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玉米花粒期田间管理技术

2021-09-07 11:40:22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丁利花

玉米花粒期是指玉米从抽雄(天樱)至成熟这段时间,也叫玉米生育后期阶段,一般历时45~55天。这个阶段玉米生育特点为: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都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高,营养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阶段。此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后期叶片早衰,争取粒多、粒重,实现丰产丰收,具体措施如下。

一、及时浇好丰产水,防旱除涝两手抓

抽雄开花期需水最多,此期田间持水量以80%为宜,如遇干旱、高温则花粉和花丝寿命缩短,授粉不良,缺粒秃顶,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因此农谚有“前旱不算旱,后旱减一半”“开花不灌减产一半”之说;灌浆成熟期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阶段,此期田间持水量以75%为宜,土壤干旱不仅败育籽粒增多,穗粒数减少,而且影响籽粒的灌浆,使粒重降低。因此,在生产中要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运用灌溉方法,浇好丰产水,做好防旱工作。

玉米也不耐涝,若田间持水量超过80%,一是根系的生长和吸收能力下降;二是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降低,有毒物质积累;三是利于病害的发生。因此,遇涝一定要及时排水防渍害,尤其生育后期,植株对渍涝敏感性降低,淹水时间不得超过一天,排水后土壤板结,通气不良,水、气、热状况严重失调,应及早中耕,以破除板结、散墒透气,防止沤根,兼顾除草。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加上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及时追肥对植株恢复生长和增加产量十分有利。

二、去除病弱株、分蘖,掰除多余果穗

玉米田内,常有病株、弱株、分蘖或空秆植株,它们不但白白地消耗养分,而且还会影响其他植株的光合作用,一定要将其拔掉,把有限的养分集中供应给正常的植株。再者说,肥力过高,群体偏小的玉米田,或异常气候条件下,玉米会出现多穗现象,但成熟的只有一个,最多两个。为促早熟增产,每棵玉米植株最好保留最上部的一个果穗,其他全部除掉,以保主穗籽粒饱满,提高产量。

三、中耕培土、合理施肥,防止倒伏

中耕可提高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增温和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既能灭草保墒,又能防止茎叶早衰,利于促大穗、增粒重。合理施肥要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实施氮、磷、钾配方施肥,并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确定合适的施肥量,可有效防止倒伏。玉米倒伏严重影响产量,甚至造成绝收。若是玉米密度较往年偏大,播种至大喇叭口期的雨水偏多,植株偏高,后期倒伏的隐患更大,因此要及时培土,促进玉米气生根的形成,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对已经倒伏的玉米,此时植株高大,倒后相互叠压,难以恢复直立,影响到光合作用进行,必须人工扶起,扶起时要早、慢、轻,结合培土进行;倒伏严重且集中连片的,建议收割用作青贮饲料,或把玉米果穗收割后作鲜食玉米销售,减少灾害损失;折断的植株要及时移出田外,增加田间通透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四、追施攻粒肥

攻粒肥主要作用是预防茎叶早衰,延长叶片的光合时间,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提高粒重。攻粒肥追施时间应于玉米吐丝前(抽雄10%~15%),以尿素为主,施肥量根据玉米品种类型而定:平展型品种,追肥量不超过总肥料量的10%,即亩施尿素7千克左右,过多会造成玉米贪青晚熟,且影响下茬作物播种;紧凑型品种,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

五、及时防治病虫害

玉米生长后期是纹枯病、叶斑病、锈病、青枯病、穗蚜、玉米螟等多种病虫害盛发期,如果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应认真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开展防治。穗蚜:百株蚜量1万头时,选用10%吡虫啉或3%啶虫脒喷雾防治。

玉米螟等穗部害虫,防治最佳时期为玉米授粉后至花丝萎蔫前,当有虫株达25%,或百穗有虫40头时,可选用新型杀虫剂氯虫苯甲酰胺或氟虫双酰胺或特异型杀虫剂茚虫威等,立即开展防治,对鳞翅目(螟蛾、夜蛾科)各龄幼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发病初期,选用丙环唑、苯醚甲环唑等三唑类或嘧菌酯等杀菌剂,或以上复配制剂,对水进行茎叶喷雾防治,视病情,隔7~10天防一次,连续防治2~3次。防治病虫时,一定要按推荐剂量用药,并注意交替轮换使用,延缓病虫抗性的产生。

防治病虫时,可同时加入尿素、磷酸二氢钾或其他优质叶面肥混合喷雾,补充后期养分,延长叶片功能和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粒重。

六、保叶

玉米蜡熟期,一些地方有打叶削顶的习惯,这是一种严重的减产措施。研究表明,玉米成熟时,每保住一片绿叶,每亩可增产5~6千克。

七、适当晚收

在不影响后茬作物播种的情况下,玉米要适当晚收。玉米适当晚收是一项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研究表明:玉米从苞叶变白到苞叶枯松约需两周时间,在此期间每晚收一天,千粒重可增重5克左右,每天每亩可增产10千克左右。玉米适时收获的标志是:果穗苞叶枯白,籽粒变硬(指甲不能掐入),显出该品种籽粒色泽时,玉米即可成熟收获。各地可以根据玉米生长情况,在玉米苞叶完全发白后10~14天内,籽粒乳线完成消退后收获,可以最大限度提高玉米粒重,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收获时选用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一次性完成收穗(籽粒)和秸秆还田,省工省时,提升地力。该项技术不增加任何投入,但增产增效显著,在生产中应大力推广应用。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