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分类指导 科学布局

重庆出台“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2021-01-18 22:35:09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城乡统筹发展网1月18日讯(记者 胡霜玉)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保护好三峡库区和长江母亲河,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大局。

重庆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闻发布会现场

今(18)日,重庆市“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声斌介绍,市委、市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超额完成国土绿化三年提升行动任务基础上,抓紧研究落实,谋划出台了《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会上,王声斌就长江重庆段“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建设范围,如何规划布局等做了解答。

坚持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规划建设“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意在着力解决重庆市大江大河两岸水土流失难治理、造林绿化水平低、城乡生态修复困难多、生态屏障功能仍然脆弱等突出问题。

在实施规划建设中采取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着力提升益林、护山、固土、涵水、拦污和维护生态环境等生态屏障综合功能,改善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质量,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城镇功能生态屏障——广阳岛

坚持统一规划 分区县、分阶段实施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由全市统一规划,在长江干流重庆段及三峡库区回水区,嘉陵江、乌江和涪江重庆段约1200公里两岸第一层山脊线范围以内(平缓地区江河两岸外1000米左右)实施建设,将涉及重庆市“一区两群”28个区县。

规划建设范围图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准备从2021年起用10年左右时间,以森林数量提升、森林质量提升和森林综合效益提升为主开展营造林315万亩,其中通过新造林实现数量提升98万亩,通过对现有林进行培育改造实现质量提升217万亩。前5年为攻坚阶段,全面完成新造林任务,兼顾营林与保护;后5年为巩固阶段,持续推进质量效益提升,确保建设成效。

奉节石漠化治理现场

坚持分类指导 科学布局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涉及区域较广,地形地貌差异变化大,经济社会条件各异,实施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布局。从水平上看,将对以长江三峡、乌江画廊为代表的峡谷景观生态屏障类,以经果林、森林旅游为代表的浅丘产业生态屏障类,以城周“四山”保护提升和广阳岛片区绿色发展示范等为代表的城镇功能生态屏障类这“三种类型”实行分类指导。从立体上看,将对高山生态防护林带、中山生态产业发展带、滨江景观生态隔离带、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这“四带”进行空间统筹。

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梁平森林

注重森林数量、森林质量和森林效益的综合提升

注重森林数量、森林质量和森林效益的综合提升是“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的重点。

一是“久久为功”提升森林数量。主要抓好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灌木林地造林和封山育林,以及农村“四旁”(村旁、宅旁、水旁、路旁)植树。

二是以“绣花功夫”提高森林质量。主要抓好现有森林林相改造和森林抚育,重要节点地区彩化美化等,提高森林生态品质。

三是以系统性、整体性和原真性保护修复为主,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森林生态资源的综合效益,从而来增加岸线植被覆盖,增强生态防护功能,丰富两岸生态景观,实施生态系统治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浅丘产业生态屏障——忠县橘海

注重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相统一

重庆市长江等大江大河两岸城镇聚集,人口稠密,生态承载超负荷,坡耕地水土流失较重。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强调“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必须注重保护生态与保障民生相统一。

在做好生态修复的同时,要注重对林草资源、湿地资源的保护,要加强自然保护地的管理与林业综合执法监管;要引导生态脆弱地区的原住居民实施生态搬迁,加大生态公益岗位供给,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林粮间作,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与生态赎买等方式来增加农民生态林财产性收入。

峡谷景观生态屏障——巫山红叶

王声斌表示,力争到2030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区域内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49.2%提升到60%以上,“一江碧水、层林叠翠、四季花漾、瓜果飘香”的自然美景与重庆市独特的江城江村、山镇山居风貌融为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人城和谐相融,这将成为千里江山巴渝新画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