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黔西:数字化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2021-11-23 15:09:03  来源:多彩贵州网

乡村振兴,数据是宝。

去年7月,中央网信办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贵阳市息烽县、毕节市黔西县(现为黔西市)、毕节市金沙县、遵义市余庆县成为贵州开展数字乡村的试点县。

为挖掘展现贵州数字乡村试点建设的进展及成效,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报道“开新局·数字乡村”,通过记者实地走访感受乡村振兴成就。

11月22日上午10点,黔西市甘棠镇梨子村村民李静的超市外,黔西市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的送货车按时到达。李静马上将运来的生鲜从车上拿下,分放到超市的专用货架上和冷柜内,等着村民来取。

“每天我们村的生鲜订单都在80份以上,多的时候能有150份。”李静说,今年3月,她家超市成为配送中心的提货点,村民便开始学着在微信小程序“惠动生鲜”上买菜。

每天的午饭、晚饭前,是村民来拿货的两个集中时段。

村民周永提着刚买的柚子、蔬菜和鸡蛋满面笑容,他说,以前家里要想吃点好的,或者来客人要炒几个菜,还得到镇上去买。而现在,“鱼、虾、猪肉、新鲜蔬菜和各种水果,‘惠动生鲜’里啥东西都有,想吃什么就用手机下单。”

“没想过生活会变得这么方便,都不用出家门买菜了,每天通过‘惠动生鲜’就可以订购到新鲜蔬菜、肉类等。”村民李贤芳说,儿子最喜欢吃大虾,以前还要坐车去城里的超市购买,现在只需要通过手机下单,第二天新鲜的食材就送到村,省心,省力,又省事。

为满足黔西城区居民对送菜上门的需求和带动当地特色产品上行,黔西市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以数字乡村试点建设为契机,2020年3月,在线上搭建“惠动生鲜”平台,线下组建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并结合已建成的线下分拣中心和10家生鲜实体门店,将本地自产的水果、蔬菜、蛋禽、肉类等生鲜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配送给城乡居民。

“他们只需进入‘惠动生鲜’小程序即可选购商品,通过手机下单,线上支付,第二天就能送货到村,让村民也过上‘智慧生活’。”黔西市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负责人曾超表示,配送的果菜以供销合作社基地直采为主,价低质优、种类齐全、严格检测检验、具有可追溯体系,让群众买的顺心,吃得放心。

不仅是梨子村,黔西市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已在黔西设置了8条生鲜配送路线,覆盖该市25个乡镇的180多个村。

在黔西市供销同城生鲜配送中心内,几块液晶屏幕上显示着黔西市洪水镇新桥村食用菌产业示范园区里的实时动态。

记者了解到,配送中心除了在线上搭建“惠动生鲜”,还开发了黔西市农业大数据统计平台。

“通过这个平台以及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雨量、PH值等数据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园区情况并进行相应调整。”贵州高原蓝梦菇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孟谈(基地负责人)说,以前他们全靠经验进行大棚管理,现在,有了这套设备,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了,食用菌的质量提高了,管理更科学精细了。

新桥村作为黔西食用菌示范基地的核心区,日产菌量已达到1.1万斤。“‘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调动了周边村民的积极性。”陈孟谈说。

王道菊是本地人,家里有四口人,以前家里的3亩地用来种苞谷,一年下来也就几千块钱的收入,生活负担重,有时候受天气影响,赚得更少,一年都不敢买几次肉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2013年,村里建立起食用菌大棚,她便一直在基地务工。“基地的时间比较自由,而且几乎一年到头都有事情做,在基地的带动下,我种植香菇的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

今年70岁的李有会正在棚内除草,不一会儿就是满满一筐。他说道:“我们这个年纪大了,出去也不一定找到事情做,在基地做活也轻松,150块钱一天,如果没有事做,就在家做点家务活,基地对我们附近的人还是可以的。”

如今,黔西构建起了以香菇和木耳种植为主,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等特色食用菌为辅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公司建成7个基地,总产量达1.52万吨,总产值1.37亿元,带动2312户农户就业,户均增收3.7万元。

“鲜品的销售范围,一般不超过五六百公里,但在黔西,凭借交通网和冷链物流,开拓了千里之外的市场。”陈孟谈说,“现在,我们以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网络营销,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还发展了电商,现在直接在基地打包发货,一年能卖上万件。”

作为贵州数字乡村发展的样板,黔西市未来还将进一步提高村民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使用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智慧基因。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