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重庆高新区:打好“减负提质”组合拳 营造“智慧教育”好生态

2021-11-22 08:56:29  来源:重庆日报

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是人民寄予的新期待。

自《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以来,“双减”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考验着方方面面的智慧。

行进在“科学之城,创新高地”建设征程中的重庆高新区,近年来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变样、未来5至10年建成西部教育高地引领区、教育创新发展先行区、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的目标,全力推动“科创高新·智慧教育”高质量发展。

“双减”政策之下,重庆高新区“硬核”打好“减负提质”组合拳,营造“智慧教育”好生态——

专项方案来领航,制定“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实施方案、课后延时服务管理方案、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方案“1+3”方案,确保上下协同、标本兼治。

教育提质激活力,组建9个“1+X”办学联盟体,推动区域教育质量整体提升,以“5+N智慧教研”活动为载体,组织数百场区级教研活动助教师提质。

多管齐下减负担,制定中小学作业管理办法、中小学校作业管理“十条措施”,优化作业设计,指导学校布置项目合作式、启发式、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学得快乐又高效。

多措并举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在保证“5+2”服务时间的基础上,细化“一校一策”工作方案,探索“作业辅导+特色课程+快乐时光”三段式服务模式,丰富学生成长路径。

坚持内培外引、内外兼修,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程,深化义务教育“区管校聘”改革,通过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培训赛课等方式提高教师素质素质,夯实“五智教育”(即十百千万工程,打造10所智慧学校、选树10名智慧校长,培养100名智慧教师,构建1000堂智慧优课、培育10000名智慧之星),让教师成为科学城教育的第一“软实力”和“金名片”……

落实“双减”在行动,减负提质亦增效。重庆高新区各个中小学校更是以主动积极的姿态守好育人主阵地,拿出“实招”“硬招”“真招”,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

打好“双减”主动仗 开启育人新天地

“研读课标、细说教材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教师应立足于课程标准,深入探讨教材的编排意图……”走进重庆科学城高桥学校(下称“高桥学校”)备课现场,校长余江与教师们正在进行“头脑风暴”。

高桥学校是重庆高新区近年来精心打造的高品质学校的一个典范,于今年9月建成投用。“新征程”遇上“双减”考验,学校如何交出一份优异答卷?

“减负的背后,是国家对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需要。”余江强调,守护“双减”初心,打好“双减”硬仗,就是要坚持以学校教育质量提升为旨归,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为方式,全力打造品质学校。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高效的课堂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障,学校创新“双随”教研工作思路,即随机抽取老师备课、上课、评课,随机抽查学生检测学习效果,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随机抽取老师备课、上课、评课是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随机查看集体备课资料、随机抽选教师上课、随机抽取听课教师对当堂课进行评说,行政随机推门听课,既考查了常态课堂,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整体水平提高。

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学校在每班随机抽取2名左右的学生进行本周随测,看学生们是否真的学会了、弄懂了、能运用了。学期结束,对不组织书面监测的学科,每个班将随机抽选3-5名学生进行质量监测或相关学科进行闯关才华展示,既能让教师关注全体学生,也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双随”只是该校“双减”工作的亮点之一,学校同时打好课堂教学的关键仗,做好课后服务保障,用好评价指挥棒,持续提供优质、丰富的校内教育供给。

学校按照“作业辅导+兴趣特长+快乐时光”的思路,因地制宜设计自主阅读、文体、科普、劳动体验等课后服务指导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着眼于学校未来发展,学校还开设丰富社团活动,从说文解字到数字编码、从合唱团到书画篆刻、从古建筑艺术(梁思成)到智慧城市建设……学校正努力把校园建设成师生精神生活的家园和丰富人生的起点。

守好育人主阵地,打好“双减”主动仗。如今的高桥学校,正努力赋予每一个孩子希望,支持每一个孩子的奇思妙想,开拓每一个孩子的视野,培养每一个孩子成长成才。

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

作业改革小切口撬动教学大变革

与五星红旗同框、画国旗、唱国歌……在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下称“南开景阳小学”)国庆节综合实践作业中,仅仅围绕“遇见国旗国歌”这一环节,学生们就充分运用了语文、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在轻松快乐中实现了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培养习惯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了解学情、完善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南开景阳小学校长陆建华说,“双减”政策下,做好作业改革与管理,是学校的一道重要考题。

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的教师、全面发展的学生,南开景阳小学历来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双减提质”行动“六大着力点”为导向,以校本作业建设与实施为抓手,积极探索作业改革与管理路径,在“减负”的同时实现“增效”。

在具体的实践中,学校坚信,作业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刷新教师作业设计理念,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是根本。

一场“激活”教师的行动有声有色地展开,学校通过“什么是作业”“为什么而作业”的追问,让教师明白作业不只是课堂的延伸,还是培养学生自律、自主品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育人阵地。借助教师大会开展集智式的作业问题研讨,让教师清楚“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目标和“融合分层”的作业设计思路。

目标引领方向,思路决定行动,在这些精神的引领下,南开景阳小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探索。

基于学校正在开展的大单元教学研究,教师们将作业纳入研究的重要领域,与单元评价相关联,成为单元目标达成的重要检测手段,设计“基础+发展”“系统+联结”的作业,以配备的“一辅”为蓝本,开展校本化应用研究,并将“一辅”融入课堂,倡导语数学科每节课至少8分钟安静作业时间,及时进行形成性评价……让日常作业真正“时间足一点、数量少一点、程序易一点、类型多一点、趣味强一点、实效高一点”。

