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市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支持大宁河调水引江补汉方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2021-01-22 16:01:25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22日讯(记者 李文萍近二十年来,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巫山县的不懈努力和积极争取下,国务院将引江补汉大宁河调水方案纳入已审批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市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认为,大宁河方案优势突出,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支持南水北调中线补水工程(从大宁河调水引江补汉方案)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

加快实施有必要

三大效益显著

李春奎介绍,大宁河调水方案是从三峡库区巫山县大宁河左岸一级支流红岩河关门岩(设计水位145米)取水,通过关门岩泵站(设计扬程241米)提水进入红岩河高位水库,再从红岩河高位水库库尾大岩屋引水,修隧洞向西北至巫溪县白鹿镇,然后向北经湖北省竹溪县桃源乡至竹山县官渡镇钟家垭处入潘口水库(正常水位355米)。输水线路总长98千米,其中利用红岩河河道长10千米。目前,已纳入水利部“十四五”规划整体推进。

李春奎表示,项目加快实施很有必要性。一是,具有显著经济效益。二是,具有显著生态效益。三是,具有显著社会效益。

重庆集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渝东北三峡库区仍然是重庆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明显“短板”。从大宁河调水引江补汉,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项目投资落户巫山,让更多基础设施投资形成优质资产、产业投资形成实体企业、民生投资形成消费潜力。另一方面,可以让首都人民享受到巫山的优质生态产品,创造更多生态产品需求,充分激发内需潜力,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巫山走出去的生态产品还将为巫山带来更多的知名度、美誉度,从而有力带动以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康养、生态工业为主的现代生态产业体系发展。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腹心,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一江碧水”,不仅关系重庆库区1000多万人口,更关系中下游上亿群众,责任重大、压力巨大。将取水口定在大宁河,能够获得国家对三峡库区转型发展、地质灾害防治、生态修复等生态保护资金投入,推动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越筑越牢、越建越美;同时将有助于推动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库区人民享受到生态产品带来的生态红利,更加坚定库区区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信心决心。

三峡工程建设中,仅重庆库区就搬迁移民111.96万人,百万移民安稳致富压力大。巫山县作为三峡库区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产业发展受限。自1998年以来,巫山县先后关停污染企业81家,拒批造纸等企业20多家,否决“五小”项目10多个。实施引江补汉大宁河补水工程,既能够增强重庆库区人民供给高品质生态产品的自豪感,也可以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帮助人民群众尽快实现安稳致富,有力维护库区和谐稳定。

大宁河方案四个“最”

彰显突出优势

李春奎表示,大宁河方案优势突出,具体可用四个“最”来概括——水资源条件最优,施工难度最小,经济效益最好,以及工程效果最显著。

长江干流和主要次级河流总体水质符合国家Ⅱ类标准,大宁河方案取水点在巫山大昌湖内,取水点水质优良,水量充足,水源稳定可靠,供水保证率高;全程只有98千米,其中隧洞88千米,线路基本不涉及拆迁和占用耕地,无需动迁移民,大大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和难度。同时大宁河方案不涉及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无重大环境制约因素,基本不破坏地表生态环境。

“当期投资少,运行成本较低。”李春奎形容大宁河方案的经济效益。据介绍,大宁河调水方案预计投资358.5亿元,香溪河自流方案投资490.8亿元,大宁河方案比香溪河方案少投资132.3亿元。以年调水46亿立方米计算,大宁河调水经堵河流域的潘口水库、小漩水库、黄龙滩水库到达汉江丹江口水库,抽水泵站年耗电量32.97亿千瓦时,但堵河流域梯级电站和丹江口水库每年增加的发电量有26.93亿千瓦时,折合年耗电量6.04亿千瓦时,每立方米耗电量仅为0.131千瓦时。如果加上抽水蓄能调峰电价上涨的电费收益,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此外,工程效果非常显著。一是不但能保证汉江流域的长期生态生活生产用水,而且还能在远期和特殊的干旱年份保障北方用水。二是可实现补水与蓄能并举,起到汉江补水与蓄能相结合,改善华中、重庆电网系统的平稳运行和吐纳能力。三是工程建设可以惠及重庆、湖北两地。从大宁河提水穿隧洞至湖北潘口水库,工程穿过重庆、湖北境内,将会对重庆、湖北两地都带来显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