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目前,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农民如何一个不落地进入小康社会?乡村振兴如何全面开局?产业振兴既是前提也是基础,更是根本举措。
纵观农村产业发展情况,仍存在众多短板:无论在种养殖业还是农、牧、副产品深加工以及农业服务体系方面,农业科技支撑薄弱,农业产出效益及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深加工层次不高,距离集聚化、规模化、高效化农业产业还有很大差距。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秀山县各级各部门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产业扶贫作为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和根本出路,积极探索发展对策,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规划,补齐农村产业发展短板,以发展致富产业为途径,致力全产业链发展助推产业振兴——产业扶贫结出“硕果”,脱贫致富蓄力“后劲”。
▲ 美丽富饶的秀山乡村。龙光进摄
初次见到付忠芬,她系着围裙正在山银花地里喂鸡,她家房屋两旁的几十棵山银花地里,散养着几百只“林下鸡”。
“我家28亩山银花,全是我一个人种的。”付忠芬笑容里透出骄傲的坚强。
付忠芬是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坝芒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两位老人常年生病,5个孩子正在上学,为了撑起这个9口之家,老公背井离乡在外务工,而她,只得留在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
为了脱贫,村里鼓励她种山银花和养鸡,要强的付忠芬利用村民撂荒的土地一种就是28亩,养鸡200只。
她做梦也没想到,这几十亩山银花和几百只“林下鸡”竟成了脱贫的“宝贝”。
山银花种苗和鸡仔都是政府免费提供的,每年6月,山银花采收季节,村里的权海、坝芒两家农业公司挨家挨户上门收购,收入稳定,付忠芬养的鸡,通过家门口的电商平台,利用“秀山土鸡”这个品名,足不出户卖掉了几百只。
从建卡户到“巾帼脱贫户”,付忠芬家里的“蜕变”,是秀山县成千上万家农户依托产业发展摆脱贫困的真实写照;从生产到加工到品牌创建到销售,秀山县着力打造效益农业,打破销售瓶颈,创建绿色生态化区域品牌,培育产业集群,将农村产业发展“痛点”转换为产业发展“支点”,走深走实产业扶贫新路径——全产业链发展。
▲ 秀山县彭杨院与蔬菜基地 。吴鑫 摄
破解产出效益低“痛点”——
抓基地建设,走科技创新之路,做效益农业
2020年12月中旬,记者来到隘口镇太空莲基地,寒冷的冬天虽然没了昔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胜景,但荷叶枯萎的池塘中正孕育着生机,池塘中央的亭子,依旧“亭亭玉立”。
沿着隘口镇平所村太空莲基地蜿蜒深入,占地145亩的蔬菜产业园里伫立着175个成排成片的单栋大棚。
今年36岁的杨友刚,是隔壁屯堡村人。得知政府出资在平所村修建了蔬菜产业园,他依托政策红利,按照6元每平方米的价格,租下了十余个大棚基地,开始了羊肚菌的种植与培育。
平所村蔬菜产业园主要用于蔬菜、中药材、菌菇类等大棚育苗及种植,它的建立,吸引着几十个像杨友刚这样的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
致力于打造“中国黄精第一村”的东坪村,利用财政涉农资金建有中药材大棚育苗基地,大棚内育有黄精、天冬两种中药材。
东坪村叶茂,既是该村的致富带头人,又是村委会主任。2015年,叶茂响应隘口镇推出的“本土人才”政策,辞去稳定的工作,回乡带领全村人种植黄精,不仅免费提供10万余株黄精种苗,还在种植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技术指导。面对多家药企高额年薪的聘请,叶茂说:“一个人富不算什么,要带领全村人实现脱贫致富。”
屯堡村茶叶基地紧邻隘口水库,种植总规模1444亩。该基地由村支两委牵头成立秀山县聚运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经营管理。屯堡村专业合作社还与重庆皇茗苑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合股组建了重庆聚苑春茶业有限公司。皇茗苑公司既提供基地又提供茶叶加工技术和市场销售,直接为当地茶叶增收200余万元。
山银花基地、蔬菜大棚基地、茶叶基地、核桃基地、黄精基地……“张银花”“赵核桃”“叶黄精”“杨三香”(茶叶)……每个产业都有基地和专家。
专家的培育,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得到运用。该县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成功选育“渝蕾1号”山银花道地中药材品牌,该品种相对原老品种灰毡毛忍冬增产30%以上,且更易采摘,所含绿源酸更高;通过东西扶贫协作,培育出马铃薯新生6号,理论产量上万斤,相对于原老品种成本更低产量更高;通过创新育苗方式,成功育苗黄精和天冬2个中药材品种,相比室外露天育苗,通过温控和土壤保湿等技术,不仅缩短育苗周期,而且育苗数量及成活率提高了40%以上,单亩产值可达到10万余元……
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吴勇介绍:“我们的产业基地一直以‘栽一亩活一亩,活一亩成一亩,成一亩护一亩’为管护目标,并联合国家级、市级专家,县一级技术专家,乡镇土秀才等,研发培育一大批特色效益农业。”
近年来,秀山县紧扣全市十大产业链,大力发展一药(以山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两茶(茶叶、油茶)一果(以柑橘为主的生态水果)一畜(以土鸡为主的生态畜禽)五大特色产业,建成特色种植业基地95万亩(中药材38万亩、茶叶14万亩、油茶22.4万亩、柑橘20.6万亩),年出栏畜禽1100万头(只),五大产业覆盖100%的贫困村、100%的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户。
