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荣昌荣隆镇玉久村:集体经济的集聚效应

2020-11-14 15:08:14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李文萍

在经济学范畴,有个“集聚效应”的概念,意思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这个概念如果应用到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那就是各种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产业资源、干群力量等纷纷向集体经济靠近,形成了玉久村发展集体经济的“集聚效应”。

▲ 玉久村召开荣隆镇“乡村复兴论坛”推进会

集资源之力

10月21日,荣隆镇玉久村正在召开荣隆镇“乡村复兴论坛”推进会。荣隆镇党委副书记唐泽辉在会上统筹安排玉久村分会场的各项准备工作。会议透露,玉久村正在积极推进高端民宿院落、道路设施和村庄环境绿化综合整治等相关项目建设。

原来,玉久村发展村集体经济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开展集红色旅游、休闲度假、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旅游活动,打造乡村休闲旅游业荣隆名片。

在玉久村周围走一遭,你会发现镇党委政府、村支“两委”做出这个决策,主要是因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是,玉久村是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吕玉久的故乡,拥有革命教育基地吕玉久纪念馆、英雄故居、重走英雄路等红色旅游资源;二是,历史民俗遗迹丰富,著有张明禄纪念亭、八角古井、明朝古墓古碑遗址等人文资源;三是,玉久村生态环境优美,拥有成片的楠竹林、麻竹林和茶园以及野鸡、野猪、白鹭等珍稀动物。

“我们的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红色旅游基因,又有历史民俗,还有风光秀丽的青山绿水,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基础。”唐泽辉说。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全村成立了凉风垭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专门推动全村乡村旅游发展事宜。目前,全村正在完善1座高端民宿主体建设、装修及配套生活设备;加快院落基础设施建设及绿化;完成“八大路”及“重走英雄路”景观点提升及美化;完成核心区综合提升规划设计、八角井片区园林绿化设计、核心区环境整治设计;完成宣传标识标牌等制作安装。

“不仅乡村旅游资源优势显著,玉久村的区位优势也非常显著。”唐泽辉补充。

荣隆镇素有“重庆西大门”之称,地处成渝经济区的腹心地带。广盘公路、油葛公路贯穿玉久村,成渝高速和潼荣高速互通、荣昌西进出口站均位于玉久村境内。成渝两地市民来村自驾车程均在2小时内,荣昌城区抵达玉久村也仅需半小时左右。

换句话而言,玉久村处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黄金联结点”。这意味着,一旦玉久村的乡村旅游成型,它成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绝佳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荣昌高新区荣隆园区坐落于玉久村境内,现入驻企业60个,这些入驻企业员工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闲余时间,玉久村的乡村旅游综合区也能成为他们休闲娱乐的完美选择。

▲ 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吕玉久纪念馆

集产业之力

玉久村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观光旅游方面,能吸引游客观光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但如何才能长久留住游客?

在唐泽辉看来,只有让游客“玩”起来,将旅游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因此,玉久村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景区,重点打造农旅融合精品线路,在修复名胜古迹和打造自然风光的同时,在旅游精品线路途中布局四季可观可采的优品水果和垂钓池塘,让玉久村不仅有“看点”,而且有“玩点”。

“由村集体组织来大规模发展种养殖业,既缺乏技术和资金,又缺乏人力。”玉久村村主任刘志英分析,“引进有资本、有经营能力的业主,能快速壮大产业发展。”

为了高效引进业主发展产业,玉久村村集体成立了广沃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将农村土地进行集中流转,方便集中成片打造产业,既省去了业主对接一家一户的麻烦,也有效帮助村民筛选、观察业主,为业主和村民之间架起稳固的桥梁。

目前,玉久村形成稻虾、稻鱼养殖300亩,柑橘种植200亩,百香果100亩,麻竹2000亩,茶叶1000亩,垂钓、采摘等乡村体验活动项目初步成型。

综合乡村的红色旅游资源、特色产业发展,玉久村初步制定的农旅融合精品线路为:成渝高速荣昌西匝道互通——吕玉久纪念馆——八角古井——张明禄纪念亭;重走英雄路途中可观八角古井、明朝古墓古碑遗址、楠竹林和茶园等名胜古迹和自然风貌;根据水果成熟期不同,游客还可体验农业基地当季的采摘文化。

▲ 历史遗迹八角古井

集干群之力

地处交通要塞,自古便是商贾往来之地,玉久村的经济实力相对发达,不少村民纷纷搬到城里或者外出务工,留在村里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村里土地撂荒现象严重。

“村集体组织通过参与产业建设,引导和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能有效解决土地撂荒以及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难题。”玉久村党总支书记蒋世金表示。

村民吕玉生就是最典型的受益者。作为当地业主聘用的固定工人,吕玉生负责柑橘基地里柑橘管护以及鱼塘的管护,每月能有1800元的固定收入,妻子朱银素在各大基地打零工,每天80元酬劳,夫妻两人比过去单纯务农增加了1万多元收入。

“干部们都很好,确实干了很多实事。”吕玉生笑着说。

村里的不少村民跟吕玉生都有相同的感触。随着乡村旅游的建设推进,玉久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基础设施逐渐完善,村里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们的幸福感和安全感越来越强,对村干部的工作满意度逐年攀升,工作配合度极大提升。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村民们积极主动参与陈年垃圾集中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整治、人居环境整治入户评比活动、建设污水化粪池和垃圾分类活动。村里的主干道、村民的房前屋后整洁一新。

“游客来旅游,看见街道干干净净,心情也好些,下回又会再来。”吕玉生朴实地道出想法。

群众积极参与,村干部的工作干劲儿也更高了。

前天,7队队长吕凤泽找到刘志英说,“队里已经发展稻虾养殖,还建议发展农家乐,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昨天,6队队长李万军主动要求,“我们队的路太差了,不利于产业发展,要积极争取政策修路。”

“他们意识到村集体现在做的事情,真的能改变当地的发展面貌以及当地村民的命运,他们做事特别有激情。”刘志英感触颇深。

诚如唐泽辉在荣隆镇“乡村复兴论坛”推进会鼓励玉久村村支“两委”干部所言,“借助玉久村乡村旅游的大趋势,挖掘特色资源,积极融入发展大格局。”无论群众,还是干部,大家都在形成合力,推动当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