为6.8%,较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开放发展之路逐渐开阔
2021年重庆外贸进出口再创新高,进出口总值达8000.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8%。中欧班列快速发展,全年中欧班列共计开行超4800列,开行量占全国比例的30%,运输超40万标箱,回程班列占比超50%,开行线路已可通达欧洲超百个城市。西部陆海新通道持续拓展,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等国家级开放平台为开放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促进共享发展步伐坚定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08万人,比上年增长14.5%。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803元,比上年增长9.7%。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市在建26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合计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9倍。民生支出也在不断的增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当中,教育、社保和就业支出比上年分别增长5.3%、7.2%。
总体来看,2021年全市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把稳增长、调结构、推动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与此同时,全市经济还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存在,还面临着下行压力加大、风险挑战增多的严峻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