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重庆中新示范项目管理局了解到,8家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航空产业专委会成员单位将协力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
8家成员单位分别是市发改委、市交通局、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市政府口岸物流办、两江新区、渝北区政府、重庆机场集团、保税港区管委会。各方根据前期共同研究后达成一致意见,将整合空港国际商贸物流园、木耳航空物流园、中新航空产业园航空物流片区、重庆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等资源,共同打造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致力在西部地区形成创新示范效应的开放发展平台,助力重庆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按照规划,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主要以“225”来进行布局。第一个“2”指“双枢纽”,即依托重庆—新加坡航空“双枢纽”建设,夯实双方在航空基地、航线网络、临空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基础,提升中国西部与东盟等地区的空中互联互通水平。
第二个“2”指两个片区,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铁路东环线古路货运站两个物流枢纽,将示范区规划为南、北两大功能片区,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
“5”是指5大片区,即南部片区的航空物流核心集聚区、临空保税服务区、物流分拨集散区;北部片区的临空综合服务区和临空多式联运区。
据介绍,通过建设中新(重庆)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重庆将增强航空货运中转集散能力,优化货站保障能力、口岸通关效率、信息化水平等硬件配套,加快航空公司、货运代理、物流企业等市场主体发展,密集国内宽体航班、地面卡车等集疏运网络,增密成渝两地货源、航班互动,提升航空物流服务高端制造业、跨境贸易、跨境电商的能力,也让航空货运基地公司对于航空物流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曾菁华表示,航空物流产业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航空产业领域合作的重要内容。共建中新(重庆)国际航空物流产业示范区,整合集成既有资源,有助于抢抓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机遇,激活、联动、优化片区发展,保障重庆高端产业链供应链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