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铜梁虎峰镇:扶贫路上不停步 多措并举促增收

2020-07-23 16:16:07  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7月22日上午,在铜梁区虎峰镇鼎茂农产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多位农民工正在流水线上加工大蒜,一片忙碌的作业景象。

“这个车间是镇里引进企业,建起的扶贫车间,在30多位务工群众中有5位建卡贫困户,他们每天务工收入在80至100元左右。”正在扶贫车间调研生产经营情况的虎峰镇党委书记王咏忠说。

40.png

虎峰镇是一个有近5万人口的大镇。全镇的204户建卡贫困户经过区镇村的用心用情帮扶,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并于2019年底全部摘掉了贫帽。

“建卡贫困户虽然摘掉了贫帽,但这只是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他们要实现稳定增收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努力。”王咏忠说,对于扶贫工作,虎峰镇丝毫不敢松懈,不断增添具体措施,让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加上就业扶贫、消费扶贫,集体经济带动扶贫,让贫困户的荷包鼓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

41.png

“造血式”产业扶贫,有利于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虎峰镇积极帮助有条件的建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和项目,并通过干部入户面对面宣传、发放宣传手册,帮助118户建卡贫困户成功申请到200多万元小额扶贫信贷。为了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镇里还有针对性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的科学种养水平。

42.png

水鸭村建卡贫困户冉廷友过去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虎峰镇人大主席、帮扶责任人黄开荣通过交心谈心,使冉廷友坚定了增收致富的信心,利用小额扶贫信贷发展养鸡业,现在年收入上万元。

“当初,我生怕鸡养起来了,却卖不脱。镇里的干部帮我联系买主,养大一批,卖掉一批,还不够卖,我在家门口就找钱了。”冉廷友说。

记者在冉廷友家看到,他家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建起了一栋三间的新房,大门外院坝被硬化了,自来水接进了家里水缸,水泥公路从他家门口穿过,空调、冰箱、彩电等一应俱全。

44.png

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水鸭村7社建卡贫困户朱庆海饲养鸡鸭增加收入。今年,他家又建起了猪舍,养了6头猪、20多只鸡、40多只鸭,还种上11亩庄稼,成为该镇脱贫致富先进典型。

“我算了笔账,到年底,到手的钱将近3万块。”谈起发展产业增收,朱庆海感慨地说,党和国家的政策这么好,只要舍得干,我们贫困户一样可以过上舒心的小康日子呢。

虎峰镇通过消费扶贫让贫困户的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快、卖得好,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镇里对建卡贫困户发展的产业,组织对口联系单位、镇商会等企业和机关食堂优先采购,还发动机关干部发展“后备箱”经济,把农产品捎带进城,让贫困户收获真金白银。

46.png

记者在虎峰镇扶贫办公室看到,在一份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需求台账表册上面,记载着贫困户发展产业的项目、数量,联系电话、产品销售等情况,一目了然。今年以来,虎峰镇消费扶贫的金额达到11万多元。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虎峰镇通过摸排,全面掌握了贫困户的就业需求,把无一技之长,又缺乏创业条件的21位建卡贫困户优先安排到护林、保洁、环境等公益性岗位上,保证其生活无忧。同时,安排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介绍贫困户外出务工。目前,全镇务工的贫困户达到250多人,他们每人每月有了稳定收入。

47.png

天锡村建卡贫困户刘光发自从到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有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这让他重拾起对生活的信心。“现在好啊,家里也照顾到了,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刘光发说。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这一工作在虎峰镇得到有效推进,各村因地制宜建起花椒、药材、水果、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全镇22个村都成立了股份合作联合社。同时,虎峰镇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各村发展包括贫困户在内的产业扶贫项目,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三位一体的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除通过土地入股保底分红、优先吸纳贫困户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外,还参与集体经济纯收入的分红。

在回龙村,优质柑橘、李子树横竖成行,布满几个山坡。村党支部书记冉顺江说,这700亩果林是按照“村集体+合作社+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村民”的模式建起来的,贫困户除参加分红外,还被优先安排在合作社务工,每天有50元收入。

“下一步,我们镇将继续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多渠道促进贫困户增收。”王咏忠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我们不留后路,不存侥幸,背水一战,坚决克服麻痹意识和松懈思想,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以善作善成的实效确保小康成色。(通讯员赵武强)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