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脱贫攻坚答卷】“三变改革”让三建乡活了资源富了百姓

2021-01-27 10:44:31  来源:新华网

航拍丰都三建乡。(资料图)新华网发

新华网重庆1月23日电(陈雨)资源禀赋较差、产业基础薄弱,一直是制约贫困山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题之一。如何破题?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合理设计村民、村集体、投资主体利益联结方式,用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循环造血”功能,让群众收入和致富内生动力明显提升,这是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给出的答案。

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面积为63平方公里,但可耕地只有2.3万亩,其中坡耕地占比超过70%,全乡70%以上劳动力外出务工,日常耕作的土地仅6千多亩。同时,这里水资源“深藏”河谷,人畜饮水和灌溉困难。生存环境差、基础设施差,培育产业困难重重,有建卡贫困人口3千余人。2017年三建乡被列入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成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如何攻克难关?三建乡乡长任正义表示,2018年,三建乡将“三变”改革作为破题的关键路径,从村集体经济入手,改变农户单打独斗的现象,盘活全乡1.87万亩土地,在每个村成立专业合作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是‘三变’改革的关键。”任正义说。为了盘活当地土地资源,三建乡召开各类群众会议达500余场次,讲政策、作动员,通过土地入股合作社的方式,将长期撂荒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笋竹、苗圃、油茶、冷水鱼养殖等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打造15个种养殖基地,同时完善道路、水利等产业配套设施。

目前,全乡1.2万亩撂荒地已全部栽种各类经济作物,精心管护后成活率都在九成以上,且长势良好,有望在近几年陆续投产并发挥效益。种植的笋竹、青脆李已成为三建乡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产业面积1.87万亩。15个“一村一示范”产业管护基地,实现了“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在三建乡,昔日的撂荒地,现在变成了“聚宝盆”。

土地资源的盘活为扶贫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如何激发村民、村集体、投资主体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三建乡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方式,根据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的不同特点,制定差异化的“保底收益+比例分红”方案,激发三者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

“我们引进了企业,通过土地入股折算、财政投入、企业投入等方式筹集了1.5亿元作为股金,以‘农户+村集体+企业’的模式组建8个产业公司,前5年为农户发放保底收入,产生收益后按入股农户3成、村集体3成、企业4成的比例进行分红。”任正义说。

在三建乡蔡森坝村里的苗圃基地内,65岁的陈世芳正在田间为苗木除草。“多亏了这些苗木,我才有钱赚。”望着这些长势良好的苗木,陈世芳笑容满满。

因为在苗圃基地务工,陈世芳这一年有了将近3万元的务工收入。也因此,她办理了人生中第一张银行卡。“当了几十年农民,手里基本没有过闲钱,从来没想到,我也能有工资卡。”陈世芳说。

生活有了奔头的不只是陈世芳。据了解,“三变”改革已经为当地提供稳定就业岗位300余个、季节性务工岗位4000个,回引近1000余人返乡创业就业。据统计,产业项目栽植管护期间在家农户参与度达到80%以上,群众务工收入达900余万元,人均可增收2200元以上。

“通过‘三变改革’带动农村改革,三建乡实现了沉睡资源醒起来、循环造血活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的改革目标。”任正义说。

三建乡绿坝村获批2020年度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图为绿坝村一角。新华网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