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 探寻长三角地区基层治理“密码”

2020-10-13 16:26: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12日电(记者于子茹)小到一个居民楼的建设,大到一个城市的精密运转,背后都是一篇社会基层治理大文章。如何写好这篇大文章?近年来,长三角多地紧紧围绕“为民”二字,创新治理路径和方法,一个又一个基层治理效能高、服务群众能力强的基层治理样本逐渐显现。

打破跨行政区域壁垒,加速司法便民利民一体化

协同共进,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近年来,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三地紧扣“一体化”这个关键词,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减少各类壁垒,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前耗时一两年的官司,现在很短时间就能结案。”谈起“一体化”社会治理最大的受益之处,苏州吴江某纺织企业老板杨海滨认为是打官司更便利,“法院用了三天时间就帮我协调解决好六年之久的货款拖欠”。

原来6年前,浙江嘉善一公司从杨海滨这里进了一批货,价值22万元,但发货后,便逐渐找不到人。今年实在想不到别的办法,无奈之下他才向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汾湖法庭递交了起诉材料。最让他出乎意料的是,法院立案后第3天就找到对方并协商好还钱方式。

异地纠纷的快速解决,得益于去年苏州吴江法院与上海青浦法院、浙江嘉善法院签的司法协作协议。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是我国民营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苏州市吴江区人民法院汾湖法庭庭长厉昱中说,这一便民诉讼、多元解纷、服务企业的司法协作新模式,让异地诉讼累、诉讼难的问题得以解决,减少不少企业主诉讼时间成本。

良好的营商环境需要法治护航。去年10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法院同步开设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诉讼服务专窗,并配备专用移动终端、扫描仪等设备,指定专人负责对当事人就近提起的民商事案件、强制执行案件等申请提供即时跨域立案服务,让打官司不再难;而三地的检察机关,更是创新涉企案件“程序性事项异地代办”、“一网通办”机制,减少审批层级和涉案当事人三地奔波之苦。

在三地一体化司法协作模式下,法官跨行政区域查不到当事人信息的问题也将被解决。厉昱中介绍,汾湖法庭将加快实现数据互通互联和三地区内办案协作、诉讼服务“一网通办”,解除办案中的数据共享阻碍。“目前,已经开发完成执行案件的工作平台建设。”

同样,三地跨行政区域数据壁垒的打通,也给社会治安治理按下“快进键”。

吴江汾湖派出所,东临上海、南接浙江,管辖区面积96平方公里,交通运输密、外来人口多、警情基数高,基层治理复杂。为此,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三地公安机关打通数据互查、互通、互调渠道。

“在社会面数据上,我们打破数据交换壁垒,推动汽车租赁、商场购物等80类社会面数据批量共享。”吴江汾湖派出所民警介绍,下一步,还将争取上级支撑,在内网权限融合上实现共享,推动实现“三地系统精准互查”。

“以前,办案要借调外地视频监控,民警必须亲自跑一趟,费时费力,也有可能延误办案时机。”吴江公安民警李忠琪说,现在视频实现共享后,民警能随时调取监控,不用专门跑一趟,提高了办案效率。

共商共建“微”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民幸福感

在上海,与成片现代化楼宇并存的,还有大量老旧小区。在那里,设施老旧、缺少管理,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尤其是在二级以下旧里集中的中心城区杨浦区,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高涨,考验着当地政府的治理智慧。

如何更好地改造、治理城市老旧小区?位于杨浦区江浦路街道的辽源花苑,给出了一个答案。

辽源西路190弄、打虎山路1弄、铁路工房,曾是三个相互独立、仅有一墙之隔的小区,平均房龄超三十年,设施老旧,居住其中的群众生活不便。为改善小区环境,2015年起,在杨浦区首创的“社区规划师”制度的助力下,杨浦区房管局联合江浦路街道开展了“三区合一,一脉三园”的更新改造。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三个老旧小区破墙合并,更名“辽源花苑”,展现新颜、焕发新生。

如今走进辽源花苑,横亘在三个小区间的围墙被拆除,腾出的几百平方米的公共空间被打造成社区中心花园;楼房外,之前暴露的管道、电线以及架空线路等实现了管网入地;房屋内,社区规划师根据每家住户情况单独设计不同装修方案;小区内设立社区睦邻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站,方便居民娱乐、就医……

