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荣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2020-11-17 11:38:44  来源:重庆日报

去年以来,荣昌区对标对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振兴”任务,以交通便捷、产业振兴、人才组织、乡村文明、青山绿水“五大工程”为抓手,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健全机制

在战略谋划上出实招

严格落实“五级书记”负责制。区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区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长,坚持在一线指挥、一线推动、一线督办。各镇街各部门党组织书记主动作为,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全面实施“五大工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以建设“好支部”为抓手,当好一线“施工员”。

建立分类试点推动机制。一是分类规划,制定《重庆市荣昌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出台《重庆市荣昌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及“五大工程”系列实施方案,分类明确重点任务,分类推进乡村发展。二是分类试点,确定3个乡村振兴示范镇、7个试点村为区级示范,各镇街分别确定镇级示范村,分解试点任务,项目化管理,表格化推进。三是分类互动,定期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分层分类互动交流。

健全工作推动督办机制。坚持“工作到哪里,督办就跟进到哪里”,区委区政府督查室采取月推进、季通报、年考核方式,把实施情况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班子实绩考核,确保“责任钉在硬墙上、板子打在人身上”。

对标对表

在战役执行上见实效

在实施产业振兴工程上,以做优做强“一头猪”、“一片陶”、“一匹布”、“一把扇”“四篇文章”和“发展都市型农业”为重点,以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为途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其中,以荣昌猪为特色的畜牧产业被确定为荣昌乡村振兴“第一支撑产业”,至今已实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饲料配制、兽药生产、生猪养殖、生猪交易、加工、消费、金融和畜牧科研、成果转化运用以及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形成完整产业链,成功获批全国首个以农牧为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在实施人才组织工程上,出台《荣昌区乡村人才振兴十四条》《荣昌区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方案》,设立乡村人才振兴发展资金,为市级脱贫村选派36名驻村工作队员,151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培训全覆盖;出台《荣昌区乡村组织振兴十六条》,集中开展村级班子届中回访,调整10名履职较差的村级党组织书记。

在实施乡村文明工程上,以实施《荣昌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为主线,开展农村思想道德教育行动、优秀乡土文化挖掘传承创新行动、乡村文化供给优化升级行动、乡村移风易俗行动,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大力营造新时代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去年共举办“美丽荣昌·记住乡愁”等乡村文化特色活动200余场次,建成26个乡镇图书馆、20个乡镇电影厅,开展送文化服务进村316场次。

在实施绿水青山工程上,出台《重庆市荣昌区“五沿区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启动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积极推广“猪+沼+林”、“猪+沼+果”、“猪+沼+菜”等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完成5.2万头生猪当量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8%。去年改造危房1365户,实施卫生改厕7133户,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绿色村庄5个、市级绿色村庄9个、市级美丽宜居村庄3个、市级美丽庭院454户。实施国土绿化提升行动,营造林4.1万亩,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在实施交通便捷工程上,努力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着力解决群众出行“第一个一百米”。去年投入4.2亿元,新建人行便道1215公里、“四好农村路”422公里。

因地制宜

在破解集体经济等难点工作上初显成效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去年以来,荣昌针对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突出、村级党组织“手长袖短”“无钱办事”的困境,积极开展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试行)》,投入5700万元扶持60个村发展集体经济。

其具体做法,一是采取“村自主申报、镇负责审核、区竞争演讲”方式确定试点项目,严格试点把关,强化监管防风险。同时强调民主管理,制定“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定、大家的事大家管”民主决策三步法,让群众成为集体经济发展的亲历者、大管家、监督员,建立全过程风险防控机制。

二是保障要素强支撑,结合试点项目,支持试点村50万元-140万元不等的发展资金,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设立500万元风险资金池,与金融机构合作放大10倍资金效应,开发集体经济发展“兴农贷”业务。另外,该区还从机关干部、专技人才中选派“第一书记”、产业助手到村任职,举办专题培训班实现村书记培训全覆盖,为集体产业发展积蓄各方力量。

三是特色发展兴产业。研究资金撬动,投入700万元设立“兴农贷”金融产品,将资金效应放大10倍。各试点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错位发展特色经济,至今已探索出物业经营型、社会服务型、特色产业型、股份合作型4种有效发展路径。

截至目前,荣昌通过实施60个试点项目,已累计消除空壳村47个,试点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00余万元。该区发展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入选中央党校教学案例。

去年以来,荣昌解决“三农”工作队伍薄弱的问题取得明显成效。其具体做法,一是设立乡村人才专项资金,采取“财政+社会资本”模式,3年内建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乡村人才振兴专项资金。去年,该区投入152万元支持33个乡村人才项目,回引大专及以上学历乡村人才245人,在村创业人数116人,带动农村就业567人。二是实施乡村人才培育工程,建立乡村人才培训基地,推动优秀师资、专业课程向农村延伸。去年开展专业技术学习、学历教育的乡村人才达64名,规范建设在村培训平台150个,培训人数达12500人次。三是组建乡村振兴联合智库,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合作,聘请畜牧、粮油、茶叶等领域46名专家为产业发展顾问,分类建立乡村专家信息库,实现群众按需找人、专家按需接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