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吉林梅河口: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2020-10-13 09:33:24  来源:人民网

乡村振兴既要对思想“铸魂”,也要环境“塑形”。近年来,吉林省梅河口市用乡村文化凝聚人心,通过提升村容村貌和举办文化活动,将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乡村振兴的“硬支撑”,走出了一条文化先行的乡村振兴新路。

以文化人 树立崇德向善好民风

走进曙光镇东太平村,村民的院墙上画着各种各样的水墨画,仿佛诉说着村庄的故事。

在梅河口乡村,各村屯通过挖掘当地历史、民俗等文化资源,在村屯院墙绘制特色文化墙,展现传统文化,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东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刘德才说,这些“会说话的墙”,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自觉抵制赌博、迷信等低俗文化。

家住进化镇通河村的李春生以前总往村里的食杂店跑,看小牌、打麻将成为他和村民们的日常消遣。近两年,村里通过村规民约和弘扬传统文化,逐渐形成了向上向善、勤俭持家的氛围。现在,村里食杂店没有了聚众打牌的村民,赌博迷信、大操大办的现象也没有了。

这几年,梅城好人、好婆婆孝媳妇、最美家庭等十几个“争当文明先锋”系列活动在梅河口相继开展,涌现了一批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先进典型。

康大营镇农民孙善英自费购买了一台退役消防车,义务救火200多场;湾龙镇莲河村村民徐淑琴抚养自闭症孤儿14年,让其接受与正常孩子同等的教育……在梅河口乡村,这些普通农民的事迹家喻户晓,成为大家宣传学习的榜样。

以文富农 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在山城镇河南村,朝鲜族的特色民俗房别具一格。

这两年,河南村把朝鲜族文化作为乡村产业发展的特色,打造“民宿 养老”产业,不仅成了周边村屯不少老人的养老“胜地”,还成为众多游客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山城镇党委书记关学义说,挖掘乡村生态休闲、历史文化价值,发挥乡村本土文化在推动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极大激发了乡村发展活力。

双兴镇是远近闻名的木耳之乡,全镇年产木耳近300吨。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农民的利润空间变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创新挖掘木耳文化,办起了“木耳文化节”“木耳采摘节”,配以各类民俗歌舞表演,吸引周边县市游客慕名而来,增加了木耳产业的附加值。

梅河口市还以地域文化为特色打造宜居东太平村、七彩高杨树村等14个以文化体验、民俗休闲为特色的文化旅游民宿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以文惠民 日子越过越甜

只要天气好,每天晚饭后,曙光镇曙光村村部便是一派热闹景象。休闲长廊里村民在拉家常,广场上男女老少扭着秧歌。村民何长海说,文化生活丰富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山城镇,当地村民在生产劳动之余组织起龙灯队,丰富业余生活。“我们这支队伍有20多人,大伙儿聚在一起,以舞龙灯为纽带,表达对生活安康、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农民丁金仁说。

李卢乡文化站站长任福清最近正忙着组织当地文艺团体到各村屯开展文化活动。任福清说,当地有不少文化志愿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农民文化节、秧歌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他们的工作也越来越忙。

送文化、送演出、组织比赛……现在,梅河口市组建农村文化志愿服务团队20多支,文化志愿者近万人,每年组织乡村文化活动和文艺比赛上千场。(记者 薛钦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