“在小区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把共商、共建贯穿始终。”上海市杨浦区江浦路街道五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虞净说,在小区改造方案征询阶段,居民的顾虑和反对声音不少。为了助推改造,居民区党总支引领“三驾马车”同频共振,成立以业委会成员、物业公司代表、党员、楼组长、志愿者等组成的自治团队,开展居民意见征询和矛盾调解等工作,真正实现让每一个居民为小区改建出谋划策。

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陆勇峰,是辽源花苑更新项目的一名社区规划师,他全程参与了小区的改造项目。他说,“我们可以提供专业的设计方案和理念,如果想居民满意,就离不开全周期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参与这个更新项目,陆勇峰最大的感受是:居民参与社区改建,不仅加深对社区的了解,还培育了他们社区自治意识。

随着小区之间围墙的打开,辽源花苑居民的自治意识也在“破墙”。2018年5月,辽源花苑实现了统一物业管理。居民区党组织牵头成立“辽源花苑党群议事会”,议事会成员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邀请居委会、物业公司负责人一同参加,梳理管理漏洞,并督促物业公司进行整改,小区管理成效因此大大提升。

“从打破物理围墙到打破心理围墙,再到打破治理围墙,现在看起来很容易,其实难度很大。”上海市社会建筑研究会副会长罗新告诉记者,辽源花苑通过楼道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的“三微治理”,大大提高了社区治理效能,也彰显了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的施政智慧,以及社区治理的时代性、科学性。

2011年至2019年,上海杨浦区累计完成旧改37000余户,目前还有成片二级以下旧里57多万平方米,其中滨江仍是旧里最为集中的区域。今年,杨浦区将继续推进滨江区域部分街坊旧改工作,预计惠及居民9500余户。

多元化矛盾调解,打造“国际化”治理样本

浙江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来自世界各个国家的商人贸易、生活于此。兼顾当地居民多种多样的合理诉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是义乌基层社会治理的施力方向。

频繁的国际贸易往来,难免发生矛盾纠纷。近年来,义乌遵循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的目标,搭建市镇村三级矛盾调解中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在义乌市区,联合律师事务所开设法律服务专窗,直连海外律师解答跨国贸易问题,实现涉外纠纷迅速调;在外国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社区,开设服务专窗、建立劳动纠纷调解组织,实现矛盾纠纷就近调;在义乌六大贸易市场设立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站,集中受理市场采购中的矛盾纠纷,实现贸易纠纷精准调。

于此同时,义乌启用外籍调解员和新义乌人调解员,组建29支矛盾调解突击队,变“群众跑”为“跑群众”,主动上门调处化解纠纷,打造义乌国际化社区治理新模式。

“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为社区工作开展带来不少难题。”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坦言。

鸡鸣山社区,这里居住着74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余名外籍人员,因此被称为“联合国社区”。为更好服务他们,鸡鸣山社区充分利用外国人、外地人风俗相似、语言相通、情感相近的优势,筛选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客商代表、外籍医生等高知群体和资深翻译组建国际“老娘舅”队伍,参与涉外经济纠纷、中外组合家庭矛盾纠纷化解。

巴基斯坦商人阿酷,在义乌经商20年。现在,他不仅是一名成功的生意人,还是一名“洋娘舅”。阿酷说,“义乌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可以为这座城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5年前,阿酷自愿加入国际“老娘舅”调解团,开始他的矛盾调解工作。

2014年,有两名叙利亚人喝完酒后起了肢体冲突,一人被打伤后,打人者随即逃跑。几天后,这名伤人的叙利亚人被义乌稠城派出所民警找到。鉴于是外籍人员矛盾纠纷,民警也找来阿酷让其帮忙一起调解。那天晚上,阿酷花了三个小时与这两名叙利亚人交流,最后双方顺利达成和解。据当时的办案民警回忆,像阿酷这样的“洋娘舅”,帮着调解矛盾纠纷,不仅给境外人员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使得调解氛围融洽了不少。

截至目前,义乌市依靠矛盾调解突击队化解涉外、涉新义乌人纠纷9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今年以来,外籍志愿者民情民访代办队累计代办民情民访事项5140件,实现矛盾纠纷化早化小。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