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荣昌“蛋鸡概念”集体经济学

2020-11-12 14:15:4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

城乡统筹发展网-乡村振兴杂志记者 刘辉

“给你一只下蛋的母鸡,村级集体经济要养肥母鸡,下的蛋归你,鸡还是我的。”

这是重庆市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对发展集体经济形象的比喻,也是对村级集体经济提出的基本要求。

▲ 挖掘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是荣昌区集体经济扶持的内容之一

☆应对乡村困局:“蛋鸡概念”破壳而出

无基础、无特色、无优势;没钱、没人、没项目……

这是我国大部分农村面对的问题,也是重庆市荣昌区同样面临的问题。

荣昌区清流镇党委书记刘辉感受颇深,过去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缺位”,很多工作难于开展。

“之前一个组集资建设的道路因水冲毁,需要修复,村集体没钱维修,只能到上面‘跑关系’。”

“逢年过节,村干部想慰问一下贫困户,连慰问金都给不起。”

“村里路灯坏了没钱换,村干部一筹莫展。”

……

刘辉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只有一个:“‘空壳村’——村集体账面上一分钱没有,做什么都只能缩手缩脚。”

刘辉用一句话道出了“空壳村”的“痛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后,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大“短板”。

据荣昌区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李景富介绍,面对“短板”,荣昌区委区政府通过专题研究,认为村级集体经济不振至少有四大弊端——

一是不能为群众最终脱贫致富奠定坚实的基础。

“空壳村没有实力创办集体企业,村集体无力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坚强后盾。”

二是没有资金维护农村基础设施。

“国家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村集体拿不出资金维护维修,只好发动群众集资,增加农民负担,造成村民与村干部间的矛盾。”

三是村基层组织边缘化,核心作用减弱。

“空壳村村干部对百姓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无能为力。村干部有私心、工作方法不当等原因使基层组织缺乏凝聚力而边缘化,支部核心作用减弱。”

四是产业发展带动疲软,产业项目分散。

“空壳村产业发展自由分散,缺少统领,市场竞争能力弱。少数地方百姓情愿外出务工,出现土地撂荒。”

村级集体经济的“缺位”,让不少“空壳村”饱受困扰。发展村集体经济,刻不容缓!

刘辉介绍,面对困境,荣昌区确定由区委组织部和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各部门配合,发展集体经济。

刘辉说,荣昌发展集体经济,最让人振奋的是区委书记曹清尧在会上形象地提出了“蛋鸡概念”,由政府出“股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股本”相当于母鸡:“给你一只下蛋的母鸡,村集体要养肥母鸡,下的蛋归你,鸡还是我的。”

对把“母鸡”吃了——因投资项目不可持续导致股本金全部流失的;把“母鸡”喂瘦了——因发展项目选择不科学造成严重股本金“缩水”的;把“母鸡”喂成了光打鸣不下蛋的“公鸡”——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不作为三类情形,进行严肃问责。将各镇党委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内容,强化责任落到实处,确保财政资金的保值升值。

“蛋鸡概念”破壳而出。效果如何呢?

☆破题集体经济:构筑集体经济的“经济学”

荣昌区幅员1077平方千米,辖15个镇、6个街道,151个村(社区),85万人口,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区。

2016年,全区有89个村(社区)集体是典型的“空壳村”——除区、镇财政补贴外,没有一分钱经济收入。

其余的6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也不多——每年多的就几万元、少的仅数千元。

“蛋鸡概念”的提出,为荣昌破题集体经济提供了发展路径,其重点在于构筑集体经济的“经济学”——资金科学投入、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利益分配公平、人才合理配备,一套按市场规律发展的多种形式集体经济体系渐次形成。

●“母鸡”投入科学性

荣昌对集体经济坚决杜绝平均主义——撒芝麻盐。讲究的是投入科学性。

2018年,荣昌研究出台了《荣昌区关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试行)》,从发展路径、具体步骤、扶持政策、资源利用、奖惩激励等给予政策支撑。同时,在统筹安排财政扶持资金的基础上,还与农村商业银行合作,开发“兴农贷”金融产品,设立700万元风险资金池,放大10倍资金效应,帮助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解决资金困难。

当年,荣昌区整合财政资金,筹集37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扶持“空壳村”发展集体经济,将无集体收入的“空壳村”或集体收入较少的“薄弱村”共45个村作为试点,每个试点村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不等资金支持。

投入金额的大小根据项目而定。

项目采取各村自行申报、镇党委推荐、区里评审,相关人员实地考察后,再给予财政资金作为村集体兴办实体经济的本金,也就是说给村集体送一只“下蛋的母鸡”,运行则采取市场化机制搞股份合作。

区里还规定,如果出现发展项目选择不科学造成股本金严重缩水、相关干部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不作为等情形的,将严肃问责、追回本金,确保资金保值升值,农民持续受益。

