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重庆易地扶贫搬迁后扶政策体系逐步形成

2020-10-10 09:22:23  来源:重庆日报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25.2万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全部入住后,后续扶持怎么办?10月9日,记者从重庆市发改委等部门获悉,重庆已逐步形成资金支持、产业支撑、就业帮扶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帮助搬迁贫困户平稳过渡、逐步能致富。

“从今年开始,全市的易地扶贫搬迁就进入了扫尾阶段。”重庆市发改委地区振兴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到2019年底,重庆市易地扶贫搬迁还剩下11个未完工的集中安置点项目和20个安置点配套设施项目。今年2月下旬以来,这些项目全部陆续复工,至6月15日全部完工,438套房屋全部达到入住条件,贫困户已全部搬迁入住——至此,重庆市“十三五”搬迁任务25.2万人已全部实现入住。

但是,“搬得出”只是第一步,如何稳得住、能致富,才是最终目的。今年以来,重庆市将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作为重要的扶贫专项行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首先是在资金上给予保障。今年5月26日,重庆市印发《重庆市“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办法》指出,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应按程序安排用于建档立卡搬迁群众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包括扶贫车间、产业园区、设施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安置点必要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护处理,直接关系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的配套设施等。

其次是强化产业后续扶持支撑。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牵头,重庆市继续推进扶贫产业发展,覆盖搬迁贫困户1.66万户6.27万人。

再次是全力做好就业帮扶。重庆市出台相关文件,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措施,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就业贫困劳动力10.16万人。同时,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结合搬迁户意愿精准组织劳务输出,引导搬迁户外出就业7.25万人。此外,开发公益性岗位过渡性安置搬迁贫困人员1.35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搬迁贫困户怎么融入新社区?重庆市民政局深入调研后提出,新成立的安置社区,要健全便民服务中心、警务室、卫生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站)、文化活动室、菜店(平价超市)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其他集中或分散安置社区,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每百户居民拥有综合服务设施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补足面积,完善功能,满足服务需求。

搬迁贫困户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怎么衔接?重庆市人社局、市医保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积极全面落实搬迁群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有关政策,纳入养老保险17.5万人,纳入医疗保险23.33万人,实现“需保尽保”。同时,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临时出现生活困难的人员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累计开展救助3.8万人。

在降低生活成本方面,重庆市发改委印发相关文件,从落实配套设施建设支持、“菜园地”、水电气优惠、社会保障、出行保障等5个方面对搬迁群众给予政策支持,特别是对于采取集中供水、供气的搬迁贫困户,在用水、用气费用上给予20%的优惠,搬迁贫困户的生活用电按到户电费的80%结算。

种种政策措施,让搬迁贫困户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我现在有事做,有钱挣。”刚搬进集中安置点不久的云阳县后叶镇后叶社区脱贫户黄厚春告诉记者,自己不仅住上了新房子,还获得了社区统一安排的公益性工作岗位,主要负责集中居民点小区的物业管理,每月工资850元;在黔江李家溪安置点,爱跳舞的搬迁贫困户王素琼担任了社区文化组组长,经常组织居民开展文化活动。

据了解,下一步,重庆市将继续做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治理和不动产登记等专项政策落实,全面保障贫困户的衣食住行,以及他们在健康、安全、知识、文娱等方面的需求。

重庆日报记者 颜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