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记者调查:消防通道难打通 谁挡住了生命通道?

2020-11-10 08:54:06  来源: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火灾事故一旦发生,如何正确应对是关键。通过分析梳理近年来的典型火灾案例发现,夺命大火多由当事人对初起火灾处理不当导致。近日,记者从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火灾调查部门获取的浙江宁海一家日化厂重大火灾事故的现场视频。

2019年9月29日12时48分40秒,宁波一家日用品加工企业的一名男员工进入香水灌装车间,调配并加热香水原料(异构烷烃混合物)。当他将加热后的香水原料倒入塑料桶时,一团火苗突然蹿起来。这名员工一系列错误行为让原本能很容易扑灭的小火酿成了无法挽救的悲剧,最终造成19人死亡3人受伤。


记者行动:谁挡住了生命通道?

一系列的处置错误导致19个生命陨落,而这起火灾中,消防逃生通道不畅,也是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一个原因。保障生命通道,媒体近几年一直在宣传,可未到火灾发生时,总有人抱有侥幸心理。

【北京】大型商场消防通道尽头门紧锁

前不久,记者在北京万达广场通州店发现,消防通道指引的逃生出口,却被“铁将军”牢牢锁住,门上还贴着此路不通的标志。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防火监督处 孙金杰:一旦商场内发生火灾,如果商场内的顾客按照疏散指示标志疏散,到了这个门是出不去的,很容易在这个门造成踩踏,甚至最后因为无法疏散而造成在门口造成人员的伤亡。

【北京】大型商场常闭防火门持续敞开

应该开着的门锁闭着,而应该关闭的门却打开着。在这个商场,许多常闭式防火门被灭火器、木塞等物品挡住,处于开启状态。

【吉林长白山】利益出发 超市消防通道变卖场仓库

在商超,消防通道还经常被加以利用,变成销售区域、仓储区域。在吉林长白山,一家商场将临时柜台、货物、架子搭建在消防通道上,还存在私拉乱接电线等问题,影响人员疏散。且堆放的物品都是易燃可燃物,一旦电器故障或有人误遗留烟头等引火源,极易发生火灾。


记者调查:消防通道为何难打通

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的隐患令人揪心,而在身边的火患更要引起重视。消防人员走访小区探查火患时发现,私家车、杂物堵塞消防通道,消防栓无法开启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还有业主把自己家的逃生门牢牢锁死。

楼道成杂物间 锁死自家逃生通道

在河北沧州的某小区,消防人员检查时发现生活杂物堵塞、占用楼道的现象比比皆是。一旦发生火情,鞋柜、储物柜、废纸箱等易燃品不但阻碍人员逃生,还会助长火势蔓延。有的人家过多的杂物,甚至堵住了消防栓。更夸张的是,一户人家竟然用绳子栓死了自家的消防门。

私家车阻塞消防通道现象频发

除了楼内的通道被堵塞,保证消防车进出的通道被私家车阻塞的情况在全国都是普遍现象。在江苏扬州某小区,消防人员与当地民警和小区物业负责人一同巡查时发现了一辆小轿车违停,占用了消防通道,随即联系违停车主。

面对违停 物业无执法权 劝阻效果差

在辽宁大连的一个小区,原本进出小区的消防通道被车辆占用,消防员用了一上午时间,逐一与车主取得联系,将阻塞通道的车辆挪走。可是这种情况保持不了太久,每到晚上,阻塞消防通道的情况又会发生。

在大连三八商城附近,部分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而这个区域,前不久刚刚重新为消防通道画出了禁停线。

【专家建议】增加对个人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

记者调查中发现,这名商场保安的困境是很多小区面临的问题,自己管不了,消防等执法部门也没有人力天天来。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高级工程师 胡安雄:物业管理单位往往发现占用堵塞消防通道这种行为,只能是劝阻或者制止,它本身没有执法权,所以说就难以对占用堵塞消防通道这种行为个人产生震慑和惩戒。

专家认为,按照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个人占用堵塞、封闭消防通道只能处警告或者最高500元的罚款,应该进一步提高惩戒力度。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专业技术高级工程师 胡安雄:法律设定的处罚严度还不够,不够严,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对于存在严重违法行为的,我们要依法纳入消防安全要中违法行为不良记录,实施联合惩戒。


【央视短评】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冲锋在前,赴汤蹈火,广大消防员“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确可敬、可赞。而真正向他们致敬、真心为他们点赞,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讴歌上,也不能止于感念他们“最美逆行”,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中。有句话说得好:“日子再红火,也别忘防火”。比如,看到消防车道被占用,应保持零容忍;看到楼道堆满杂物,应督促清理干净。此外,还需要掌握基本的逃生常识,提高相应的消防技能。涵养规则意识,消除火灾隐患,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才是对消防员最真诚的致敬和点赞。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