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湖北省秭归县:创建法治乡村治理新格局,给村民“稳稳的幸福”

2020-11-17 09:07:34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乡村振兴能否实现,乡村治理是否有效,法治是前提更是保障。

今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印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法治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要求。

曾以屈原故里闻名遐迩的湖北省秭归县,近年来因地制宜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磅礴动能,更探索出一条新时代的法治乡村之路。


2020年10月,司法部邀请中央媒体记者赴秭归采访调研法治乡村建设情况

“法律智囊团”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在秭归县建东村村民眼中,法律顾问傅博可以说是“贴身保镖”般的存在。大到村委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权属、土地流转、农村集体“三资”合同审查、土地补偿款使用,小至村民的家庭婚姻、老人赡养、交通事故赔偿、劳资纠纷等问题,只要村民遇到了法律上的难题,傅博都能帮他们解决。

“现在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了,以前出了事才想到找法律顾问,而现在只要遇到法律上的问题,他们都会提前主动与我沟通,听取我的意见。”已经做了19年村(居)法律顾问的傅博感慨道。

傅博还记得自己刚当村(居)法律顾问那两年,村民们法律意识淡薄,对于村里的法律顾问更是不信任。2002年,村里要建水电站,可许多村民却不愿意签合同,动工时,不少村民围着推土机阻碍施工。作为法律顾问,傅博试图上前和村民交流,却碰了一鼻子灰,“一些村民说你又不是村干部,关你什么事?”傅博回忆道。

这样的情形如今已不复存在。

据介绍,秭归县182个村(居)已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并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悬挂标识牌,公布本村(居)法律顾问信息、法律服务职责、法律服务监督电话等内容。同时在各村还建立了“与法同行”微信群,除了实时推送各类普法信息,更实现了线上线下法律服务“全天候”“零距离”,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

法律顾问的进驻,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法律服务,更帮助村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019年10月30日,秭归县响水洞村村民邹大姐的丈夫在贵州矿山务工时因事故死亡,得知这一消息后,村委会第一时间协调司法所、村法律顾问对邹大姐开展法律援助。11月1日,法律顾问聂浩一早便到村里和矿方对赔偿事宜进行协商,经过一天的拉锯战,终于在凌晨一点帮家属争取到了近100万元的赔偿款。

在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后,邹大姐一直沉浸在悲伤中,对于赔偿的事宜根本来不及想,也不知道该找谁协调。“没想到那么快就能把赔偿款的事落实下来”,这也让邹玉梅的心里有了些着落。

“两长八员”助力乡村依法自治

在秭归,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五个村干部,数十里大山场,干部辛苦跑断了腿,堵不住老百姓埋怨的嘴。”

陈家坝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东南部,虽说全村版图面积只有4平方公里,可1016户村民却散居在大山之中,山上山下人心不齐,想修一条新路都成了难事。

第1村落的村民黎国铭告诉记者,以前村落里大量耕地都在陡峭的山坡上,虽说山上有茶场,可种地、施肥、采摘、运输也只能靠肩挑背扛,村民上山采茶难,运茶下山更不易,大家都盼着能有一条通往田间的公路。

可山多人少,人员组织不起来,要动老百姓的地也是困难重重,有些村民对于如何解决占地征地、损毁青苗补偿等问题更是提出了不少质疑。

为了解决现实困境,2012年,村党总支本着“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规模适度、群众自愿”的原则,按照50—80户左右、地域面积1—2平方公里的规模,将全村划为13个村落,设立村落“两长八员”,即一名党小组长、一名理事长和承担八项职责的村落事务员,推选村内有能力、办事有精力、服务有热情的农村党员、离职干部、退伍军人、产业大户、有志青年等乡贤能人为村落“八员”。(“八员”即“经济员、宣传员、帮扶员、环卫员、调解员、管护员、张罗员、监督员”)。

“大家都是邻居、亲戚,互相有信任感,办起事情、调解矛盾都要比村干部去做容易一些。”2014年,黎国铭当选陈家坝村第1村落的理事长,一上任,他便和第1村落党小组长高厚龙带领村落“八员”忙活了起来。为了修路,他们组织村落户先后5次开群众会,讨论解决修路资金缺口、损毁补偿、项目协调等问题。最终,村落内收益最大的农户主动拿出自己田地与占地的2户农户进行置换,其余的收益户每户拿出500元对修路被占地及损毁生产资料的农户进行补助。2015年5月,一条长1.5公里的田间公路修好了,曾经的“断头路”终于变成了村民的“致富路”。

这条田间小路,成了串起家家户户的“致富路”

这条田间小路,成了串起家家户户的“致富路”

