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致力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

2020-09-23 09:08:33  来源:重庆日报

8月底,重庆市教委发布《关于2020年重庆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遴选结果的通报》,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实施的“区域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策略和实效性研究”获评市级重点培育项目,该研究成果还荣获2020年大渡口区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荣誉背后,是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在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厚积薄发、研精覃思。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多维一体,教育大渡”理念的引领下,大渡口区把思政课当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以区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进行了区域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的一系列实践探索,构建了“六大策略体系”,为“扣好第一粒扣子”穿针引线。

思想先行

找准思政育人新时代定位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如何布局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如何切实保证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落地落实,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大渡口区看来,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区域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的第一步是要厘清思路,从战略上、方向上“把好舵”“立好帆”。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大渡口区认为,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核心要求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培养目标。”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人表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内外思政育人体系缺乏一体化和系统化,存在教师队伍兼职率高、稳定性低,课程应试性强、时效性弱,教研培训缺乏专业支撑力,重智轻德等问题。

基于这样的认识,大渡口区牢固树立“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的意识,以“区域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策略和实效性研究”为契机,从区域全局高度定位,从厘清思路到体系建构、实践探索、凝练总结全过程建设,从统筹协调、资源整合、队伍打造、课程建设、实践创新等维度全方位推进。

区域协同

夯实中小学思政育人根基

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功夫在课上也在课下,责任在校内也在校外。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在区委、区府的领导下,在区教委的直接指导下,创建了以“区教师进修校——区思政课研究与指导中心——中小学校”为主体,构建了以学校教育、基地教育、社区教育、家庭教育等共同参与的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研制配套制度,健全管理服务体系。

内容上,统筹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统战教育、法治教育、感恩教育、家庭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政育人元素,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创立了区域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两翼、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新理念。

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大渡口区通过组建专业队伍、创新教研路径、强化科研引领、分层跟进培养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结合、社会各方协同配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形式上,一方面,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深度统整资源,健全“1+2+X”课程体系,在国家课程和地方必修课程之外,指导全区各中小学结合自身特色,开设如《中国共产党党史》《统战知识教育》《我们的榜样》《我们的节日》等选修课程。通过创建资源库、开发“中小学在线思政微课程”、开通“大渡口思政”公众号等,丰富思政课程资源。

另一方面,大渡口区教师进修学校系统构建了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感性活动与理性活动有机统一的思政实践教学模式。先后开展了“思政论坛”“思政教师演讲”“思政优质课展示”“主题班会评选”“爱国主义教育优质课例推送”“法制征文”“征集优秀家训”等丰富多彩的思政实践活动,强化思政实践教育。

如今,大渡口区中小学思政课整体推进成效显著,不仅实现了中小学思政课育人全覆盖,而且思政课程正逐步向体系化、精品化迈进。大渡口区思政课建设推动了区域内中小学“三全育人”健康发展,研究成果在四川、新疆、内蒙等地推广使用。

谭茭 赵刚 覃燕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