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半月谈 | 稳脱贫,破解“三有三无”困境

2021-01-06 14:34:55  来源:半月谈  作者:韩振

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扶贫是一项长期工程,后脱贫时代仍要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牛鼻子”,重点在产业治理上发力,破解当前部分地方有产业无产品、有产品无商品、有经济无效益的“三有三无”产业发展困境。

“有产业无产品”现象突出,产业附加值有待提升。当前,不少区县、乡镇乃至村社,都在政府的支持下构建起了特色产业,但大多依旧按照传统的产业发展思路,注重前期生产过程却忽视后期产品提升过程,未对产业进行深加工和形象包装,以至于产品单一、千篇一律,即便生产出来的是好东西,也很难上得了台面,产业的变现能力不强。

“有产品无商品”短板明显,市场化销售手段欠缺。生产和销售是商品链条上两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农产品只有销售出去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销售端的市场化培育存在欠缺,消费扶贫依旧在靠对口帮扶的方式予以实施,缺乏可持续性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而生产出来的产品无论品质好坏,都会被对口帮扶单位整体收购的现实,削弱了贫困地区对产品生产端和销售端的重视,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经济无效益”普遍存在,扶贫资金使用效用不高。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财政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这些资金一部分直接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一部分直接用于引进的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但受制于这些市场主体的经营能力和扶贫资金使用动机,扶贫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益并不高,一些地方甚至还存在违规使用扶贫资金现象,扶贫资金“入股”企业等市场主体后被打了“水漂”,“被入股”的群众却无可奈何。

在脱贫攻坚的收官期,人们关注的焦点是贫困户增收,以上这些现象很容易被忽视。但在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尤其是进入后扶贫阶段,人们关注的焦点将转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上,即实现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乡村振兴。在这一阶段,以上这些问题将会被放大,这就需要各地未雨绸缪,提前谋划,丰富产品形态,拓展销售渠道,提升资金效益,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

要在产品开发和提升附加值上下功夫。逐步改变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就要重视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根据市场需求打造差异化产品,丰富产品种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以秦巴山区的云阳县为例,该县大规模发展的菊花产业,不仅成为当地发展文旅融合产业的依托,还在后期被制作成菊花茶、菊花皂、菊花枕头、菊花宴等产品。小菊花释放出大效益,值得各地借鉴。


河北馆陶打造了粮画小镇助农增收 王晓 摄

要在拓展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要尽快走出消费扶贫的对口帮扶路径依赖,逐步构建起完全市场化的销售渠道,为产品的商品化打造稳定的转化通道。当前,不少地方在打造网络销售平台,并且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品牌,为本地农产品打开了广阔的销售空间。还有些地方依托大型电商物流平台,整合区域内的产品资源和物流资源,降低了物流成本,不仅拓展了销售渠道,还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这些做法值得各地探索。

要在提升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要确保扶贫资金安全,避免以简单入股形式注入企业等市场主体,防范个别企业“空手套白狼”。要提升扶贫资金效益,要将扶贫资金使用与本地产业发展、规划密切联系起来,重点用于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等农业现代化服务领域,避免跟风、盲目投入。要加强对扶贫资金、扶贫资产收益的监督和管理,科学设计收益分配,既要照顾到扶贫效果,又要兼顾到扩大再生产,坚决纠正收益不清、分配不明等乱象。(完)

半月谈评论员 韩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