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提高小麦品种区域试验质量的措施

2021-06-16 11:03:20  来源:《农家科技》  作者:李明星

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主要指通过国家、省或联合体等统一规范的方式和要求进行试验,对选育出来的小麦新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和品质等特性进行全面评价。区域试验是小麦品种通过国家、省及联合体审定的前提,是示范、大田生产、市场推广之间的必然条件和程序,也是评估小麦新品种特征特性的重要依据。区域试验实施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在基础层面上决定着小麦品种的优劣。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水平的高低、试验质量的优劣、试验项目管理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小麦品种评估审定的正确与否。因此,用严谨的科研态度,加强区域试验各项措施管理,提高区域试验质量,排除人为因素干扰,让所有参试的小麦品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出自身的主要特性,做到优胜劣汰,为品种更便捷的审定奠定基础。

1.区试负责人素质和责任心。小麦区域试验相对较长,工作项目复杂,记载内容繁多,实地管理操作烦琐。做好区域试验工作,区试负责人应具备严谨的科研态度,农艺性状记载实事求是。

当年的区域试验方案是开展区域试验工作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是各个区试组别多年的实践总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负责人一定要认真阅读并钻研,做到思想上重视、操作上一致,主动了解和掌握所负责的试验类型、品种数量,检查各个组别的所有参试品种是否到齐,种子重量是否够种,编号与组别是否与试验方案一致。

区试负责人专业技术培训常态化,负责人的专业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试验质量,区试承担单位应强化区试负责人专业技术的考察和培训,组织他们实地考察,交流农艺措施管理经验,及时更新和提高负责人的业务素质、试验操作技术和实施组织管理水平,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对及时、准确、规范、保质保量完成试验任务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及时更换不符合要求、不主动作为的负责人,增强区域试验负责人的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

2.试验地选择及整理。区域试验承试地点的选择是区试成功实施的先决条件,切勿选取地力或肥力不均匀、农艺措施管理不方便的地块。在承试单位面积足够、条件充分的情况下,要选择有代表性、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区块相邻、交通便利的地块;不能选取靠近树、建筑物等遮挡阳光,容易被人、鸟、禽毁坏的田块。区域试验实施的全过程能够实行封闭管理,不允许其他单位人员考察,防止试验信息流出或被破坏。

整地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区域试验的质量。对于偏黏性的地块,要把握整地时机,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浇水造墒,避免出现难以粉碎的大坷垃,给后期播种、出苗造成困难。

3.田间试验设计。区域试验的田间设计能够降低试验系统误差,提升试验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区域试验田间设计,就是按照试验方案对小区的面积、小区的形状分布、重复次数和周边保护行的设置等。根据江苏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方案,小区设计时应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三次重复,面积约13.33平方米,形状呈长方形,长宽比一般为3∶1,试验区四周采用同品种延伸设置1米左右的保护行。

4.田间管理。田间农艺措施的管理直接影响实验的结果及精确度,各品种、各区组重复之间的每项农艺措施管理应相同,同一区组、重复内的管理尽量在一天内完成。农艺措施管理应做到统一清墒、整地、施肥、防治病虫害等。根据试验地的墒情、苗情进行水肥浇施,冻害严重时,可以酌情施少量返青肥。冬季防治病虫草害应在地面潮湿时均匀喷施,切记多次防治,防止冻药害发生。

5.田间观察记载。区域试验数据的记载是区试工作的核心,根据实验方案规定的记载项目严格且如实记载田间农艺措施及各品种苗期、越冬期、抽穗期、成熟期等农艺性状。切勿修改和变更调查时间、记载标准、记载格式、调查方法和标准。对特殊气候条件、田间农事操作、生育动态、各种病害抗性、室内考种、品质检测等影响小麦生长发育的各种操作都需要认真记录。为后续试验总结分析、试验评述评价等提供充足可靠的资料。

6.田间收获。田间区域试验品种的收获要及时、全面、准确、规范。收获前将室内考种所需的穗数取好放置在室内并准备好收获用的材料,如纱网袋、标签等,将标签扣牢在纱网袋上,分别放置在对应的小区株行中,以防收割时时间紧迫来不及查找。为了防止品种间混杂,负责人应时刻跟随收割机械,每当一个小区收割完后,必须对机械严格仔细清理。晾晒时防止种子遗漏和品种间混杂应直接在纱网袋中晾晒。最后称重时要确保各品种含水量一致。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