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南川:“三社”融合汇聚乡村振兴新动力

2020-09-15 15:13:01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走进重庆南川区大观镇金龙村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片的标准化的精品蔬菜种植大棚颇为壮观,营养袋栽培的绿油油的黄瓜藤蔓正处于挂果期,现代化的灌溉系统、环保粘虫板随处可见。

“我们通过‘三社’融合,产销有效对接,融资渠道更加快捷方便,提升了蔬菜基地的硬件水平,并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规模、品牌、效益均大大提升。”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国强高兴地告诉记者。

滕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南川“三社”融合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区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农商银行)“三社”融合发展模式,聚集土地、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多种要素,形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生产、农村金融协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 南川区供销社主任冉茂莲在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调研“三社”融合发展情况

壮大现代农业生产主体

南川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条件充足,但农村的市场主体普遍发育不完善,需组织协调整合各种资源,“三社”融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壮大起来的。

“刚种蔬菜时,因为不懂技术和市场行情,跌了几个大跟斗。”姜国强回忆起合作社初创期的情景,满是心酸。第一年,他种了10多亩苦瓜,由于选择品种不当,种出来的瓜型和口感差,又正好碰上本地苦瓜集中上市,亏了10多万元。种苦瓜亏了,姜国强第二年改种番茄,然而由于市场信息不灵通,造成番茄集中成熟,根本卖不过来,只好亏本甩卖,这年又亏了好几万元。

南川区大观镇供销社了解情况后,将其纳入“三社”融合示范社,发挥供销社在种子、肥料、市场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建议他发展精品反季节蔬菜,指导他将科技融入农业,引进精品蔬菜品种,并采用山东和浙江的精品蔬菜种植模式,采取现代滴灌、生物防虫、水肥一体化等现代农业技术,蔬菜品质大大提高,市场供不应求,合作社发展迅速,有效整合周边农业产业基地1100亩土地,发展丝瓜、西红柿、黄瓜、秋葵等错季蔬菜,帮助周边100多户群众增收3000~5000元。

“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的核心是激活农村经济,关键是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南川区供销社主任冉茂莲强调。

据了解,南川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00余家,但质量参差不齐,小、散、弱问题和“空壳社”“挂牌社”现象仍然存在,带动辐射力普遍不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南川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三社融合中的带动作用、牵头作用、龙头作用, 从34个涉农乡镇、街道择优选取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三社”融合发展的试点示范单位(其中示范亮点4个),积极探索在组织上、利益联结机制上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社深度融合的方法路径,确保“三社”真正“融起来”。

为此,南川区供销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加强规范化管理,重点围绕南川特色农业产业培养一批有基地、有优势、有技术、有品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通过三社融合,对社员开展了生产资料统一采购,蔬菜统一销售等服务,解决了社员的后顾之忧,增强了合作社的凝聚力和社员对合作社的向心力。”南川区大观镇供销社主任李生长说。

▲ 南川区供销社主任冉茂莲在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调研“三社”融合发展情况

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

又是一年板栗丰收时节。日前,记者在位于河图镇骑坪村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看到,板栗树枝头已是累累硕果,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

在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板栗产业加工基地施工现场,工人正忙碌而有序地作业。目前,该项目由南川区供销社扶持建设,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室内装修、附属设施正加快推进,预计10月正式开业运营,届时将通过开展农事体验等丰富多样的乡村活动、销售特色农产品、制作销售乡村工艺品等方式,丰富乡村旅游活动,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此外,加工基地设有板栗的粗加工、精加工、展示区等,板栗挑选、剥壳、板栗制品加工、预包装等环节均可在此完成,既方便游客参观,也可带动周边板栗种植户增收。

“游客将在这里体验板栗从树上摘下到加工成各种美味的过程,同时借助供销社线上线下展销平台,将板栗从基地直接送达客户手里。”南川区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先曼介绍说,“我们将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入手,结合三社‘融合’,打造功能完善的绿色板栗村。”