激活教师、创新实践,南开景阳小学一步一步稳扎稳打,推动教育教学更上水平。恰如副校长谷英所说的:“作业的管理看似学校管理的一个小任务,却是撬动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基于此,学校标本兼治,以作业分层个性化、作业反馈全面化、作业资源校本化、作业管理信息化,撬动整个教学改革。

简单的一个作业分层,彰显着大智慧,学校根据研究提出“四分法则”,即分段定量、分类定性、分层定标、分人定责,不仅将作业分成低中高三段,而且依据学习内容的特性分成学习巩固型、综合实践型、实验操作型、合作探究型作业,根据学情差异设计“自助+梯度”的作业,同时将作业设计、作业审核等工作指定相应的责任人,形成年级进阶、学科协同、学校统筹的完整机制。

聚焦“双减”,勇于担当,南开景阳小学以作业改革为突破口,撬动了学校教学改革,为孩子们奠基美好未来。

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校

管理变革让每个学生“亮”起来

“每个孩子都独一无二,每个孩子都是学校的宝贝,每个孩子都有广阔的展示天地。学校搭建了很多平台,让每个学生‘亮’起来……”最近,在重庆科学城白市驿第二小学校(下称“白市驿二小”)的家长群里,大家由衷地表达出对学校的喜爱。

孩子们对学校的热爱就更多了。每天清晨,大家迎着朝阳,愉快地踏上“彩虹石阶”,象征着走向亮丽的校园生活。走进校园,仔细品味着每栋楼的新名字,体会“童蒙、学趣、格物、立达”的深意。参与“跳房子”游戏,欢快地从宇宙飞船图案开始,依次巡游八大行星,然后进入浩瀚宇宙……

显而易见的变化扑面而来,潜移默化的文化悄然浸润,无不让人感受到了这所老学校的新变化。

作为一场深层次的教育变革,“双减”工作的影响力在育人方向、目标、课程、评价等教育治理领域全面铺开。

如何盘活学校教育资源、如何调动教师积极性、如何以学生为中心落实好相关工作,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些都考验着教育管理者的智慧。

今年9月开学,潘德梁履新白市驿第二小学校长,在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全面深度了解学校概况之后,带领全体师生迈步传承创新的新征程。

“学校文化建设、课程改革、师生发展、品牌铸造等,无不依赖于管理的定位、精准、清晰和高效。”潘德梁认为,管理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又必须做到大道至简,一以贯之。

学校着力“三个打开五项重点”“一室五部两通道”“创意是教育生命力”部署,即打开天花板,重树质量观;打通学科和年级两通道,激发活力;打开教室门,让研究日常化。学校强化“一室”即校长室,成立“五部”即“党政服务部、教师发展部、学生成长部、幼儿教育部(附属幼儿园)、后勤保障部”,并充分培养和放权给“年级组和学科组”两通道,倡扬团队合作与创意,凝聚发展能量。

学校将曾经在课堂改革中提出的“让学生亮出来”的教育理念,升华为“让每个学生‘亮’起来”新的办学理念,并发挥传统少年军校特色优势,遴选了“微笑礼、集会礼、就餐礼、举手礼、课间礼”五个方面作为儿童必修礼仪课程,新设每天15分钟“快乐分享”自主课程,学生人人轮流上台。保证每天上午40分钟大课间基础上,下午增设25分钟“游戏时光”,分年级分周次分别在室外或室内进行,师生共同寻找和开发传统游戏、益智游戏等……既丰富“双减”背景下的延时服务内容,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并更热爱学校。

提高学校管理智慧,助推“双减”工作高质量实施,白市驿二小正不断积聚教育“微变革”,更好成就每位学生亮丽的人生,真正“让每个学生亮起来”。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顺性”课程放光彩 全面发展更精彩

国学、思维训练、形体、合唱、绘画、体操、跳绳、羽毛球……每天下午,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或荡漾在艺术天地里,或驰骋在运动场上,或研究探索创新科技,丰富多彩特色课程既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在校时间增加,课后服务时间延长,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

重师附小对此其实早已有着生动实践。校长郑霖介绍,自建校起学校就旨在“实验一些新的小学教育,创设一些新的学校课程”,凝练“因生而动,顺性扬才”的理念,探索“顺性教育”的实践路径,营建“为每个孩子自由呼吸与生长”的教育场,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根基、世界眼光,具有智、雅、趣特质的优秀公民”。

带着使命前行,重师附小着眼课程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24N”课程体系:“2”指两种课程主要形态——文化类课程+主题(项目)类课程。文化类课程与主题(项目)类课程相辅相成。“4”指四大课程综合领域。包括语言课程群(母语汉语+外语英语+阅读等)、数理课程群(数学+科技)、艺体课程群(音乐+体育+美术等)、实践课程群(综合实践活动+班队+仪礼习惯+劳动等),该课程群建设的研究实践也是重庆市规划重点课题。“N”指社团课程涵养志趣。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志趣,发现并培养特色学生。

在不断追问“顺性”教育的过程中,重师附小进一步明确,最关键的不是形式,而是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及组织形式。比如同样是1小时,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去领悟和枯燥听课的学习效果全然不同。

基于此,重师附小便有了从10分钟到1个小时不同时长的课程形态:每天清晨,随班陪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经典、终身受益。每天午休后,“书法一刻”课堂提升学生书法素养、陶冶情操。每天下午,“自主课程”让学生在分享与展示中习得能力,收获自信。每天下午放学前和回家后,学生用一句话、绘本、日记或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一天的收获。这样的“暮省”,彰显着“吾日三省吾身”的圣人之习,也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实现自我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多元智能理论,重师附小还开发了武术、编程、国际象棋课程等多样化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课程,让每个孩子自由呼吸与生长,助力学生智慧、优雅、快乐地成长。

文秀月 胡忠英 图片由各学校提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