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退役不褪色的扶贫排头兵——记武隆工业公司党委所属民爆党支部派驻平桥镇红隆村第一书记刘小康

2020-10-28 18:04:20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芭蕉树小组的产业路项目开始动工,要高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无职党员邹文义近段时间思想有松懈,明天找他聊一聊!”

“有群众反映村民邹某学从武汉返家,经核实,情况不属实,不需要进行隔离。”

“明天开车亲自送患病贫困户任群到武隆区一家大型医院动手术。”

……

翻开武隆区工业发展(集团)公司党委所属民爆党支部派驻平桥镇红隆村第一书记刘小康那本厚厚的驻村工作笔记,从中可看出刘小康深刻践行精准扶贫使命,关注村里的大小事务跃然纸上。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刘小康于2000年初入伍,2003年底在部队入党,2010年退伍。2017年12月22日,刘小康向武隆区工业发展(集团)公司党委所属民爆党支部主动请缨驻村扶贫,在获得了武隆区委组织部的批准后当日就赶至离家60公里的平桥镇,走马上任成为单位下派该镇红隆村的扶贫第一书记。

抓党建夯堡垒 干部转变作风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建这个牛鼻子必须得牢牢抓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定要发挥出来。”刘小康牢牢抓住“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契机,以院坝会、微信工作群、专栏、学习强国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创新理论在村社基层落地生根。

在刘小康的提议下,红隆村党支部开展党员先锋评比,强化对全村72名党员的管理,开展的公序良俗建设,高质量推动党员干部“说一句好话、办一件好事”活动,着力激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村支部为行动不便老党员送学上门,与帮扶集团单位支部开展联建活动,党员志愿服务队为困难村民战春耕、抢秋收,党员力所能及自愿为疫情防控捐款,村干部主动带头发展产业……

党员干部作风变实了,思想和行动上的作风蜕变看得见也摸得着,对村民触动很大。

2019年春节前夕,村支两委对36户模范带头人进行了集中表彰,他们中有的移风易俗影响广泛、有的发展产业成了致富带头人、有的居住环境干净整洁、有的助人为乐解决了实际困难——总之,红隆村变了,党员干部和村民们思想变得不再因循守旧,不再等靠要,而是踏实苦干起来,环境卫生变得整洁靓丽,“脏乱差”已成为历史。

用真心纾民困 把村民当亲人

“股骨头坏死动手术需要4万多元,家里没钱治疗,疼了我就吃点儿止疼药。”在一次走访中,牌坊小组建卡贫困户任群紧紧地抓着刘小康的手一筹莫展:“因为股骨头坏死,我已丧失劳动力。妻子外出务工挣钱贴补家用,86岁的老父亲不但要放羊,还要料理家务。家里因病致贫,刘书记,我实在拿不出钱做手术,咋办呢?”

刘小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争取到区上针对贫困户医疗的扶贫协作帮扶政策后,次日便带着任群到武隆福康医院动手术……病愈出院后的任群只花了3000多元医疗费,恢复了劳动力后的他获得了新生。

在刘小康的鼓励下,任群凭着“不等不靠不要”的自力更生精神,养殖了500只家禽,年收入增加23000元,人均收入超过脱贫标准,“还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长青安小组有一对孤困姐弟,姐姐郎琴(化名)14岁上初中,弟弟郎江(化名)12岁上小学六年级。四年前,他们的父亲患白血病去世后,母亲外出失联,爷爷双目失明,奶奶瘫痪在床。姐弟俩学习之余,用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

对这个特殊家庭,刘小康格外关注。他常到家里和学校看望姐弟俩,关心他们的身心和学习,还联系爱心人士给予他们更多关爱。2019年11月,刘小康牵头联系重庆新桥医院爱心人士文医生专程到村里看望姐妹俩,给他们送来了书包、文具和1000元慰问金,“社会大家庭的关爱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滋润着他们成长,姐弟俩变得积极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群众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我的大事”,刘小康把村民当亲人,始终想方设法为村民排忧解难:他先后为村里的贫困大学生争取助学金3万多元,多次带困难村民到城里看病就医、办证、申报保险理赔,让村民感受到了干部们家人般的关爱。如今,“有困难找刘书记”成了村民们的口头禅。

在驻村扶贫的三年时间里,刘小康和红隆的村支两委到武隆区民爆公司等帮扶单位协调扶贫资金30万余元为村里建水池、安管网,解决了1126人的饮水难,实现自来水入户全覆盖;为村活动室购置一批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提升服务群众功能;全村推广安装153盏太阳能路灯,低碳环保靓丽时尚;新建一间分支部会议室,规范建设党的活动阵地;完成7户易地搬迁整改和25户D、C级危房改造;在石莲寨村民集中安置点安装一套电视音响设备、一批体育健身器材,发起全民健身,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强基建抓产业 巩固脱贫成效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之根本。

如何才能补齐红隆村多年来的产业发展短板?作为一名武隆工业发展(集团)公司党委下属民爆支部派出的第一书记,刘小康苦苦思索着。

一次,刘小康组织村支两委干部外出考察学习,欲引进花椒产业项目,把大量荒置的退耕还林地打造成为花椒种植基地。投资商应邀到村里考察,通过考察,投资商对地理、土质很满意,但没有产业路会大大增加花椒种植成本,这一点让投资商望而却步。

刘小康和村干部们彻底明白了——只有建设好基础设施,才能补齐产业发展的短板。

为留住承包商,刘小康去武隆区发改委协调了15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了6公里产业路。产业路建成之日,花椒基地项目已同步落地。

除新修产业路外,在平桥镇党委和区帮扶单位协助下,刘小康向武隆的区级相关部门协调各类项目资金800万元,用于红隆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安装污水管网、硬化入户道路、改造农村电网、完善医疗设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力地助推了红隆村的产业发展——目前,村里已有花椒基地400亩、中药材种植200亩、巨黄竹产业100亩、蚕桑700亩。今年7月,村集体经济项目蚕桑基地套种的黑糯玉米成熟上市3天就售罄,盈利6000多元,建卡贫困户得到了村集体经济的第一笔分红。

据悉,去年红隆村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9984元,同比增长28.4%,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4.6%降至0.047%。“2020年6月实现整村脱贫目标,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12073元,脱贫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现在的红隆村,村子“靓”,环境“净”,日子“红”,村民“乐”,真正是旧貌换新颜。突出的工作业绩得到了上级的肯定,自2018年以来,刘小康连续2年在全区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年度综合考评中被武隆区委组织部评定为优秀等次。

“成绩不是终点,只是工作的新起点。”刘小康认为,作为一名武隆工业人和脱贫攻坚一线的排头兵,保持退役不褪色初心,全力把红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我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全体红隆村民过上红红火火好日子!”(通讯员:袁华 袁智力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