所有产业基地牢固树立“一分栽、九分管”的经营理念,用好用活5年油茶(1600元)、4年茶叶(2100元)、3年银花(500元)和银杏(1000元)的管护政策,高标准完成既有产业基地管护,产业基地绩效明显提升,2019年全县茶叶和中药材产量比2017年分别增加2.47倍和1.2倍,产值分别增加2.62倍、1.8倍,且部分产业提前投产,三年茶叶、银花、银杏两年投产,贫困群众发展种养产业的积极性高涨。
▲ 繁忙的收获场景。左奉国 摄
破解销售渠道窄“痛点”——
依托电商平台,打破销售瓶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近段时间,秀山电商云仓巴谷鲜分仓成了柚子和猕猴桃的海洋,整个仓库弥漫着瓜果的清香,10多名工人正忙着卸货、分选、包装、称重。
“平时一天有3000至5000单,最近柚子和猕猴桃新上市,每天订单已经增到7000到8000单。”重庆巴谷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邦森告诉记者。
作为秀山特色农产品之一的秦橙,以前销售都是卖“堆堆货”,价格低。通过巴谷鲜在网上进行销售后,秦橙的市场需求量逐步增大,这也对产品的品质、包装等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迫使果农按标准化进行生产。
重庆巴谷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2016年落户秀山(武陵)现代物流园区电商孵化园,主要从事农特产品“触网”销售,通过几年的发展,公司已由最初的2人壮大到固定员工40多人,年交易额由2016年的几十万元增加到2019年的1.2亿元。而与重庆巴谷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一样,在秀山县还有3840余家网企、网店“触电”经营,销售本县农特产品。
“秀山的电商模式我们主张叫做‘互联网+三农’模式,就是说电商不只是单单考虑买与卖的问题,还要兼顾很多三农的一些工作。”秀山县商贸物流顾问车玉昕告诉记者。
线上展示,线下交易。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公铁联运交通优势,秀山县自建“村头”平台和“武陵生活馆”,线上线下齐发力,助力农特产品销售。目前,秀山县已建成223个农村电商村级服务站,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农民在家就可以收发快递。
秀山县“互联网+三农”模式成为“全国农村电商十大模式”之一,入选阿里巴巴贫困县农产品电商销售10强县,连续两年纳入“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被评为2020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秀山电商作为我们的‘银山’工程,这几年创造了22个全新的就业岗位,在秀山经过农村电商培训的人员达到47000余人,从事农村电商产业的直接人员达到23000多人……秀山真正做到了‘全民电商时代’。”车玉昕介绍。
秀山电商坚持走“农产品电商化,电商农产品基地化”两化路,探索“电商+特色效益农业”融合模式,建立电商产业扶贫基地2000余个,认证特色农产品基地163个,签订订单农业8.8万亩。农村电商产业链覆盖100%的贫困村、80%的贫困户,有效促进“沉睡资源”变“脱贫财富”。
通过走“互联网+”的发展路子,秀山县打破了农副产品销售瓶颈,并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近6年,该县电商交易额共计达535亿元、网络零售额累计达102亿元,消费扶贫卖出44.6亿元的农特产品,有效促进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服务变劳务。
▲ 村民正在装运电商订单农产品。吴仕波 摄
破解无品牌意识“痛点”——
打造绿色生态化区域品牌,为农产品办理“身份证”
走进隘口镇乡村扶贫产业园农特产品馆,贴有“山水隘口”商标的山银花、黄精、金丝黄菊、自热火锅、桶装酸辣粉等特色农产品铺满了整个展厅。消费者购买这些特色农产品,只需关注“山水隘口”微信公众号,就可直接进入微商城进行线上购买,享受送货到家的配套服务。
为创建品牌农业,隘口镇积极行动,重点对茶叶、金丝皇菊、核桃、金银花、太空莲、秧青米、雪莲果等隘口农特产品开展包装设计、品牌打造、宣传营销等工作,完成农产品SC认证6个,研发电商品牌24个,隘口镇的农特产品从此“有名有姓”。
隘口镇品牌农业的发展,只是秀山县打造绿色生态化区域品牌的缩影。
今年,在首届“空中茶博会”上,秀山毛尖、钟灵毛尖、边城功夫红茶等一大批秀山茶叶进入大众视野。
“秀山茶叶”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秀山毛尖”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认证,“边城秀芽”“边城工夫”“皇茗苑”等被评为重庆十大名茶,钟灵毛尖、边城韵、皇茗苑等50多个茶叶产业通过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
秀山茶叶成为全市茶园面积最大的基地县、三大茶叶综合示范区之一。山银花基地规模居全国第二,成为全市单体品种规模最大中药材大品种。
据了解,在秀山电商发展向品牌化迈进的同时,秀山县实施了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开发农特产品820余款,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85个,累计达到141个,巴味渝珍授权主体9家,授权农产品34个,认证特色农产品电商基地163个,发展订单农业3万亩。
“秀山茶叶”“秀山银花”“秀山土鸡”获评地理标识,“秀山毛尖”成为区域公共品牌,茶叶产业累计荣获市级以上奖励47个。
值得一提的是,就连拉货的司机,也打出自己的品牌,称之为“村哥货的”,这也印证着秀山县全民品牌意识逐步增强。
“秀山毛尖”“秀山银花”“秀山土鸡”……一大批秀山特色农副产品在各大市场正占领一席之地。
▲ 秀山峨溶茶园。陆梦飞 摄
撬动“支点”:利益联结构筑产业扶贫共同体——
培育产业集群,丰富带贫模式,致力全产业链发展
