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农旅融合发展问题探究

2021-04-29 17:22:28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

秀山菜花节:花田喜事

融合农业与旅游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旅游,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重庆是一个大城市,也是一个大农村,大城市如何带动大农村是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重庆发挥当地地形复杂、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等特色优势,集中打造了一批具有重庆特色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如江津四面山、永川黄瓜山百里果乡、忠县中国柑橘城、武隆仙女山、巫溪红池坝、酉阳龚滩古镇、长寿长寿湖、铜梁三色·乡下时光和奇彩梦园、大足拾万五彩田园、沙坪坝歌乐山国际慢城等,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索和研究。

忠县:三峡橘海

一、重庆农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入,特色不够鲜明

重庆目前大多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形式比较单一,内容相近,以各式农家乐、传统节庆等形式开展夏季避暑、田间观光、果蔬采摘、花卉观赏、垂钓等活动,在吃、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深层次开发不够,缺乏富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娱乐性和参与性不足,难以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二)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虽然政府加大了投入,但由于资金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的配套设施仍然有待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一些古风古貌景点较偏远,存在路况不佳和较多的安全隐患;二是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区餐、住等服务配套设施不全,双休日、旅游旺季的接待能力有限,从事农旅融合乡村旅游服务的多为当地农民、家庭农场和种养业的私营业主,大都缺乏旅游服务管理经验和服务能力,与服务对象的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致使其体验感降低。

(三)融资能力较弱,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近年来重庆农村金融服务越来越好,但在支持“三农”发展的工作中仍还存在对现有的农业企业、农村经合组织、农业种植养殖大户等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的问题,主要原因为:一是经营风险难预测,农业项目存在前期投资较大、建设周期较长、见效慢的特点,使得金融机构贷款风险难以控制;二是金融机构与农旅经营者之间信息不对称,致使放贷难、贷后管理也难的问题;三是保障措施难以落实,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在发展前期能进行抵押的资产较少,建成后也难以形成固定资产,金融机构为防范风险,不得不设置较高的放贷门槛,使得金融支持难以真正放活。

(四)宣传组织力度不够,促销手段有待更新

重庆很多区县在对农业旅游进行宣传时,存在宣传意识不足、宣传促销手段单一的问题,对利用互联网更新营销手段认识不够,营销工作滞后,造成重庆农业旅游形象不够突出、主题不够鲜明,一些有潜力的农业旅游资源被埋没,不被外界认识和了解,潜在客源无法在短时间内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者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

万盛板辽湖

二、推进重庆市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引导,完善农旅融合保障机制

农旅融合发展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地要从发展“大农业、大旅游”出发,成立农旅融合产业领导小组,研究并协调解决农旅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同时,打破各地、各部门和景区、行业界限,通过联席会等形式加强协作,在政策优惠、项目整合、资金补助等方面予以支持,延伸产业链条,相互渗透与融合,通过共建共管实现共赢。各地因地制宜编制农旅融合发展规划,将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业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转型升级。

(二)突出区域特色,促进农旅融合发展

各地要按照“突出地方特色、农旅融合发展、旅游促农业”的思路,用发展旅游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以农业的特色拓展旅游市场,实现“农田变景点、乡村变景区”。首先,农业项目围绕旅游业进行建设。要根据全域旅游的整体布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突出地域特色,找准主导产业,挖掘农耕文化,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园区建设中,精心打造主题园区,做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一园一精品”,把农村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康养基地。其次,农业产业围绕旅游业发展。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农村产业布局,调整农业项目的功能,打造集田间观光、果蔬采摘、花卉观赏、垂钓于一体的产业基地。三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一些具有艺术性、纪念性、实用性的农特旅游商品,促进休闲旅游消费。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村历史古迹开发等农旅融合新品,提升旅游吸引力。

(三)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促进综合配套设施升级

第一,各地要根据当地区域与资源优势来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项目。开发城郊型、景区型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一批有实力的实体企业和工商资本,培育一批规模较大、特色明显、科技含量高、形象良好的农旅融合样板,并采取财政贴息、税收减免、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全方位优惠和支持,引领带动全市农旅产业发展。争创一批国家级知名农旅融合的品牌企业、品牌园区、品牌名村名镇,逐步做大做强、做精做优。第二,要整合农业、旅游业项目资金,加强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区道路、餐饮、住宿、水、电、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推进环境优化、环境亮化和环境美化,建设特色吃、住、游、购、娱等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景区景点升级转型。

(四)推动银企对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方面,政府应大力推动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与金融机构的对接,特别是针对金融机构与农旅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利用大数据整合各类信息数据库,搭建金融支持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信息平台。同时,用好用活农业农村奖励、税收优惠政策,安排部分农业、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发展农旅融合乡村旅游项目贷款、保险给予贴息和保费补助,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业发展。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积极探索经营权、门票、圈舍、活畜禽等新型贷款抵押方式,推广农户联保、村社联保、活体贷、圈舍贷等特色农村信贷模式。同时,完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从业者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分类管理这类特殊的农户,并根据他们的金融需求完善授信管理,对乡村旅游从业者实行一次核定、多次使用,加大金融信贷对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业的支持力度。

(五)加强平台建设,拓展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一是将各地农业旅游作为区域主打产业品牌之一,纳入旅游整体宣传营销计划,对外进行整体包装营销。各区县应根据当地乡村旅游项目和产品的特点来进行市场的精准定位,根据市场需求,采取各种的营销手段,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整体包装营销。二是构建宣传信息平台,利用新闻媒体、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宣传手册(专题片)、户外广告、传统节日活动等,发布并推介农业旅游线路和景区景点、农特旅游产品、商品等。引入“互联网+”和物联网可视化技术,向用户提供快速便捷服务,实现相关资讯一网通。三是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农旅景点、农旅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发挥各方优势与特长,为游客提供农业旅游、农特产品、特色餐饮和住宿等服务,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

一是与市内外高校合作,建立培训基地,培训业务骨干。二是加强技能与业务规范、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从业者素质。三是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提高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重庆市农村土地整治中心 宋朝忠)


《农家科技》(2021年03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