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富硒米铺就村民致富希望之路——记南川区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文奇

2021-09-02 15:09:10  来源:农家科技

记者 刘早生 黄冠宇 特约通讯员 邓长琴

地处神秘北纬30度线上的南川北部,有个叫福寿镇的地方,这里的村民普遍高寿。村里的老人一直认为这是祖先积福,才有了后辈人的健康长寿。

2016年,土壤检测专家来到这个镇子,对这里的土壤进行了化验分析,发现全镇土壤普遍足硒、富硒。而硒元素对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难理解,长期以富硒大米为主食的人更容易长寿。

▲ 南川区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文奇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重庆市南川区福寿镇大石坝村,眼前层层叠叠的带状梯田依山而建,分蘖期的水稻长势极好,田野里绿油油的一片,村民们正在田间忙着给稻田进行人工除草。不同于一般稻田,这里的每块田里都立着一块绿色的牌子,上面写着“订制水稻”的字样,还有订制客户的名字。

水稻也能“私人订制”?“当然能,而且供不应求。”大石坝村党支部书记、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文奇说,这片稻田早在春天插秧之前就被抢订一空。如此火爆的富硒稻米,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记者带大家一起解开富硒大米所蕴含的致富密码。

“硒”望之地被发现,产业发展有了新路子

大石坝村地处海拔800米左右的浅丘地带,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水稻糖分及淀粉积累,水稻生长周期长达170天,是天然的优质稻产区。但曾经有一段时间受“种粮不赚钱,只是吃饭田”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60%的村民外出务工,撂荒的田地逐年增多。大石坝村因产业增收乏力,成为福寿镇的贫困村。

近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精准开展“订单式”地质调查项目,为区县寻找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 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在基地调研

2016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的土地质量地质调查结果显示,南川区富硒土地分布广,平均含硒量高,农作物及畜禽肉类、水产品普遍富硒,在重庆市已发现的富硒土地区域中位居首位。全区富硒、足硒土壤面积占98.85%,土壤平均含硒量为0.46毫克/千克,其中就有大石坝村。

“土壤中的硒含量富集大于0.4毫克/千克为富硒土壤,硒含量0.2~0.4毫克/千克为足硒土壤。”南川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宋敏介绍道,“大石坝村土壤含硒量为0.2~0.4毫克/千克,为足硒土壤区域。检测结果表明,大石坝村生产的稻米富硒。”

据研究发现,硒是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硒元素功能独特,适量补硒有利于身体健康,具有排毒养颜、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抵抗心脏病等多种功能。人体主要通过食用富含硒的植物与果实摄取硒元素,而植物硒来源于富含硒元素的土壤。因此,在康养消费理念盛行的当下,通过发展种植优质天然富硒大米,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较强的竞争力。

汪文奇在参加南川区农业农村委、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得知大石坝村的土地是足硒地。借助这一优势,汪文奇决定组织村民种植富硒大米。

“加快开发优质富硒大米,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富硒功能化,将会为大石坝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开辟一片新天地,成为农业发展的一股新动力和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汪文奇告诉记者。

▲ 大石坝村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规范发展,社会化服务提高生产效率

2016年,依托大石坝村的足硒土壤资源与高海拔生态环境优势,汪文奇在区农业农村委的引导下尝试优质富硒水稻的种植。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第一年就有了大收获,“种出来的富硒米具有生米自然清香、米饭甘甜适口、冷饭不回生等特点,口感和米质都比一般的水稻好,关键是富硒米每千克单价比普通米高出4元左右。”汪文奇高兴地介绍道。

起初,村里人对于土里看不见、摸不着的硒元素并不看好,见到汪文奇种出的富硒水稻比自己的每千克卖价足足高出4元钱,终于信服了,于是也跟着他开始了富硒水稻的种植。

然而,由于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互动,缺少统一性等原因,村民们种出的产品品种混杂,质量良莠不齐,因此也难以形成合力,没有树立起富硒大米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大部分产品都不符合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入高端市场较为困难。

为了破解发展困境,汪文奇牵头成立了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在区农业农村委的指导下,实施“优质富硒稻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