这些规定,运用了经济学管理方式,科学严谨。

▲ 具有特色的“通安小栖”民宿

●项目发展因地制宜

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增收,荣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式划分为3大类,实现3个同步发展。

一是乡村旅游类。对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引导走“土地入股+项目经营”的路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变青山为金山,变水源为财源,变荒地为宝地。如村集体成立旅游合作社,以扶持资金和集体土地入股景区旅游公司,按比例享受收入分成,并开发当地特色旅游产品增加收入。通过深度挖旅游资源,推动集体经济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

二是农业产业类。对于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产业较为发达的村,引导走“合作社+互助式”的路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农业,把集体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相融合。如村集体购买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为种植大户和群众提供种、管、收、烘、卖全过程服务,既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又增加了集体收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农业,推动了集体经济与当地农民增收同步发展。

三是商贸服务类。对城镇周边的村,引导走“物业服务+基层治理”的模式,立足市场需求,创新发展项目,在城镇规划中找准发展的着力点。如村集体成立物业公司,接管辖区内垃圾清运、“三无”小区管理等,在改善老旧小区市容环境和治安状况的同时,实现集体增收。此类服务拓宽了收入渠道,推动了集体经济与周边市场需求同步发展。

荣昌集体经济发展方式3大类的划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特点,投入相对较小,回报稳定,特殊情况下还会突破性发展,体现了经济学原理。

●利益联结激发内生动力

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看来,发展集体经济,激发内生动力是第一要素。因此,科学探索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制度,实现村民、集体及其他经济主体的多方共赢,必须具有经济学思维。

荣昌的做法是健全收益分配机制。出台《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方案(试行)》,明确收益分配的原则、比例,解决镇街操作层面“依据不足”的问题,将大部分集体经济收益作为后续发展资金,增强发展后劲。防止“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明确对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者和发展集体经济有贡献的人员,可经过民主程序,提取奖励金,调动干事积极性。拿出部分收入用于群众分红和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让群众感受到支持村级党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

明确每个村民的股份比例,让村民成为集体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人才合理配备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有金有银不如有人才”。

这是荣昌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又一理念。

全区强化镇党委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的领导,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开展农村带头人“大练兵大比武”,举办“我谈村级集体经济”村书记论坛。从区级部门遴选干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重点村担任“产业助手”,持续回引优秀本土人才137人到村(社区)工作,为每个村配备1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本土回引的大专毕业生到村工作等措施,有效地盘活农村人才源头活水,增强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智力支撑。

资金科学投入、项目发展因地制宜、利益分配公平、人才合理配备,带来的效果不言而喻——截至2020年10月,荣昌全区共筹集资金1.02亿元扶持139个村(社区)(含12个城镇社区)发展集体经济,通过项目扶持,全区村(社区)累计实现经营性收入5800余万元(最高的超过100万元/村),已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直接受益农户2.2万户(其中贫困户、脱贫户1700余户)。

▲ 荣昌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大练兵大比武”决赛论坛

☆激发一线活力:实现“显绩”和“潜绩”的密切结合

荣昌在发展集体经济考核量化上,考虑到各村的实际,运用了“因地制宜”科学考核方法。充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的“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实现做“显绩”和做“潜绩”的密切结合。

在显绩考核上,按盈利给予合格、示范评级。属于“空壳村”的,村级班子原则上不评定等次,村干部个人原则上不评为优秀;属于“薄弱村”的,即村级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村级班子原则上不评为二等奖及以上,村干部个人原则上不评为优秀;属于“推进村”的,即村级集体经济年度经营性纯收入高于1万元、低于5万元的,村级班子原则上不评为一等奖。

在潜绩考核上,综合产业发展后劲、人才引进、民生改善、生态效益等综合因素评分。

科学的考核,让荣昌区集体经济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有资源的村,想方设法盘活资源。万灵镇大荣寨社区利用安置房、新农村等物业管理空白的问题,发展物业经济。2018年实现集体纯收入14万元,2019年实现集体纯收入35万元。社区有了自己的企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共享集体经济发展成果。

没有资源的村,则在农业产业上得到发展。八角井村是典型的“三无村”(无基础、无特色、无优势),为切实解决制约该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类问题,八角井村坚持将“有限的鸡蛋”放在多个“可靠的篮子里”,因地制宜,采用诸如“土地合作社+高等院校+专业合作社”“土地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模式,引入企业发展特色种植项目。如今,八角井村已有10余个现代农业项目成功入驻。2019年,土地合作社向全村11个集体经济项目,提供共约1800余亩土地,为村民发放保底性分红90余万元。

荣昌,集体经济“蛋鸡概念”已驶入深水区,集体经济的“经济学”实践逻辑越来越明晰。目前,全区已经消除“空壳村”,“显绩”和“潜绩”正彰显着磅礴力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