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川渝两地携手补短板惠民生

2020-12-14 09:14:19  来源:重庆日报

4月23日15时左右,一辆来自潼南区江北汽车站的公交车载着乘客,驶进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磨溪镇公共汽车站。

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毗邻区县开通的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总长29公里,采取单向开行模式。

开公交、建高速 两地努力拉近“时空距离”

4月23日,首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开通当天,遂宁人孔成章冒雨前来乘坐公交。

孔成章在潼南区优族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上班,每天要往返于遂宁与潼南之间,此前由于没有直达客车,他上下班极不方便,要么和别人拼车,要么转车,每天花费在路上的时间多则2小时,少则1小时。

“现在开行了跨省公交,不但路费成本降低了,上下班路途时间也可以控制在1个小时左右了。” 孔成章高兴地说。

除了开通跨省公交便民出行,川渝两地还“狂”修高速公路,拉近两地“时空距离”。

12月7日,四川开江至重庆梁平高速公路联合开工仪式在川渝交界处举行。这是重庆直辖以来川渝首次联合开工的一条省际高速公路,标志着两地交通协同联动进入新阶段。

这条高速公路长约76公里,可辐射重庆市梁平区及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达川区共20个乡镇,沿线将有150多万群众受益。

“梁开高速是今年以来重庆开工建设的川渝间第4条高速公路。”重庆市交通局人士表示,至此,川渝间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达到19条。

记者了解到,川渝两地将进一步加大交通重大项目储备力度,计划在“十四五”时期启动建设重庆至合江和赤水、大竹至垫江、成渝高速扩容、遂渝高速扩容等项目,努力构建川渝间便捷高效的多路径通道群,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年底前第一批95个事项将全部实现“川渝通办”

川渝两地不仅仅交通越来越便捷,老百姓办事也越来越方便。

12月3日上午,22岁的四川达州姑娘杨雪,因身份证不慎遗失,前往巴南区政务服务中心“川渝通办”窗口办理临时身份证。在未提交任何材料情况下,工作人员仅用5分钟就为她办好了临时身份证。

截至目前,包括电子监控违法处理、婚姻登记预约服务、社会保障卡挂失与解挂等在内的约70个通办事项,重庆已能实现跨省办理。

为更好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今年11月初,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协同推出了“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清单涉及95个事项,包括居民身份证换领、电子监控违法处理、电子社会保障卡签发、企业设立登记、执业药师注册等。

为确保在今年12月底前第一批事项全部实现川渝通办,重庆和四川加快推动相关事项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统一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等要素,编制规范化办事指南,实现同一事项在川渝两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同时,两地正将有关业务系统接入重庆市、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及“渝快办”“天府通办”移动端,实现川渝通办事项线上“一地认证、全网通办”。

全国首个跨省市联合河长办共同守护一江碧水

11月2日,川渝第一期河(湖)长制工作培训班在四川成都正式开班。来自四川省市(州)河长办、重庆市区(县)河长办、川渝毗邻县(区)河长办等单位的100余名学员,一同学习河(湖)长履职尽责、河湖管理及岸线利用与保护规划编制、河湖健康评价、河长制信息化建设、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等内容。

四川、重庆共处长江上游,境内跨界河流有长江干流及嘉陵江、渠江、涪江等重要长江支流,境内干流长度占整个长江干流长度的39.37%,流域面积占整个长江流域面积的30.78%,肩负着共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

为打破区域壁垒,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调治理,今年4月29日,川渝两地省级河长办决定共同组建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9月17日,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完成组建。

重庆市河长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将坚持“‘一河一策’两商定,一张清单管两岸,一次督查两交办”的原则,重点针对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开展打击污水偷排、直排、乱排以及“清四乱”工作,推动建立两省市省级河长联席会、联合巡查、跨省界河流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流域生态环境事故协商处置等制度,共同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数读>>>

跨省交通

40

目前,川渝两地已开通潼南至遂宁、永川至泸州两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今年内,将再开行10条。未来,还规划了40条跨省城际公交线路

19

川渝间已建和在建高速公路达19条

川渝通办

95

今年11月初,川渝两地政府协同推出“川渝通办”事项清单(第一批),涉及95个事项。截至目前,约70个通办事项重庆已实现跨省办理

河流整治

81

目前,川渝两省市在81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跨界河流开展了污水偷排等河流管理保护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共排查出“三排”问题124个、“四乱”问题222个

重庆日报记者 记者 陈钧 陈国栋 龙丹梅 崔曜

原标题: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川渝两地携手补短板惠民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