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民宿、非遗、设计、新农人……它们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2020-11-09 16:22:0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重庆11月9日讯(记者 成琪 魏金金) 乡村振兴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探索实践。近年来,全国各地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站在新起点,如何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在日前举办的“融汇巴蜀·天下荣昌”乡村复兴论坛·荣昌峰会上,来自各领域的专家达人分享了他们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成功探索与宝贵经验。

民宿很小 但又很大

近年来,在各地推进“三农”工作的实践中,旅游业发挥了很大作用,其中乡村民宿表现突出。“民宿很小,但它又很大,小到只是一户,大到可以装下整个乡村。民宿是乡村振兴的最佳入口之一。”宿集营造社召集人夏雨清以宁夏中卫飞茑集民宿、莫干山民俗等为例,谈到“乡村旅游的活化,全域旅游的带动,民宿是灵丹妙药”。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现场了解,今年6月到11月期间,飞茑集民宿66间客房,连续5个月满房,客房均价达1886元,经济效益可观;这里昔日滞销的滩枣通过民宿认购,也找到了便捷的销路。

事实上,成功的民宿品牌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为年轻人提供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吸引年轻人回乡。有了年轻人的乡村,才会更加有希望。而另一方面,民宿对于特色农产品的认购,不少山区农产品滞销问题得到解决,让脱贫成为可能。而从民宿到村宿的跨越,更是让集体脱贫步入了“快车道”。

“村宿友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村民能共享到发展的成果,这是一套标准,做的是提档升级的工作。”据中国扶贫基金会相关负责人郝德旻介绍,从2016年9月的2家村宿院落到2020年35家村宿院落,村宿发展让村集体和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如今的南峪村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村宿行业中。

让创意非遗走进生活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做好非遗文化的创造性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正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

荣昌有三宝,非遗夏布就是其中之一。壹秋堂夏布坊创始人綦涛从2007年开始就致力于探索夏布传统技艺,并先后带领团队突破夏布的软化和染色难题,改良了夏布的印染工艺。同时结合好的时尚创意,开发了夏布艺术品、家居饰品及工艺品,利用壹秋堂品牌带领夏布走进大众生活,“我们希望以夏布为载体,加入更多传统文化,或者是一些传统手工艺,在传播夏布的同时,也能帮其他优秀文化通过夏布为载体传播出去。”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非遗夏布通过品牌塑造,进一步促进了非遗与市场接轨,更好地激发了乡土文化的生命力。

荣昌夏布艺术装置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2019年,壹秋堂承接了“鲁渝共建 非遗扶贫”项目,在重庆城口县和石柱县的三个乡镇开展基础技能及就业提升培训,与政府共建“非遗扶贫就业工坊”,以非遗嫁接、跨界共融的理念致力产学研融合,打造非遗扶贫新模式。通过采取招工、计件合作、产品回收等多种方式,促进贫困群众就地就业增收,人均月增收最高达2500元。

今年7月,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壹秋堂中益乡巾帼扶贫工坊被认定为2020年“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可以说,巾帼扶贫工坊激发了贫困妇女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她们开拓了视野,提升了自信,实现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超过2000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带动项目超过2200个,带动近50万人就业,助力2万多贫困户实现脱贫,而留守妇女正是其中的主力军,“她力量”的崛起,进一步了巩固乡村振兴的发展实效。

共享社区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

当外来乡建团队参与在地乡村文化振兴,如何有效融入当地,与当地村民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推行社区参与式文化创意,加快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被业内视为有效途径之一。

在峰会期间举办的“乡村夜话”上,高校学术专家与瓦米沟的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齐聚,畅谈家乡发展。在奇村文创创办人陈奇等人的推动下,今年以来,经堂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小院讲堂、村民晚会等活动,通过业态重塑、村民共话、活动策划等方式,营造“村民自治,共创共生”的乡村新社区。在陈奇看来,村民才是村子真正的主人,尊重他们的意愿,与他们充分沟通,这样整个村子才能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为帮助村民卖货专门手工设计的广告牌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同样,北京安哲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创始人王求安也持类似观点,在近几年的乡村设计实践中,王求安坚持以村民为主体,村民自建,一对一沟通,一家一设计,一户一业态,一人一故事。“每家有自己最擅长的业态,有自己的故事。村民做着自己最有信心和最擅长的事,并安居乐园业在村里,才能留下年轻人,吸引外来人。”

