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綦江:演绎美丽乡村的三重境界

2021-01-19 15:22:3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启动以来,綦江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质量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等“6+3”重点工作任务,让乡村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目前,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01%,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圆满完成乡镇污水管网建设目标任务,乡村风貌蝶变美丽,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走进綦江区广阔的农村,三江街道照贵村,白墙黛瓦,草木葱茏;隆盛镇振兴村,青山绿水,风景怡然;古南街道连城村,道路通畅,村容整洁;扶欢镇高滩村,乡风和谐,邻里和乐……

乡村,美不胜收。但綦江的美,更有内涵。

▲ 綦江乡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之地。

美在“面子”——

残垣处生出美景

2020年5月,石壕镇响水村村民廖春林主动拆掉了自己的老屋。

原来,早在2015年,廖春林享受D级危房改造,从土坯房搬进了两层楼的砖瓦房,但过去的老屋只拆了一半,“贴”在新房子边上显得破旧不堪。当石壕镇启动“残垣断壁”的整治工作时,廖春林主动拆掉老屋,新房周边变得开阔平坦。

据响水村相关负责人介绍,全村有旧房、土坯房、木制类房屋24处,大部都是无人居住的危房,不仅影响村容村貌,还对过往的行人存在安全隐患,全村围绕“拆哪些、怎么拆、拆成什么样”等具体问题,认真分析研究,因户施策,对照台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一项一项整治,真正达到“拆除一处、洁净一地、美化一片”的效果。

响水村的举措是綦江区实施“残垣断壁”整治工作,变“忧居”为“优居”的一个剪影。

近年来,綦江区执政当局高度推动人居环境整治,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目标,以“净家园·晒庭院·树新风”为主题,着力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农村人居环境。其最大的亮点就是跟产业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等多元结合,实现了农村“一盘棋”发展。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农转城”,大量农房闲置、年久失修,“残垣断壁”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成色。为此,全区果断向“残垣断壁”动刀,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消除农村“视觉贫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重构乡村美丽颜值。

“残垣断壁”整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全区下发实施方案、明确三级责任、开展业务培训,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打好“残垣断壁”整治歼灭战。书记、区长亲自统筹,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各尽职能,镇级层面下设9个工作小组,全覆盖开展集中整治。

实施的过程中,切实保障村民的权益,分类精准施策。针对违法的“一户多宅”及“建新不拆旧”导致的“残垣断壁”,责令自行拆除;针对“一户一宅”,且有保留意愿、有条件排危加固的,提出排危加固具体方案;针对“一户一宅”的“残垣断壁”拆除后需要新建的,安排专人完善新建房屋审批手续,协调土地置换,不新建的则对房屋产权、拆除面积、现状图片等资料全面建档,进行房屋权益保全。

全区共产党员、机关事业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干部在整治中带头示范,拆除自家、亲属和邻里“残垣断壁”,形成了以古南花坝村、篆塘珠滩村、永城中华村为示范区,从而以点带面全域推进残垣断壁整治。截至2020年12月,全区302个行政村残垣断壁完成整治8000余户。

拆除残垣断壁、旧房危房,极大改善了环境。一旦“残垣断壁”拆除后,农户可以在平整地基上种蔬菜、水果或者花卉绿植,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如诗般描述的美景在昔日残垣处呈现。

▲ 綦江新农村新风貌。

美到“里子”——

美丽乡村更有诗意

整洁道路,艺术墙绘,古朴村居,嬉戏的儿童和含饴弄孙的老人构成了綦江区别致的乡村景观。这跟过去的场景大相径庭。

改变来源于綦江区上下凝心聚力,久久为功,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编制等一系列举措,替乡村“整形修容”。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綦江区成立专班、广泛动员,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2018—2020年)农村改厕的实施意见》,组织区级创卫专家,实地进行改厕技术指导,因地制宜,灵活采用砖混式三格化粪池、预制式三格化粪池和完整下水道式集中处理粪污,如厕难、排污难有效解决。

“过去,厕所通常跟猪圈相连,放块木板或者水泥板简易制作,臭气熏天、蛆蝇成群;如今,厕所是独立空间,锃亮的瓷砖,冲水式洁具,污物被冲到地下化粪池发酵,既干净整洁又方便。”谈及这种变化,村民们的喜悦不经意流露出来。