“利用资源发展加工工业并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构筑利益联结共同体是振兴山区经济的必由之路。我们进一步培育、扶持加工企业,吸引龙头企业入驻,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致富能人引领、产业园区示范、优惠政策支持和贫困群众带资入股、土地入股、托管经营等方式,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吴勇如是说。
目前,全县探索了一批成功的带贫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集体经济+公司”等产业扶贫模式,形成农户企业利益共同体,提升产业链、构建脱贫链,实现“大企业牵手小农户”,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贫困户与产业链有效挂钩、持久吸附,持续提高产业扶贫绩效。
在隘口镇,全镇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8个,其中龙头企业3个,村集体专业合作社11个(全镇11个村全覆盖),有9个村的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到村集体创办的专业合作社,入股农户达到3795户,入股面积18573亩,其中建卡贫困户576户1836亩。
在龙池镇,养蜂能手白天树组建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与邻近13个乡镇的755户群众(其中建卡贫困户166户)通过“联合社+合作社+蜂农”建立链接机制,以“赊销供种,保底回收”的模式,带动贫困户从事蜜蜂,2019年166户贫困户产蜂蜜75吨,产值达900多万元,户均收入5万元以上,白天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十佳农民”荣誉称号。
在里仁镇李高村,太空莲已成规模,新修的太空莲标准化加工厂所有收益,采取3:3:3:1模式进行分红,未脱贫建卡贫困户占比10%,土地入股的村民占比30%,村集体经济占比30%,公积金、风险金、公益金占比30%,带动贫困群众探索实践共同富裕。
在峨溶镇,发展了油茶、茶叶、柑橘三大产业片区,各村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等经营主体,探索形成多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模式,产业和农户的联结机制采用了四种形式:贫困户土地入股或筹资入股分红直接参与;通过土地流转或务工获酬间接参与;通过农业企业或专业合作社帮扶贫困户代购代销;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等采取定点帮扶。
……
与秀山县老城隔河相望的工业园区,呈现“园在城中、城中建园”的空间布局,并与物流园区、高铁新城连结成片,产城融合度高。目前园区共有企业103户,其中规上企业30户,4家上市公司(红日、海王、步长、唐人神),外贸型企业6家,每年新招商入园企业20—30户。同时园区企业快速成长,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规上企业产值26.93亿元,在全县工业经济占比37%。完成工业投资16.1亿元,占全县工业投资60%。
“我们是一家以中药材种植、收购,中药饮片、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及销售为主的加工型企业,目前公司主打产品有黄精、杜仲、山银花等中药饮片,公司主要通过‘公司+基地+大户+农户’的模式在一些乡镇建立规范化中药种植基地。”坐落于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孵化园内的富兴通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销售总监方林泉介绍。
秀山县依托中药材、农特产品资源,重点打造现代中医药、食品加工两大主导产业集群,建强五大主导产业体系,5000亩中医药产业园基本建成,海王、红日、步长(华涛)等大型上市药企已进入生产、达产阶段,获批市级特色中医药基地。中药材、茶叶等加工企业达到233家,2019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 14.9亿元,助推1.25万户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增收,共享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五味秀药”医“穷病”治“穷根”,“武陵药都”建设初见雏形;“一盘橙果”超过20万亩规模,与湖南、湖北等毗邻柑橘产区连接形成百万亩优质水果产业带;“一片小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50年以上。
用最大的决心做产业,用最好的产业来扶贫,用最大的力度来推动。从产出到加工到品牌包装再到销售,秀山县找准农村产业发展“痛点”,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支点”撬动产业振兴——产业扶贫结出“硕果”,脱贫致富蓄力“后劲”。
“秀山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一方面得益于领导重视,县委县政府定位和站位高,决策清晰,具体事项书记县长亲自决策亲自抓,如基地管护是否到位、产业链是否完整,加工怎么样,他们一抓到底。另一方面得益于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求真务实构建产业体系,在品种选择上,十年磨一剑,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秀山县农业农村委主任吴勇介绍,如今,产业发展了,老百姓富了,集体经济活了,基层治理更加有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秀山县产业扶贫被赋予更多涵义。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胡霜玉 图/秀山县农业农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