如此,当新村民给原住民带来不一样的视野,原住民也会以开放的心态欢迎新村民、新伙伴,双方共创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实现互利共赢。

设计让资源创造性重组

毋庸置疑,时下农产品的包装设计已经成为走出去的竞争力指标之一,好的包装设计能够更加有助于特色农产品走出。但除了包装设计,设计师能做什么?这不仅是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社会设计教研室主任、教授,地瓜社区创始人周子书的心声,同样也是不少设计师心中共同的疑惑。

在经历过一番探索与思考之后,“做力所能及的设计介入”成为周子书参与乡建的一个准则,他希望可以通过改造限制空间,创造更多的公共服务产品,帮助每一个人在家门口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设计需在不同的规模尺度下洞察具体问题,找到并时刻关注影响其变化的杠杆点,将各种资源创造性地重组到一起,形成新的推动力和生产力,从而达到社会改良或革新的目的。”

对于民居的设计,王求安深有感触,近四十年来,在大多数乡村因为缺少专业的设计,不少家宅面临反复拆建的命运。所以近年王求安的主攻方向就是村民自建房设计,希望通过专业的设计为村民提供建造样板,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与家园建设的新期待。

而对于民宿而言,设计更像是一种生活空间的再造,可以在民宿中承载人们对生活的梦想与寄托。作为民宿经理人,隐居乡里相关负责人任涛认为,民宿设计的核心是要向自然低头并保护自然,以简约的设计将更多的独特体验留给游客,“‘两腿一脚泥’是乡村赋予我们最好的勋章,乡土是最稀缺的奢侈品,自然之美是无法打造出来的,我们要把乡村的美留给大自然,尊重自然,让它们去呈现村里最美的一面。”

新农人掀起新农村新风尚

乡村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要靠人,既要靠村民自己,也要靠越来越多的新农人。无论何时,拥有新思想、新技术、新能力的新农人都是一个村庄的无形财富,无数新农人汇集,或将掀起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的新潮流与新风尚。

多年前,何允辉也曾是一位“新农人”。年轻时出门创业,四十余岁选择回归乡里,2008年何允辉开始担任浙江省义乌市何斯路村委会主任,后担任村支部书记,在以他为首的村两委的带领下,何斯路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光棍村”,逐渐变成了远近文明的标杆村。近年来,何斯路村一方面通过建立功德银行、老年大学与斯路晨读,建立何氏宗祠等,让“乡规民约”说话,促进乡村人文治理与文化复兴;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人文融合。“文化产业对于乡村的发展十分重要,不仅表现在其丰厚的经济效益上,还表现在社会效益上。何斯路当前的文化产业力求多元,既引进了特色幼儿园,又引进了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人工智能教育,既有传统文创企业,又有现代艺术培训。通过文化产业的引进,何斯路的文化氛围被营造出来,正在向产业小规模集群迈进。”

同样,猪圈咖啡民宿主理人张攀也是一位新农人代表。此前,张攀曾在通信、IT领域从事技术及管理工作12余年。2015年,张攀通过互联网众筹启动了家乡“先锋村的猪圈”改造项目,用半年时间将废弃猪圈改造为乡村咖啡厅和多功能聚会空间,带动了30余名众筹成员参与到立足新农村的创新创业活动中来。

如今的猪圈咖啡规模既是一家咖啡厅,同样也是一个农家乐,一个众创空间,成功破圈成为一个更高的聚集分享空间。“回到乡村的工作,尤其是从城里回到乡村,其实是重新把自己感性的方面给重新激活起来,这是特别需要感情的一个行业,是需要对农村充满热爱的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