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梦圆小康重庆实践│村级集体经济】神奇的仙桃李

2021-08-17 14:12:53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作者:罗玄 刘辉

个头如鸡蛋,入口脆又甜。

采摘单轨列车满园跑,选果大小色彩一个样,就连口感也不差分毫。

施水施肥自动化,除虫色板树下罩,防草地布来除草……

这是我们在渝北区古路镇乌牛村李树林看到的场景。

这片李树林共有3000亩,今年5月初,李子刚刚结果就被预定一空。

原来,李子名叫仙桃李。

乌牛村党总支书记阙兴国介绍,这片李子林曾经是一片荒地,2013年起,在镇党委的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市渝北区乌牛农业股份合作社”,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乌牛村探索出了渝北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牛村14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如今,曾经的荒地变成了金疙瘩,乌牛村靠着一颗仙桃李,村民当上股东坐地分红,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李树林里的单轨列车

智解“空”村危机

阙兴国是土生土长乌牛村人,2003年,他放弃生意回到村里做文书,2007年当上村党总支书记,算起来,他在乌牛村已有16个年头。

曾几何时,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祖祖辈辈在地里“刨饭”吃。然而,从2006年开始,村子的人不断外出务工,村里人烟日渐稀少,5000多亩土地,有六成沦为闲置地。看着它撂荒,阙兴国心里颇不是滋味。

如何破解“空”村危机,成为压在阙兴国心头的一块巨石,更成为古路镇党委书记石品、镇长张华、分管领导刘浩等牵挂的大事,他们多次来到乌牛村,和阙兴国等村支“两委”成员一起实地调研,听取意见。乌牛村共有村民2100人,人均土地不到两亩半。过去靠种水稻、玉米,一年挣不到几千块钱,继续发展传统种养殖业,显然留不住人。

“经过调研,镇党委、政府和村支“两委”找到了解决问题症结——如果有好的产业,收入超过外出务工,村民就会回来。”阙兴国介绍说,如何寻找致富门路,成立镇里和村里的首要任务。

此期间,村里走了不少弯路。曾经,村支“两委”考察了好几个项目,如规模养猪,成片种植天麻等药材,都没有技术的支撑,只得作罢。

就在阙兴国与村支“两委”焦头烂额之际,邻村村民陈希科拿来一种新培育的叫仙桃李果子给阙兴国尝鲜,这种李子是美国“布朗李”与本土桃子嫁接培育出来的,比一般的李子大得多,每斤可卖20元。这颗李子令阙兴国心中不由一动,能不能把仙桃李作为致富产业规模种植呢?

但他仍有疑虑,为稳妥起见,经过实地考证,发现仙桃李不仅普遍比一般的李子大,更重要的是仙桃李比一般李子要晚熟一个月,最佳成熟期甜度达到18.6%,发展前景大。于是,阙兴国决定把仙桃李作为村里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他把此想法汇报给古路镇党委书记石品、镇长张华、分管领导刘浩等人,立刻得到他们的一致认可,并表示全力支持。

有了发展项目,难题又来了。

阙兴国和村支“两委”在开会征求村民意见时,村民们开初很有激情,但在每家每户落实种植面积时,村民们却“哑火”了——村民们坦言,他们担心失败,而且土地至少三年没有收成,他们不愿承担风险。

怎么办?

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阙兴国和村支“两委”再次找到镇领导,镇里通过商议,建议村里成立农业股份合作社,并动员村民们拿土地来入股,通过“三股确权”打造集体经济。

在实施中,村集体投入入股,借助政策支持,整合各类资源,投资配股10%,每年提取净利润10%作为村集体收入;合作社资金入股,并牵头负责产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出资配股40%,每年提取净利润40%收益。农户土地入股,按照连片打造、资源入股原则,所有入股农户共配股50%,每年提取净利润50%按亩分红给农户。土地入股后的前三年,合作社投资培育仙桃李,土地无收入,挂果后老百姓收取净利润的50%。

这就是渝北区具有代表性的“乌牛村145”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按村集体10%、合作社40%、农户50%入股和分成。

乌牛村育苗基地

然而,有了好的模式,村民还是不积极。

为了打消村民的疑问,阙兴国和当时的村委会主任带头,32名党员积极响应,将家里的土地拿出来,以土地入股合作社,再统一建蓄水池、山坪塘和道路,在党员的带头示范下,村民们渐渐动心了:一个、两个……十个,当年,共有123户村民,拿出300多亩地种上仙桃李,这300多亩仙桃李如今成了古路仙桃李的核心区。

仙桃李在种植期间需要除草、施肥、修枝等各种管护,于是合作社雇佣村内劳动力,一方面使李子林得到及时管护,另一方面农民还能通过在合作社务工增加收入。

2016年,仙桃李初次挂果。阙兴国和村民们拿到市场去试水,20元一斤居然成了抢手货,阙兴国乐了,村支“两委”一班人乐了。村民们更乐了——他们领到了每亩400元的分红。

后来,随着仙桃李逐渐进入生产期,收益会越来越高,村民土地分红也将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乌牛村已有30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仙桃李种植面积已达3000亩。

古路镇乌牛村仙桃李喜获丰收

巧破“烂市”困局

正当阙兴国和村民们沉浸在喜悦中时,一场危机悄然来袭!

