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双减”后周末孩子们怎么过?学科类培训班空了 体育馆里热闹了

2021-09-06 09:15:32  来源:重庆晨报

上周末是新学期的第一个周末,“双减”政策实施后,孩子们的周末有了哪些变化?记者实地走访鲁能巴蜀小学周边的多家培训机构,发现各大学科类培训机构教学点前台和教室都空空荡荡的,几乎未见学生和家长的身影。

与之相反,市内多家体育馆内,孩子“玩”得热火朝天。此外,书店里,孩子们的身影也多了起来。

学科类培训机构都空了

昨天是星期天,上午10:30,记者来到位于鲁能巴蜀小学对面的卓辅教育培训机构,往常这个时间点正是家长带孩子来上课的高峰期,如今教室内空无一人,仅前台一名工作人员在接受家长咨询。

这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双减”政策发布后,他们已按照规定将补课时间挪到了周一到周五,“我们主要开展‘一对一’学科辅导,以往周末每天会有一百多名学生在这里参加学科培训,今天一个学生都没有。”

在记者采访时,仅有一名高一家长前来咨询数学学科“一对一”辅导。这位家长表示,之前孩子一直利用周末补习,现在就只能改到周五放学后来补习,需要重新安排课程。

旁边的另一家培训机构,也仅有两名工作人员在前台,工作人员表示周末不能开展学科类培训,“今天没有学生来上课。”

对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又有哪些变化呢?在鲁能巴蜀小学校外积聚数十家培训机构的“培训一条街”上,除大部分从事英语、数学、语文等学科类培训外,还有一些如美术、书法、编程、体育等非学科类培训。

在一家主要开展美术、书法培训的艺术培训机构,二楼教室内,有五六名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练习书法、绘画。“‘双减’刚刚落地,一些家长还是更重视文化培训,也要想办法抓孩子的文化课学习,所以对我们来说,影响还暂时未有太多体现。”一名工作人员说。

体育馆内一片热火朝天

昨日下午3点,江南体育中心,一名家长牵着孩子急急忙忙往篮球场赶来,“请问篮球场往哪个方向走,我们预约了三点半的篮球体验课……”这名家长告诉记者,儿子上小学六年级,过去周末都在补习语数外,“双减”后补课时间改到了周一到周五,“周末空出来了,就带他来锻炼身体,也不错。”

记者跟随家长走进篮球场,多个教练正带着各自的学员紧张训练,现场一片热火朝天。此时,门外报名处,也陆续有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

“周末取消了补课,我带着儿子和侄儿一起上课,他们刚上一年级,也是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这名家长说。

场内有两家机构同时在进行篮球训练,其中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说,“我们从9点开始上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每天能排四节课,学员会按照年龄段分班,小学生占比最高。”对于预约前来体验的学员不断增加,他表示,“报名人数肯定有增长,而且随时都有新学员加入。”

在渝北区渝鲁大道的一家竞技体育中心,昨日上午10点过,多名学生正在进行乒乓球学习。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日常主要开展乒乓球、篮球、跆拳道训练,新学期第一周,报名人数其实并没有太多增长,这是因为很多学校落实双减,课后延时都有体育项目,不少学生平时就在学校参加体育锻炼了。”

在南岸区会展中心,正在陪孩子练羽毛球的教练向记者分享了周末培训计划,从上午9点半到晚上8点,全天开展三场培训,每场培训都有10多名学员,“相比以前,来报名的人数多了很多。”

周末逛书店的孩子多起来

“双减”政策落地,周末孩子们去哪了?渝中区一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原本周末参加的数学、英语补习全部取消,“这个周六,我带着孩子到书店度过,也算是学习的一部分。”

罗女士的儿子读初二,本来孩子有三门课是安排在周末上的,但由于“双减”政策,机构不能在周末上课,最后把线下课都调成了线上课,主要是看回放,“儿子有了更多时间看自己喜欢的课外书,周末逛逛书店就很不错。”

昨日,记者从市内多家书店了解到,“这个周末,来看书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

在渝北区某小区,最近玩耍、运动的孩子明显多起来。有家长表示,因为周末补习课大多调整到平时,甚至有的课程取消了,孩子周末时间多出来了,在家学习一段时间后,就让孩子下楼跳绳、打羽毛球,放松的同时还得到了锻炼。

专家支招

周末亲子陪伴 家长要懂孩子、懂方法

“双减”政策落地,家庭陪伴和教育的重要性愈加显现,家长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亲子陪伴呢?

从事家庭教育指导的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会会长、三元幸福家庭教育创始人杨桂林老师表示,陪伴孩子、爱孩子,并不是一厢情愿的事,也不是凭心情、凭主观的期待就能做好的事,家长要懂孩子、懂方法,才能让陪伴变得温馨愉快。

无效的亲子陪伴

1.心不在焉的虚假陪伴,与孩子共处一室,却各自忙碌。比如,孩子在玩积木或看书,父母却漫不经心,要么在打电话,要么在玩微信,要么就是处理工作,总之,亲子彼此并无交集,没有做到全心全意享受当下陪伴孩子。这样“各玩各的”陪伴,实际上是低质量陪伴,只能称之为“陪着”。虽然父母也用了很多时间“陪着”孩子,但是这种“陪着”仅仅是消磨时间而已,并没有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实际的促进作用。陪着不等于陪伴。陪伴并不只是“我在附近”,亲子陪伴就是“共同参与”。

2.教务式的控制型陪伴。不少父母将亲子陪伴当成了任务型的样样管,什么事情都要管,恨不得把孩子未来的路都铺完,什么事情都要让孩子听她的,不听就惩罚,在父母眼里以为这都是对你好,我们不会害了你的。如果孩子什么事情都要听父母的意见,事事都要对父母百依百顺,在父母眼皮子底下上学,长大后很难独立,做事没有主见,难干大事。所以,家长要学会如何放手,控制只会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亲子陪伴重在过程和体验,父母们如果把重心都放在结果完成上,那么亲子陪伴的质量必将大打折扣。

3.高标准的忽视型陪伴。有些父母惯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孩子,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指指点点,却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忽视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忽视孩子的情感渴望。

有效的亲子陪伴

1.榜样式陪伴,孩子学习的特点就是模仿,模仿爸爸妈妈说话的方式,模仿爸爸妈妈的行为模式,模仿爸爸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

2.赋能式陪伴,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另一个是“内在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每一个人一生需要5000次的称赞,需要爸爸妈妈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的优点与优秀行为,并给予称赞与鼓励,让孩子的内心有一个声音——我值得被爱!

3.互动式陪伴,包括亲子阅读、亲子运动、共同家务、有效沟通,让家庭充满笑声,父母积极地给予孩子反馈,真正地参与进孩子的活动中来,与孩子一起探索奥秘,父母的用心付出,孩子是会感受到的。高质量的亲子陪伴能够在培养孩子自我管理力、社会适应力和探索思考力的同时,构建出更加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乙竹 林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