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斤以下的瓜怎么办?这个还不在少数哟,不收好可惜嘛!”“这只是第一批的要求。你放心,我保证把地里的瓜收干净。”8月14日,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桐楼乡桐木村7组,杨忠来到赵昌信的蜜本南瓜种植地,查看南瓜成熟情况,并就如何做好第一批采摘提出要求。听到只收购4斤以上南瓜,赵昌信有些急了。
2020年,在杨忠的带动下,赵昌信种了10亩蜜本南瓜。受前段时间持续降雨影响,南瓜长势比往年要差一点,个头不大,产量不高。“如果收购还挑大个的,损失就不得了啊。”赵昌信说。
在听到杨忠肯定的答复后,赵昌信信心满满。“只要他说了,那就没有问题。”赵昌信说,杨忠很实在,从来都是说话算数,跟他一起发展产业很稳当。
像赵昌信一样,今年在杨忠的带动下,当地50多户村民种植了蜜本南瓜,共计1300多亩。其中,杨忠自己种植了500多亩核心基地。种子、肥料、技术、销售都由杨忠负责。“我们就出点力,种好、管好就是了。”赵昌信说,南瓜种植本来就是“懒人庄稼”,现在杨忠承担了大头,负担就更小。
杨忠是桐楼乡桐木村1组村民,今年49岁。在乡亲们眼里,杨忠“特别不容易”:20多年前在外务工时不小心将左手压断,从此落下了残疾;2014年,当时15岁的大儿子突发疾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前前后后花了30多万元医药费;2017年,妻子患子宫肿瘤,需要长期住院治疗,欠了不少债务······几场变故,杨忠的家庭因病、因残致贫,成为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帽戴着不光彩,只有想办法找出路,日子才能好起来。”妻子、儿子需要照顾,外出务工不现实,杨忠决定拾起“老本行”——种庄稼。
在桐木村,大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村里有很多撂荒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杨忠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种植业,先后探索发展了青菜头、玉米、蜜本南瓜等种植。既照顾了家庭,又搞好了产业发展,2018年,杨忠一家成功脱贫摘帽。
在乡亲们眼里,杨忠“特能干”,产业从最初的50亩,到200多亩,到800多亩,到如今的1300多亩,杨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种植的品种越来越适合当地发展。通过青菜头、玉米、青蒿、蜜本南瓜在当地发展的对比优势,杨忠选择了产出效益更高的蜜本南瓜。
“这个产业劳动力要求不高,耐运输和存放,很适合我们这里发展。”杨忠说,在前几年成功实践的基础上,他综合当地的土地资源、劳动力结构、交通运输等条件,选择蜜本南瓜,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我有信心带动村民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
2020年,因雨水多等天气原因,当地蜜本南瓜生长受到一定影响。杨忠说,虽然前期遇到一定的困难。但是,按照目前测产,预计总产量5000吨、总产值250多万元,收入可观,还是喜获丰收。
从建档立卡贫困户“变身”种植大户,成为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杨忠身残志坚,从“独手”变成致富能手,村民们无不为他竖起大拇指。杨忠说:“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勤劳肯干,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
近段时间,正是蜜本南瓜采收的旺季。指导农户采收、协调车辆、组织搬运······杨忠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每当装满一车,看着车辆缓缓驶出南瓜地,杨忠总是说:“虽然种植很辛苦,这一刻,心里面是甜的。”
(作者单位: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