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未来五年看“城归潮”如何为乡村振兴赋能——专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

2020-11-03 16:53:53  来源:新华网

以城带乡,从人入手,“城归”成为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

“城归”创业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加法效应,向“创业一人,脱贫一批”的乘法效应转变

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与乡村振兴的需求有效对接,所办项目贴近市场、因地制宜,与“引得多、落地少”的传统招商引资形成鲜明对照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陈燕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中,乡村振兴战略再次成为重点。公报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城带乡,从人入手。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杨志明说,返乡入乡创业者具有在城乡区域之间实现劳动力、技能、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特点,在经济“双循环”发展中有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补上县域经济发展短板的独特作用。“十四五”时期,“城归”返乡创业,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中创业带动就业的人力资源开发,激活农村市场发展潜力,返乡入乡创业者大有可为。

城乡统筹有了新思路

《瞭望》: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超过850万。返乡入乡创业何以成为防疫常态化与经济较快恢复中涌现的新实践?

杨志明:近年来,扶持返乡入乡创业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战略部署,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城归”顺势异军突起,即使在新冠疫情的巨大冲击下也逆势而上,在经济恢复中“风景奇好”,持续有力地增长,对今年保就业和带动脱贫攻坚的作用十分显著。

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举措不断落实,激发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的内生动力、显示出“城归”在乡村振兴中创业创新的活力。总体来看,返乡入乡创业热潮的兴起和持续,为县域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尤其是就地就近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给脱贫攻坚注入农民增收的宝贵支持。

《瞭望》:在新发展阶段,规模不断壮大的返乡入乡创业者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怎样的活力?

杨志明:首先,返乡入乡创业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破解着中西部地区难以留住本地劳动力的难题。

虽然“城归”创办的多是小微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但聚少成多,产生的能量超乎预期,呈现发展快、收入多、机制活、就业稳、扶贫准的特点。“城归”创业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加法效应,向“创业一人,脱贫一批”的乘法效应转变,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发展,达到就业倍增效果。

其次,返乡入乡创业成为活跃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破解着中西部发展县域经济招商引资难以落地的难题,改变了靠吸引大企业、大项目招商引资的单一路径。

当年农民工走出乡村到城市务工,如今带着资金技术回乡创业,聚合分散的生产要素、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逐步形成“输出劳务—积累生产要素—返乡创业”的新发展路径。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动力与乡村振兴的需求有效对接,所办项目贴近市场、因地制宜,与“引得多、落地少”的传统招商引资形成鲜明对照。返乡入乡创业使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获得外源力量,推动该地区县域经济逐步滚动式发展壮大。

此外,返乡入乡创业多在经济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破解着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在“末梢”发力难的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转移就业逐步呈现从沿海向内陆转移、跨省转移向省内转移、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回流的特点。返乡入乡创业把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发展联系起来,带动不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跨越式发展,在乡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逐渐产生企业小集群的效应,带动当地快速吸纳东部转移产业,快速兴办先进制造业链条上的配套企业,精准开发本地资源,为多年来推进城市带动农村发展、发达地区帮助落后地区发展、培育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点的目标,提供新思路和新实践。

9月19日,四川省会理县彰冠镇代管村创业“姐妹花”何爽(右)和妹妹何倩采摘成熟的石榴 江宏景摄/本刊

让“城归潮”更有价值

《瞭望》:尽管发展势头良好,但返乡入乡创业面临的困难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杨志明:首先,创业融资难,成为制约返乡入乡创业的最主要因素。当前,农民工自筹资金主要用于厂房建设和设备购置,首要困难是流动资金贷款严重不足。由于产权抵押程序复杂,贷款审批手续多、周期长,急需的流动资金难贷款。

其次,资源集约难。面对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新态势,仍有不少地方准备不充分,当地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难以形成有效统筹。同时,基础设施配套延后,拉长了建厂投产的周期,也影响了对返乡创业的预期。

此外,聚集人才难。不少地方“引得进,留得住”人才的创业环境并不宽松,在聚集高素质技能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困难,既需要市场配置资源的力量,也需要政府构建亲商安商的环境。

《瞭望》:破解制约返乡创业高质量发展难题应从哪些方面发力?

杨志明: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思想有了创新点、改革就有突破点、破解制约就有发力点。需要从环境、土地、资金、人才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精准施策,形成有利于返乡入乡创业持续发展的小环境,产生聚集生产要素的“洼地效应”,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源源不断流入,创新体制机制活起来,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政策有集成。构建双循环新发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和精准扶贫、农副产品加工、旅游开发、扶持中小企业、农村电商等优惠政策有机结合,开辟“城归”创业绿色通道。加大财政金融定向支持力度,尤其是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减税降费等措施。

二是创业有园区。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辟“城归”创业园区。盘活现有各类开发园区、工业园区的闲置厂房、土地等存量资源,整合发展一批重点面向初创期“种子培育”的返乡创业孵化基地,落实奖补政策,聚集创业要素,助力补链扩链强链,降低创业成本。

三是资金有支持。探索设立“城归”专项贷款、特色农产品开发贷款等返乡创业信贷产品,提高创业贴息贷款额度,鼓励设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降低创业担保贷款门槛,采取自然人担保、园区担保、财产担保、公司+农户担保等多种方式,扩大和拓展“两权”抵押贷款,探索多种返乡创业抵押品,使“城归”有更多的金融扶持获得感。

四是人才有培养。针对“城归”创业所需知识技能,加强新职业新技术培训,结合不同地域经济特色,让“城归”都能接受一次有政府补贴的创业培训。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及创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政府多部门培训资源,加大今明两年“277农民工稳岗技能培训”的实施力度,推进贫困地区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补齐技能人才不足的短板。

五是产业有合作。鼓励“城归”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顺应激活消费市场和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现代服务新业态发展和当地优势产业升级。支持“城归”企业加强上下游产业链优化,加速资金、技术、管理的提升和数据的应用,紧紧抓住产业链优化的新机遇,尤其脱贫攻坚中,将国有企业的资金、物资、管理优势和“城归”蹲得下、扎下根的本土优势有机结合,变简单的“输血”为因地制宜的“造血”。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