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马陈静:以“融媒体+乡村旅游”助力脱贫攻坚

2020-07-30 10:50:03  来源:重庆日报

借助融媒体传播媒介,发挥抖音、直播带货等多渠道优势,配合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大程度提升受众感知觉敏感度,同时结合重庆丰富的地理资源、饮食特色、乡村旅游优势,从感、知、体三维角度引起受众的关注及共鸣,达到更为完善的线上线下强势营销效果,助力脱贫攻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是在我国扶贫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关键一年。近年来,重庆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发展乡村全域旅游。乡村全域旅游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突出作用,有效地拓展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融合,增加了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助力了脱贫攻坚等工作。重庆贫困地区乡村全域旅游现在发展模式主要有高科技农业园、农家乐、自然生态园和人文古镇四类发展模式,这些模式在扶贫工作上成效明显,完成了从“观光”转型至“休闲”,从“农家乐”转型至“休闲度假村”模式。在脱贫攻坚最后阶段,如何将扶贫工作推向更深维度,巩固扶贫成果不反弹,还需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利用融媒体技术,因地制宜,深度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进扶贫工作。

发挥媒介优势,赋能助推发展。重庆各区县发挥了乡村旅游优势,打造了特色旅游城市项目,在推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区县之间同类竞争激烈、科技含量不高、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重庆现有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不断改革更新所带来的网络技术赋能。线下“融媒体”传播技术,在过去传统媒介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的协调联动作用,更容易实现“资源互通、内容兼容、宣传互动、利益相生”的媒介功能。借助融媒体传播媒介,发挥抖音、直播带货等多渠道优势,配合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更大程度提升受众感知觉敏感度,同时结合重庆丰富的地理资源、饮食特色、乡村旅游优势,从感、知、体三维角度引起受众的关注及共鸣,达到更为完善的线上线下强势营销效果,助力脱贫攻坚。

深挖传统文化,增强产业优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作为意识形态重要内容,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目前,重庆的旅游业开发和特色农副产品推广主要局限在依托自然资源和地域特色基础上的有限开发,缺乏后续文化开发和文化意蕴深植。大量的原生型旅游景点容易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无法支撑持续消费,存在对现有古镇文化产品的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化线上线下传播、民族文化的深层次挖掘等发展不够,古镇非遗文化特色和意义性不强等问题。民族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能有效助推经济进一步深化发展。挖掘贫困区县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深层次内涵,助力经济发展,在互联网传播效应下更能产生极大内生动力。以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赢得营销优势的“李子柒”文化传播团队为例,该团队成功地将中国乡村原始风貌、沉淀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原貌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视频、自媒体平台联合打造,展现在全国和国际受众面前,赢得较高粉丝关注度及流量经济收益。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给我们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借鉴。将特色产业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借由融媒体技术集视听说效果于一体的传媒载体,立体呈现给广大受众,以期增强产业特色发展后续强大动力,使中国和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带动扶贫主体内生式发展。

完善人才梯队,建设后备团队。重庆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富有传媒素养、专业发展背景、文化涵养较深的综合性人才团队的支撑,尤其是需要集合新时代媒介发展的快速性,发挥融媒体技术优势,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更加重视高校、企业、社会的联合育人功效,打造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模式。一是着力培养“大山孩子走进大山,教育脱贫带动扶贫实效”的扶智工程,使本土人才建设梯队更为完善。引导高校贫困生分析家庭和自身条件优势,普及科教兴农、科技创新、新兴产业创业、互联网+等创业意识和理念,落实贫困生返回故乡、扎根基层、狠抓实业,给予贫困生因地制宜就业创业规划项目以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二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扎根西部、爱国为民、勇于奉献等思想政治教育和相应激励机制保障,培植更多高校精英毕业后奔赴西部贫困山区,切实推动西部人才发展战略、科技兴农政策落地。三是结合新时代媒介发展的快速性和新颖性特征,立足融媒体技术优势,培育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梯队。结合现有的政府投入与农户基础相统一、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引导相统一、学校职业教育和企业实业需求相统一的要求,协调联动,共同培育具有新媒介科技的赋能、高传媒素养、农业和旅游业专业学科背景的,集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人才队伍。四是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彻底摆脱贫困,需要强化乡村人才振兴战略,搭建稳定的人才梯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重视高校、企业、社会的联合育人功效,整合高校贫困生就业、社会支持和企业落户发展三个维度资源,打造以高校职业能力教育为内核,企业实践创新能力培育、政府政策资金帮扶的教育扶贫模式。这既需要高校毕业生的主体参与,也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更需要企业在当地的落户发展。从“软激励”的政策刺激,到“硬制度”的法律保障,实现高校、政府和企业的三维度资源融合发展,帮助深度贫困地区实现内生式主体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9SKSZ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