几年下来,“两长八员”的设立不仅帮村民致了富,还为村民矛盾纠纷提供了新的解决模式。

今年9月,陈家坝村第4村落的村民冯小华(化名)家室内漏水,积水一直流到楼下邻居韩文芬(化名)家里,导致韩文芬家里的墙体、壁柜、门都被水侵蚀了。两家人因为损失赔偿不能达成共识,矛盾也由此激发。

第4村落理事长鲁有朋知道这件事后,立即通知村委会的治调委员,并把双方叫到一起进行调解,经过鲁有朋和治调委员的劝说调解,冯小华同意赔偿,韩文芬也不再“漫天要价”,邻居俩和睦如初。

邻里纠纷虽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却是鲁有朋的工作内容之一,“矛盾调解就是咱们平时说几句公道话的事儿。”鲁有朋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村民之间的矛盾要抓早抓小,要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小事不管就会演变成大事。”

法治乡村建设为了群众,更应当依靠群众。当前,我国农村已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乡村依法自治更是建设法治乡村的应有之义。只有过程群众参与、效果群众评判、成果群众共享,才能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夜话”“新文化”加大乡村普法力度

健全乡村依法治理体系,加大普法力度更是基础。

在秭归县杨林桥镇响水洞村,从2018年7月起,便探索推出“村落夜话”活动。利用晚上时间,村干部向村民宣讲国家方针政策、组织村民学习《民法典》《宗教事务条例》《信访条例》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普及法律法规;法律顾问现场说法普法,引导村民学法守法,解决矛盾用法靠法;村民们说着家长里短、邻里矛盾、生活困难……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在闲话家常中“讲政策、促公平”,“化怨气、促认可”,“解难题、促实效”。正如响水洞村党总支书记秦宗尚所说:“自从有了‘村落夜话’,村落里‘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

响水洞村“村落夜话”现场

响水洞村“村落夜话”现场

秭归县建东村则加大力度弘扬法治文化,将法律知识与地方花鼓戏相结合,以此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

第五代建东花鼓戏传人鲁平(图左)表演法治题材花鼓戏曲目

第五代建东花鼓戏传人鲁平(图左)表演法治题材花鼓戏曲目

花鼓戏传人鲁平告诉记者:“这几年,村里办了不少法律讲座,我学过之后就在想能不能用花鼓戏的方式把这些法律知识唱出来”。在她创作的《扶贫路上》《晚宴》一批花鼓戏曲目中,既讲好人好事,也抵制打牌赌博等不良风气 ,在潜移默化间,村民受到影响,也弘扬了社会新风尚。未来,鲁平还计划把学到的《民法典》知识也融入到花鼓戏中,“我希望用这种大家感兴趣的方式,增强大家的法治意识。”

积分卡里也有“稳稳的幸福”

在秭归县陈家坝村的超市里,村民拿着一张积分卡便能兑换到商品:1分一袋食用盐、3分可以换白糖、5分能领一支牙膏、10分能领一大袋洗衣粉。“1分可以抵2元的商品。”超市老板告诉记者,“用积分卡换商品比正常花钱买还能便宜一些。”

超市老板拿出一盒积分卡和一本厚厚的积分兑换册

超市老板拿出一盒积分卡和一本厚厚的积分兑换册

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在陈家坝村已经运行了三年。

为推动乡风文明,2017年,村干部通过广泛调查和征求民意,明确公益事项、发布公益岗位、设定积分标准,开展起了“小村落大能量村落志愿联盟”活动,成立了“党旗飘扬党员志愿服务”“天蓝地绿环境卫生志愿服务”“夕阳红老年志愿服务”等一批社团组织,建立起“党建领航、党员领责、骨干领跑、村民领分”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

村民们只要加入社团,主动参与村落治理,就能换取“积分卡”,积分卡可以用来换五金百货,也可以用于理发,还能购买农资。“积分卡是公益性质的,比正常的劳动收入还是少得多的,但它切切实实给村民以荣誉感,大家的积极性高了,村风民风、村容村貌也因此提高了不少。”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傅先新告诉记者。

除了用积分兑换激励机制倡导村民从自身做起,移风易俗,陈家坝村还依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涵盖移风易俗、社会公共道德、公共秩序、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的综合性村规民约和村落公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村落考核、激励、奖补机制;通过积分激励红黑榜,在村落选树先进典型、曝光不良风气;在重大节日活动中,开展优秀村落、优秀村落“两长八员”、五星党员、好媳妇、好公婆等评先表模活动……

在秭归,一个个创新举措为村民带来“稳稳的幸福”,法治观念的落地实施更让乡村的面貌日新月异,秭归用它的生动实践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动力,更为乡村振兴打下了持久而坚实的基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