▲ 大观供销社农特产品供销超市

南川区供销社充分发挥在农产品流通服务方面的能力,引进“村村旺”电商服务平台,已有方竹笋、古树茶、南川米等5种南川特色产品、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入驻平台,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示展销和产销对接活动,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加强与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加工企业合作,拓宽大宗农产品销售渠道。

南川是重庆茶叶产业三大综合示范区之一,是国家有史以来的优质茶叶基地,却因规模小、市场窄,好茶卖不起好价。“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供销社的渠道、资金、政策等优势,加强技术突破、积极宣传、拓展渠道,产销规模持续增长,品牌价值不断成长。生产的大观牌金佛玉翠、大观牌老树红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尹刚介绍说。专业合作社发展了,产业起来了,老百姓实惠得到了,乡村经济也就活了。

2020年,南川区供销社向上争取农村“三社”融合发展资金428万,重点扶持南川区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展销中心建设、云绿茶叶自动化分装生产线新建项目以及重庆市南川区木凉农副产品收购网点建设等9个项目,促进农副产品流通,助推产业发展。大观供销社参与的金佛山大观园农特产品展示展销项目、供销超市、供销酒店,跟畔园猕猴桃专业合作社、云绿茶叶专业合作社等24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产销关系,跟重庆“国之旅”旅行社建立了“乡村一日游”合作关系,每天接待游客200人左右。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带动就业40人以上,解决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年助农增收100万元以上。

▲ 腾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姜国强在察看黄瓜生长情况,该社通过“三社”融合发展不断壮大

破除农业产业发展融资“坚冰”

“目前金融机构的贷款以抵押、质押和担保贷款为主,农民及合作社依靠合格贷款抵押物贷款的比率较低,我们以三社“融合”为契机,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融资困难的经营主体,推广普惠金融服务。”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南川支行行长李欢指出。

南川区供销合作社与农商行联合加快开展“三社”融合发展的金融服务规划、信贷产品创新等业务合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等服务。2020年5月底,南川区出台制定了《南川区“惠农贷”管理办法(试行)》,区供销社农服中心与农商行共同签定了《南川区“惠农贷”业务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农商行南川支行及石银村镇银行向畔园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启刚蔬菜专业合作社、明泽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腾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发放贷款1052万元。

“为了带动更多的贫困户通过种植蔬菜走上致富路,合作社决定新增建几个大棚,设备购置和土地整治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然而,合作社却因资金短缺无法实施计划,想贷款又缺乏足值抵押物。”启刚蔬菜合作社负责人王启刚有段时间睡不着觉。

南川区小河供销社了解启情况后,通过农商行向其发放“惠农贷” 35万元用于蔬菜大棚修建、设备购置、土地整治等,直接解决8户贫困户就业,带动农民增收10万元/年,增加贫困户收入3万余元。

冉茂莲称,过去缺少抵押物导致的贷款难,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生产的瓶颈。“三社”融合发展起步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则有望依托供销社和重庆农商行的合作,逐步缓解贷款难题,同时贷款成本也逐步降低。

▲ 图个吉栗板栗专业合作社板植基地,该社在“三社”融合发展中畅通线上线下产品销售渠道

畔园猕猴桃股份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与大观供销社建立了长期服务合作和产销对接关系。在推进“三社”融合发展工作中,供销社积极与金融机构衔接,为合作社做好融资服务,今年畔园猕猴桃股份合作社获得了本地商业银行授信180万元;同时实现农民务工工资+土地租金+股金分红等多元化增收,形成社员与合作社共赢的生产发展模式;吸纳周边农户100余人长期或短期务工,年务工收入2500~30000元不等,入股成员每亩可获得500~1000元的土地股份分红。合作社先后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重庆市精准扶贫示范基地、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现代青年农场主)创业孵化基地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冉茂莲表示,南川区供销社下一步将推动“三社”融合由“点”到“面”不断扩大,让更多群众共享改革红利,紧紧围绕供销综合改革及发展核心目标,通过新型供销基层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构建供销双线运行组织体系,使其成为农村连接城市的桥梁,逐步引导农户走上农业现代化生产道路,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和联合社,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网络销售终端的控制能力,实现供销合作与集体经济联动发展,助农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记者 刘早生 李朋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