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后进村”变身乡村振兴“样板村”

2020-07-23 15:08:27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

——记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三年美丽“蝶变”之路

堰塘村变了。从一个“后进村”到“精品村”,从一个脏乱差的村建设成为“城市后花园”。“去堰塘要不要买门票?”一时间竟成了不少市民热心打听的话题。

堰塘村,位于重庆市武隆区城郊,海拔700-1000米,村域面积5.72平方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440户1570人。

2018年以前,堰塘村是“一穷二白”的贫困村,捧着“金饭碗”过着紧日子。直到2018年迎来撤镇设街道,靠着上级支持、支部引领、书记带头、党员示范、能人带动和群众参与,村第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到2019年底,实现了贫困户全部脱贫,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开始迸发勃勃生机。堰塘村一跃成为了全区有名的精品村、示范村。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

“只有落后的班子,没有落后的群众。”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用村民的话说,就是因为有了能干肯干、一心想着发展、想着群众的村党支部领导班子,堰塘村才得以发展。而堰塘村党支部班子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支部的力量非常有限,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完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发挥党支部的引领和激励群众作用,必须把全村29名党员拧成一股绳。

具体该怎么做?村支“两委”一方面学习贵州塘约村的成功经验,一方面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商讨,由村党支部倡导下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没有村民入股也不行。为使村民携“资产”入户,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村民理事会,党员包干到户做村民工作,鼓励村民以资金、自有土地等形式入股。

村民们纷纷响应入股后,每月不仅能够得到工资收入,还能得到合作社利润的分成。年终,村支“两委”按照合作社30%、村集体30%、村民40%的收益分配模式进行分成,形成了村集体、合作社、村民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怎么发展壮大产业?堰柏路这条产业路必不可少。堰塘村支“两委”一班人多次召开村支两委会、党员大会、一事一议群众会,逐一入户走访广泛征求意见后,村支“两委”干部说干就干,白天跑单位、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晚上回村里又同路面涉及占用山林土地的农户讲政策、聊前景。项目建设开工后,村里的党员干部更是蹲点监管施工安全和公路质量,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收兵的闯劲,堰柏路于2019年春季顺利通车。

有了这条产业路,目前全村发展荷花150亩,小龙虾50亩,林果种植2000亩和接待用房20户,预计年产值900万元以上。

▲ 堰塘村荷花基地(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供图)

从一个“后进村”到“精品村”,堰塘村坚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实现农村经济有效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路径。村党支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1+3+20”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建设,即1个乡村旅游接待中心、3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20户星级农家乐,进一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

铺就致富路 共同奔小康

2018年12月,云南建水的客商李跃华来到堰塘,在村里走了一圈后,当即决定把七彩陶生产车间建在这里。李跃华很是激动地说:“我在武隆看过那么多的村,堰塘村是我最满意的!它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陶土资源丰富,是七彩陶艺项目最合适的落户地。”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在签订合作协议后,七彩陶艺项目正式落户堰塘村。

农房变厂房,在堰塘村烧制的第一炉七彩陶开窑时,引发了围观群众的阵阵惊叹,大家都难以置信,平淡无奇的泥土居然变成了流光溢彩的陶瓷。自此,堰塘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七彩陶艺村。陶艺制作项目入驻后,不少村民自发学习,参与陶艺制作,成为了“产业工人”。

除了引进陶艺工坊,堰塘村还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旅融合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整合产业优势资源,引导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塑造以瓜果采摘、龙虾垂钓、陶艺制作、滑翔伞飞行、山地摩托骑行、农家乐用餐、民宿住宿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品牌。一幅幅乡村旅游风景图,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堰塘景区”“城市后花园”。

结合自身区位优势,乡村旅游成为了堰塘村的“香饽饽”。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800元。村集体经济组织还为入股村民颁发股权证书,股份可继承、转让、赠与。每年12月20日前核算利润,按股分红,12月30日前分红到位。目前全村共有150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3户)参与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

政策好,收入增加了,乡亲们笑了。七彩陶艺项目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问题;贫困户陈建兵的“云南妹农家乐”仅“五一”劳动节期间就收入了3万元;贫困户罗来成租赁房屋给七彩陶公司,每年租金收入达5万元;贫困户文学军在村内销售水果、百货,不仅为村民和游客带来便利,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罗来超、王福兵、罗贤兵、郑小华、肖德英、罗银华等贫困户纷纷加入村集体成立的多莱劳务公司参与项目施工建设,每人获得的劳务收入均超过了2万元。

建设美丽乡村 沐浴和谐新风

以前的堰塘村,交通不便,基础设施差,底子薄。垃圾遍布道路两旁,村民庭院杂乱无章,菜地、牲畜无规划圈地……脏、乱、差的人居环境整治是村里亟须破解的难题。

2018年,从一套《堰塘村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诞生起,山东济南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道路改造项目、绿化项目在村里相继启动。

全村为做好精品堰塘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规划,加快垃圾收运,污水处理、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抓好道路硬化、村庄亮化、绿化美化等“三化”工程。

村里推行“1+3”管理模式,即党支部引领、理事会做主、村委会办事、监督委员会监督,把过去由党支部、村委会包揽的事务交由村民自主管理;建立党旗红先锋队,厚德堂调解队,平安哨护路队三支党群队伍,保证村内项目建设有效协调,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交通出行更加文明;成立农家乐协会、用水管理协会,通过建立诚信经营管理制度和按量收取水费制度,由党支部负责监督和检查执行情况,规范农家乐经营和用水管理。

村内建立村干部包组、党员与村民代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实施方案,召开人居环境整治动员会,各村民小组划定责任区域,成立环境整治攻坚队和党群志愿服务队,让农户签订家庭文明卫生承诺书,进行庭院自治。

农村垃圾分类是难题。村里按户分发分类垃圾桶,向农户指引、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意义,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帮助村民树立垃圾分类的理念,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垃圾分类理念融入家庭;按照“五户一桶”的标准,放置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桶;设立五处垃圾分类集中处理点,避免垃圾无序乱丢;招募5名公益性岗位每天定点清运,细化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堰塘村先后开展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启动仪式,全区“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暨“美丽家园巴渝巾帼行动”启动仪式等,为街道全面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营造了良好氛围。

“老百姓生活富裕了,但如果思想跟不上,好日子也未见得一定能过好。”村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说道。在崇德向善引导方面,村内设置村民评比红黑榜,树立卫生标杆村与典型农户,通过村民理事会评选出以孝、贤、洁、序为主的“芙蓉之星”示范户共292户,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循序渐进改变村民思想,自觉维护良好生态环境。

▲ 堰塘村美丽村容(武隆区芙蓉街道堰塘村供图)

今天的堰塘,公路两旁干净整洁,菜地、牲畜圈地规划别致,人居变洁居,垃圾乱丢乱扔现象不见踪影,村民自觉遵守垃圾分类,农村环境焕然一新。未来,堰塘将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贯穿工作始终,长期坚持“三清一改”为重点内容,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颜值”,助力乡村振兴。

城乡统筹发展网记者 胡霜玉 特约通讯员 李丹青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