那是2018年,进入丰产期的仙桃李产量达到了30多万斤。按照20元每斤的市场价计算,合作社一共可收入600万元。

随着采摘期的来临,阙兴国发现这年的太阳和往年有些不一样,一天比一天毒辣,果园内气温呼呼攀升,30万斤仙桃李如不采摘装入冷库再打包发送市场,将被火热的太阳“烤烂”在枝头。

“仙桃李果肉多汁、外皮脆嫩,包装运输要求高。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与老天抢时间。”阙兴国急了,一方面,他通过微信、网络等平台打出广告,呼吁市民前来村里采摘;一方面,他安排人手加紧采摘,跑超市、批发市场,多方联系销售渠道。

在这个节骨眼上,缺乏经验的合作社也是状况连连:采摘人员短缺、冷库建设容量不够、包装设计不合理、销售渠道不畅……最后,30万斤仙桃李只卖出去12万斤,收入仅80余万元,其余的20多万斤全部晒烂在枝头。

看着一辆辆卡车将烂掉的“金果果”运出村处理,阙兴国意识到,产业发展不能仅靠村干部低头蛮干,各个环节都要有专业的人才行。

正当阙兴国一筹莫展时,镇领导提示他2018年4月参加的一场“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报告团宣讲会,看宣讲会的成员是否有解决渠道。

阙兴国立即联系到了重庆市“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团宣讲会的宣讲人杨大可,并冒昧向这6人乡村振兴报告团抛去了邀请来村兴业的橄榄枝。

这6人报告团成员,别看他们岁数不大,但每个人都不简单:有精于发展品牌农业的剑桥女博士彭阳,有善于搞乡村旅游事业的致富带头人晏洲,有热衷于在农村创新创业的青年榜样简义相,有巧于发展电商产业带领乡村发展的大学生村官张雪,有乐于扎根农村带领乡亲奔小康的优秀共产党员杨大可,有安于脱贫攻坚一线艰苦奋斗的第一书记严克美。

2018年11月16日,一个平常的日子,可对乌牛村来说,却是一个让普通产业变成山地现代农业的特殊日子。

这天,扬大可等6人前来村中考察,对加入乌牛村发展仙桃李产生了浓厚兴趣。

经过10天的考察,双方达成共识,杨大可等6人便在乌牛村成立了“聚牛兴农业发展公司”,接管了合作社集约的3000多亩土地。按规划,整个项目3年累计投资8600万元,其中报告团成员分批自筹4000万元,剩下的,村里再申请财政补贴资金,双方按比例分配项目范围内所有净利润。

6人商议,由杨大可、简义相、晏洲负责产业技术、基地管理与产品加工,由彭阳、张雪、严克美帮助产品宣传、品牌建设与市场销售。

“聚牛兴农业发展公司”成立没几天,杨大可等6人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带领村民将村里的700亩荒山开垦出来,种上了李子、无花果、金丝葡萄等果树,把荒坡变成了果园。同时新建了100亩农业大棚,种了可以同时结李、桃、杏的10000多盆果树盆景。

乡村振兴报告团成员杨大可为农民讲解技术

惊变现代村庄

如今,走进乌牛村仙桃李果园,但见果树郁郁葱葱。而让人惊奇的是,单轨列车道穿梭在林间,采用App控温保湿的水肥管道不时从地下喷出“雾气”,李树下铺有自动除草的防草布,根据害虫“好色”的特点制作的除虫板五颜六色……一股山地现代农业气息扑面而来。

再看仙桃李,虽然结果密集,村民们却毫不犹豫去掉弱果,保证20片叶子养一个果。仙桃李的品种有大可水晶梨、蒙娜丽莎李等37个,保证每个季节都有李子上市。

来到加工车间,几台从以色列引进的选果机整齐排列,别小看这几台机器,它可根据色彩、大小、酸甜度选出12级,每级的果实大小、色彩、口感分毫不差。加工厂的另一侧,分别有烘干机和李子酵母素加工设备,对分选后剩下的次果发酵,加工成酵素,市场供不应求。

除此之外,还有让人惊奇的事——

过去,村民把修剪的枝条当柴烧。简义相则把这些枝条做成菌包,用于培植木耳和食用菌;

以往,落果直接烂在土里,杨大可则主动把60%的果子疏下来,做成酸梅当成馈赠礼品;

过去,大家卖李子主要是线下售卖,可张雪把乌牛村的仙桃李推荐到了网上,今年李子刚刚结果时,便已收获25吨订单……

“得益于渝北区对乌牛村集体经济的大力支持,公司前期没有土地租金的压力,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生产中。”杨大可坦言,两年之内,这3000亩土地将打造成七彩农业园、休闲观光园、特色民宿集群、文化交流中心、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五大产业板块,届时的乌牛村将成为一个农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如今的乌牛村,正一步步把昔日的荒山变为了金山。

阙兴国感叹:“仙桃李再也不会滞销,且基地每天都有游客,去年采果期,每天上千人,订单不断,仙桃李产业让乌牛人看到了希望。”

更重要的是,“聚牛兴农业发展公司”为村里增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段成芳2020年不仅挣了2.5万元工钱,李子卖出去后,还得到了3000多元的分红。段成芳和丈夫由于要照顾家里生病的老人,无法外出打工,过去的生活非常拮据,如今靠着李子产业领到了分红,段成芳感触很深:“这主要是村里实行了农村‘三变’改革,人人都当起了股东。”段成芳表示,现在村里成了网红村,仙桃李也出了名,很多城里人过来赏花摘果,等有了本钱,还要争取开一个农家乐。

随着仙桃李产业的发展,外出务工青年也回来了。看到乌牛村发展红火,云阳商人杨永红也在临近的吉星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投资6000万元,发展创意面条产业。

“空壳村”变山地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村,这不,乌牛村又有了新的规划蓝图——打造田园综合体,发展乡村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阙兴国介绍,乌牛村有近30户闲置农房,下一步准备对这些农房进行统一打造,修旧如旧,让城里人周末、节假日来村里忘记疲惫、记住乡愁。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