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荣昌安富街道通安村:陶产业的四重境界

2020-11-12 14:37:34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李文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最高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三种境界大有从立志、到奋斗、到成功的进阶意思。

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不仅完美演绎这三重境界,而且别样演绎出第四重境界——

▲ 村民正在制作陶艺品

当地将发展集体经济与“陶产业”深度融合,走农文旅发展之路,破壳村集体经济,并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以集体经济强村带弱村的方式,带动沙河村、斑竹村、古桥社区、红庙社区等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探索发展路子,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第一重境界:陶文化

第一次到通安村的人,会惊讶于它独特的地理优势——

位于安富街道东段,毗邻荣昌国家高新区广富工业园,成渝铁路、成渝公路穿境而过,坐拥潼荣高速公路互通,交通便捷,距安富场镇0.5公里,距荣昌城区11公里。四处都是宽阔的马路,和窗明几净的楼房,人们分不清城区和农村的界限。

然而,当2017年成为荣昌区第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时,安富街道党委和通安村村支“两委”却犯难了。

独特的地理位置导致通安村用地成本高,难以规模化发展种养殖业;村里可利用资产只有陶宝古街门面、大石坝酒厂等3处,导致村支“两委”发展村集体经济“伸不开手脚”。

经过反复商讨后,安富街道党委和通安村村支“两委”最终决定选择低风险、高价值的投资方式发展集体经济项目,深入融合陶产业和陶文化,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点为目标,走农文旅发展之路。

这一决策的背后是荣昌陶文化、陶产业的繁荣。

荣昌陶器和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一起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陶。荣昌陶器,原产地就在安富街道,早在100多年前就销售到东南亚地区,荣昌现在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走进通安村,陶文化的浓厚气息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各种陶元素融入到村里一景一物中,渗透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

半边形状的陶罐灯饰装扮街头;

形色各异的陶艺店分布大街小巷;

密密麻麻的小型陶瓶点缀居民房屋;

硕大的泡菜陶罐耸立在安陶小镇景区前;

……

“陶文化、陶产品已经深入百姓的心中,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能联想到陶。”安富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辉文表示,“在思考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时,如何融合陶产业、将陶文化传承下去是顺其自然的。”

▲ 安北陶艺村陶器展厅

第二重境界:陶产业

那么,如何布局村集体经济跟陶产业深度融合?

通安村的做法是,利用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对三处房屋资产进行重修和改建,承租出去。

把房子装修好,租出去,看似非常简单,但通安村的“野心”并不止步于收取租金。

“我们不是随便来个人就出租,得分情况。”张辉文说,“围绕陶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得实现不同层面的发展目标。”

一方面,要有效益,让村集体“有钱办事”;另一方面,要充分带动当地百姓就业、创业,实现共同富裕;同时,对于千百年的传统产业,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发展。

安北陶艺村是通安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由过去的酒厂旧址维修和改造而成,主要用作开展各类陶艺体验及陶艺课程培训,展出销售各类陶艺产品,也带动农户免费学习陶艺,提升就业技能,融入陶产业发展。

安北陶艺村陶艺工坊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前店铺陈着精致、典雅的各类陶器,后厂是员工、村民学习和制作陶艺的场所。

刘东是这个工坊的负责人之一,是荣昌区安富街道本地人,家中六代制陶,手艺精湛。其二叔刘吉芬更是荣获“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和“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也是工坊的负责人之一。他们熟悉工业化生产,也擅长匠心手工制作,能给当地带来“市场”和“技术”。

“很多人到这里来学习和欣赏,是通安村展示精美陶器、深厚陶文化的窗口之一;而招聘村民务工,免费培训村民,能有效解决村民就业、创业的问题,使得更多有心人加入这个行业。”张辉文表示。言下之意,安北陶艺村加大了陶文化挖掘和传承,也加快激活了陶产业的发展氛围。

“现在从业的人员越来越多了,不仅有本镇上的,还有很多外地来的,大大小小的工作室都有上百个。”村民蒋洪华说。

90后夫妇管永双和李云杉就是“外地来的”,是通安村吸引陶艺人才的典型。夫妻俩是四川美术学院陶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看到通安村日益浓厚的陶文化和陶产业,承租了“通安小栖”开办陶艺工作室。两人传承传统烧制技术,创新使用植物做釉,在行业内颇有影响力,吸引了大批拥趸,引发了人们对通安陶艺的高度关注。

▲ “通安小栖”工作室

第三重境界:陶旅游

近年来,荣昌区正依托陶产业和陶文化的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倾力打造安陶小镇,建设安陶博物馆、陶艺展示场所和研学旅行基地等,每年吸引游客达300多万人次。

如何借助这波旅游发展的东风,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之路?

在充分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和农业资源后,通安村实施了开发文创服务和农业体验双核驱动模式。

在文创服务方面,通安村打造了陶文化主题民宿“通安小栖”,开发系列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带动产品原材料的适度规模化生产,利用“在村头”农业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线下营销。同时充分结合宋窑遗址、刘家拱桥两个土窑遗址,开展乡村文化旅游。

在农业体验方面,通安村适度把农业的体验性旅游植入规模化生产,既不增加生产成本,又能提高生产效益,还能拉动人气产生消费,把单纯的一产和三产有机整合在一起。

目前,通安村兰花、花椒、苗木等种植业基础较好,现有标准化蔬菜、水果基地600亩,精品苗木基地800亩,休闲垂钓水面200余亩。

“通安村文旅资源丰富,也有农业基础,农文旅结合发展是让资源不断增值的过程,可以让村民共享资源发展红利。”张辉文介绍。目前,各种规划正稳步推进中。

随着通安村农文旅旅游日益红火,“地摊经济”“采摘经济”也迎来爆发。

“通安小栖”,一座古色古香的院子,坐落在偌大一片柑橘林中,刘作荣是这片果园的业主。

“以前1.5元一斤都卖不脱,现在旅游搞起来了,人们自己来地里采摘,4.5元一斤,抢都抢不赢。”刘作荣感慨。

乡村旅游发展起来的另一个好处是,全村的人居环境大变样。陶宝古街、三崇堂、安北陶艺村周边区域干净整洁,各家村民房前屋后清清爽爽,被绿树和繁花掩映,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图景在通安村这片土地铺展。

第四重境界:陶共富

为了进一步激活当地的陶文化、陶产业、陶旅游,通安村打算将原安北小学改建为青年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大学生入驻开办文创工作室。基地改建完毕后,可容纳20名大学生入驻,能给村集体带来固定收益。

考虑到周边不少村落,自然基础条件滞后、发展后劲不足、村集体经济薄弱,通安村打算探索“强村带弱村”的共建方式,联合沙河村、斑竹村、古桥社区、红庙社区等,整合扶持资金、土地资源、固定资产等,共同改建孵化基地,共同享受产业收益。

无疑,通安村的举措开创了强村弱村同频共振、发展互促、共同富裕的良好局面,也推动了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事实上,整个安富街道站在“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战略高度,立足优势深挖陶文化、陶产业、陶旅游,围绕“一片”陶集群化发展区域特色经济,让陶产业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点。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