“在富硒大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根据种植基地的不同气候、土壤特点,选用优质且富集硒能力强的渝香203等优质稻种。”汪文奇告诉记者。为引导社员树立科学环保的粮食安全生产理念,应用减药增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合作社为社员全程提供耕、种、收、加工、销售等服务。

在水稻各生育期,依托南川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镇农服中心及时提供的病虫害预测预报,结合本合作社农技人员实地调查的情况,由合作社统一购买绿色防控物资,组织专业队伍和发动种植农户统一时间进行成片施药防治,提高病虫害有效防治效率,并对农药包装袋全部回收,避免污染。

在合作社自有耕田机不足的情况下,合作社注重组织吸收有微耕机的农户成为社员。在酬劳方面,被代耕农户自出一部分,合作社争取上级补贴一部分,组成社会化服务劳务资金,合理组织代耕,有效解决了一部分老年农户的耕作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和减少了田地摞荒面积。

在收割季节,为了及时抢收水稻,汪文奇组织利用社员自有微型收割机和协调江西等地外来的大中型收割机,因地制宜为农户进行收割服务,确保收获质量和颗粒归仓。

“以前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种粮食只能填饱肚子,现在种粮食既轻松省力,又鼓起了腰包,种了一辈子庄稼,总算种出了一点名堂。”50多岁的村民阳贵格感叹道。前些年,因为缺技术,阳贵格每年仅靠种庄稼维持生计,日子过得艰难,被列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3年前,他加入村里的康茂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优质水稻成功脱贫。

“私人订制”,富硒大米不出田就卖完了

2017年,汪文奇试水水稻“私人订制”,几年下来,逐步打开了市场。

“我们村的产业主要是水稻和西瓜种植。要想发展经济,必须要开拓增收门路。”汪文奇说,“订制水稻”的想法源于他的一次外出考察,“我看到果树都可以订制,就想着水稻可不可以尝试一下?”

汪文奇的想法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他拿出150亩稻田,尝试水稻“私人订制”。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管护技术指导和病虫害防控,以每年每亩1650元的价格支付给社员。

“种植水稻的农户多是56岁以上的老人。为打消他们的顾虑,他们只管种植不承担风险,合作社来招募客户。”汪文奇告诉记者,“订制水稻”的客户在水稻栽插前缴纳每亩2000余元不等的订制费,便视为认领了一亩“订制田”,稻田里的收成全部归订制者所有。合作社承诺,保底亩产400千克绿色稻谷或亩产150千克有机米。合作社还会通过微信为客户发送水稻种植期间的施肥、管护信息。整个种植过程透明化,接受客户全程“跟踪”。

抱着“吃健康、安全食品”的初衷,市民陈彤于2017年成为首批订制客户。在水稻种植期间,她还到大石坝村实地参观。“每一亩田都标识着订制客户的名字,杀虫用太阳能杀虫灯。高山地区病虫害较少,即使发生了病虫害,他们也是选用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肥料大部分施用农家肥,水稻长势很好。”陈彤说,第一年水稻丰收后,全家人给予“订制大米”一致好评,她便成了“回头客”。

对农户而言,“订制水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增收。“原来,一亩地的产值最多也就1300元。现在种子、技术全部由合作社提供,不施化肥又减少了支出,每亩地增收近700元。”大石坝村村民韦邦明告诉记者。

“‘订制水稻’是我们探索出的农民增产增收途径。试水两年,已有100多位订制客户。”汪文奇告诉记者,下一步,合作社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推动“福寿米”品牌建设;扩大种植规模,吸引务工人员回流;拉通产业链,让“订制水稻”走向更大市场。

为了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汪文奇探索在区域内“抱团”式发展富硒大米种植,联系其他村委会、合作社、公司洽谈合作,以每千克高出市场价0.2元的价格向种植社员收购,有力地促进了社员参与富硒大米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开展了富硒大米产销对接活动,他与重庆健康粮油集团签订了650吨优质稻谷的订单合同,更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如今,富硒米成了大石坝村村民致富的希望米。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