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川区龙市镇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先导区目标,注重规划引领,突出改革创新,感恩奋进、只争朝夕,成功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创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市首批2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简称“三园共创”),成为“人们生活更幸福”的宜居宜业美丽之地。
全镇幅员面积121平方公里,总人口8万多人,15个村、1个社区,经济发展活跃,引进优质企业和项目20个,种植优质水稻6万亩、油菜1万亩,发展加工蔬菜1万亩、特色水果1万亩,生猪产能10万头、蛋鸡130万只,卫生厕所普及率85%以上,城乡居民养老保险95%以上、医疗保险90%以上,道路交通便捷畅通,城乡生态宜居……乡村振兴的一幅幅蓝图,在龙市镇正变成现实场景。
▲ 稻香龙市。
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合川,位于重庆西北部,全区粮食、生猪、水产品产量常年全市第一,素有“巴渝粮仓”的美誉。
龙市镇,位于合川东北部,粮油主导、加工带动、种养结合、百业兴旺,形成万亩优质粮油示范区、万亩加工蔬菜基地、10万头生猪、100万只蛋鸡特色种养业,是重庆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核心区、主战场,正致力于建设国家优质粮油保障基地,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乡村振兴首要的是产业振兴,只有乡村产业做大做强,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和聚集创新资源,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才能繁荣发展乡村经济,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撬动乡村全面振兴。”龙市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龙市镇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大力发展优质粮油、加工蔬菜、生态畜禽种养业,推进规模化种养基地建设,构建“生产+加工+科技+服务”全产业链,不断提升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水平,形成“三大产业化联合体、一个农产品加工园”产业格局(即优质粮油产业联合体、加工蔬菜产业联合体、生态畜禽产业联合体和龙市农产品加工园)。
通过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创新构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和市场相衔接,让农民就近就地就业,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全镇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家庭农场51个、种植大户19户。
以粮油产业为例。在生产端,龙市镇与市农科院合作,建成200亩水稻制种基地,引种优质品种、提升品质,引进中化现代农业公司重点建设万亩高标准农田“七化”示范区项目;在加工端,引进重粮集团建设3.5万吨精米加工项目,带动20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发展,烘干稻谷日产能达200吨;在生产服务端,培育刚友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耕、种、防、收等全程社会化服务,辖区农机耕作面积达79%以上,水稻机收达96%以上,与中化现代农业正在合作建设智慧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水稻全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有力推动了全镇水稻产业发展现代化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全镇农产品加工业提速发展,形成5万吨粮油加工、5万吨蔬菜制品、5万吨火锅食材、调味品和休闲食品等主要产业集群,农产品加工园落户企业20家,规上工业企业达8家。推动了乡村旅游、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个体工商户达3000多家,龙市汽车站获评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友军生态园是国家青少年科普实践教育基地。
一个现代农业强镇、商贸繁荣重镇正在崛起。龙市镇的土地,遍地“生金”。
▲ 蛋鸡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唤醒乡村振兴的“诗意山水”
宜居宜业是美丽乡村的重点,龙市镇既抓产业高质量发展,又抓乡村颜值,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是美丽乡村的外在表现,也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切的民心工程、幸福工程,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龙市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城乡统筹,近年来对场镇市政道路“白改黑”4万平方米,升级改造龙腾大道2公里,新建雨污管网5公里,场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生活污水处理率97%以上。新建日处理3000吨工业集中污水处理厂。新建“四好”农村公路120公里、便民道路90公里,新增国土绿化退耕还林1.5万亩,新建4个撤并场镇污水管网7公里。全面落实河长制,区镇村三级河长常态化开展巡河(库),扎实开展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畜禽粪污、河道生态修复专项整治,河流、水库水质明显改善。扎实开展餐饮油烟、露天秸秆焚烧等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治理……
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山变绿了,空气变好了,龙市镇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全镇持续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绿色生态再添“颜值”和“气质”,“凝化”成浓浓的美丽乡愁。
全镇根据市里、区里的相关部署,明确任务“时间表”、制定实施“路线图”、打出政策“组合拳”,深入推进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等“6+3”重点工作任务,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同步提升。
全镇实施卫生厕所改造4000余户,普及率85%以上;持续开展“三清一改治六乱”行动,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和转运等设施,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整治村庄畜禽污染,推进中冶赛迪有机肥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规划20平方公里成片治理人居环境,集中打造合肖路、稻香路等重点区域示范院落,点线面结合、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结合,实现从“一处美”向“处处美”嬗变。飞龙村上榜首批重庆市美丽宜居乡村,龙头村、海慧村美丽宜居示范片正倾力打造!
大美龙市,美不胜收!青山绿水与美丽村庄交相辉映,别致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硬化的路网四通八达,污水垃圾治理有序,家禽圈养不乱跑,村民们欢声笑语、好不惬意……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或许就是人们心中的诗意乡愁。
▲ 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
增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村子美不美,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产业高质量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是龙市镇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龙市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基层党建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深度融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注入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通过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开展基层党建示范创建行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广泛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良好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党建+”融合引领,还体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推动脱贫攻坚、基层治理等方方面面。
深化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龙市镇结合实际制定消除“空壳村”行动计划,组建15个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供销综合服务社,协同推进集体资产经营管理、集体资源开发利用、农业生产发展服务,推行“党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组建农机等社会化服务队,推行轻简化生产,既破解农村劳动力缺失、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的难题,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实现5万元以上,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深化党建促脱贫攻坚,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龙市镇不是贫困镇、也没有贫困村,但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7户1613人,通过压实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全面落实精准脱贫帮扶政策措施,有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及时化解疫情灾情影响,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深化党建促基层社会治理,实施网格“红细胞•微治理”工程,强化基层民主协商自治。在农村深化基层党建引领,重点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整治,推行“积分制+”乡村治理模式,还体现在抗疫抗灾、爱国卫生运动等方面,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党建+”领航乡村振兴,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乡风文明、民风淳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正阔步迈进。一幅幅宜居宜业美丽乡村的崭新画卷、稻花香里说丰年的胜景,正在龙市镇徐徐展开、精彩呈现!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曹继选 图/龙市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