“垃圾围村、污水横流”是过去农村常见的场景,也是乡村垃圾处理和人居环境治理之困。

在垃圾“清脏”方面,綦江区形成“户集、村收、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清运模式,建立健全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完善的监督制度、有长效的资金保障的“五有”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建立稳定的保洁队伍和专业清运队伍,确保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保持村内环境整洁。动员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柴草乱码、畜禽粪污满地的“脏乱差”突出问题,村庄露出干净底色。

▲ 白墙黛瓦,农村新居绽新颜。

在污水“清污”方面,綦江区建设乡镇污水管网,开展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技术改造,全区乡镇污水管网建设目标任务完成率103%,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同时,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黑臭水体整治也取得明显成效。

基础设施是乡村的“筋骨”,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綦江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实现贫困村组组通、户户连,行政村通畅率、通客率100%;全区2558个村民小组动力电、4G网络信号、宽带互联网、广播电视信号全覆盖;集中供水率达98%、供水入户率达100%。

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况且农村还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诗意美景——

綦江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位于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的赶水镇、扶欢镇、东溪镇等街镇,在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的同时,大力发展绿色高效农业、体验农业、和生态观光农业,把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创建生态品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共赢,用实践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綦江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五沿”区域为重点,以点串线,由线及面,全域推进。目前,区内确定的8条重点整治路线,整治效果初显,成片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綦江区通过实施村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工程,小品游园、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以及晾晒场俯拾皆是,凝聚着农耕文化、风俗文化的景观司空见惯,一幅高颜值、高气质的现代版美丽乡村“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 绿树鲜花,农村新居焕生机。

美在心灵——

文明乡风吹靓大地

人居环境大整治,美丽乡村入画来。但美化的不仅仅是环境,还有村民们的心灵。

“以前环境比较差,村民也没有卫生意识,到处乱糟糟的。”綦江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村民们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十足,一家更比一家勤。”

据他介绍,为了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持久战”,綦江区不断充实人居环境新内涵,将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培育结合起来,着力营造乡村新环境、倡导新风尚,走出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治理之路,实现了由“外在美”向“人文美”提升。

全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入了“村规民约”内容;开展“五沿全域整治”,全面推进以清理垃圾、清理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行为习惯为重点内容的“三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举办“乡风、家风、民风、社风评议”活动,组建乡风和议队,甄选一批德高望重、为人正直的老党员、老干部、和热心公众事业、热心乡村事务、愿意为村民奉献服务的能人贤士等定期开展“三清一改”“美丽乡村”“卫生庭院”等主题乡风评议监督检查活动,倡导“好坏大家判”理念,通过评议活动改善农村不良陋习和人居环境。

渐渐地,村民的清洁意识普遍提高、健康生活方式逐步养成,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整洁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竹篱笆,石板路,农村人居环境大变样。

记者在三江街道照贵村看到,漂亮的楼房,整洁洁净的院子,房前屋后没有杂物柴草,有的是简朴美丽的花坛,种着仙人球、美人蕉、腊梅等花木。

“家家户户柴草物整齐堆放,建好了畜禽圈,增添了垃圾桶,闲置的农院也种上花花草草,既美观又生态。”说到村里的变化,三江街道照贵村胡朝芳打心底里开心,“真没想到原来农村也可以这么美!”

家家有景,户户有花。綦江区打造出一幅幅“美好生活,诗意田园”的乡村图景。

截止2020年12月,重庆市公示1007个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名单,綦江区隆盛镇中桥村、隆盛镇振兴村、安稳镇崇河村、打通镇大罗村、赶水镇麻柳村、赶水镇双龙村、三江街道照贵村、三江街道寨门村、三江街道龙桥村、新盛街道石桥村、郭扶镇高庙村、永新镇三溪村、永新镇石坪村、古南街道花坝村、古南街道清水村、古南街道连城村、中峰镇龙山村、中峰镇中峰村、篆塘镇珠滩村、三角镇红岩村、横山镇新荣村、扶欢镇高滩村22个村荣耀登榜。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曹继选 李文萍 图/綦江区农业农村委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