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3-61520695 举报电话:023-61520697

重庆:推进“百日大会战” 啃下“脱贫硬骨头”

2020-07-16 14:21:44  来源: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  作者:李朋 胡剑波

——专访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

2020年2月,随着城口、酉阳、巫溪、彭水四县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重庆18个贫困区县已全部摘掉贫困帽子,全市18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介绍,目前,全市未脱贫人口绝对数量不多,但仍是贫困坚中之坚,更是帮扶重中之重。

▲ 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在开州区调研,了解产业发展、“三变改革”及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情况

记者获悉,今年4月27日,重庆部署启动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将以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100个定点攻坚村为帮扶重点区域,以剩余未脱贫的0.8万户、2.44万人为重点帮扶人群,通过发展生产和帮助就业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继续动态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不久前,重庆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试点工作座谈会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推进现场会召开。记者就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总体情况、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 推进情况及下一步工作对重庆市扶贫办主任刘贵忠进行了专访。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重庆市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总体情况。

刘贵忠:2017年7月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重庆实际提出实施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战略举措。全市上下紧扣“两个确保”(确保深度贫困乡镇贫困人口识别、资金项目安排、帮扶措施落实更加精准,确保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不出问题)、“四个深度发力”(深度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深度调整 产业结构、深度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度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工作要求,聚焦18个市级深度贫困乡镇,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取得了明显成效,深度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农村产业结构、扶贫政策和扶贫机制落地见效、干部群众精神面貌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项目建设推进有力。18个深度贫困乡镇累计开工规划项目2145个,已完工1912个,完成投资75.11亿元,项目开工率、完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00%、88.89%、86.47%。其中渝东北10个深度贫困乡镇规划项目1072个,规划项目已全部开工,目前完工924个,完成规划投资42.1亿元,完工率和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86.5%、85.2%。

▲ 刘贵忠(左一)在黔江区指导工作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累计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15千米,172个行政村中已通客车153个。实施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小水电扶贫等水利工程项目489个,新修人畜饮水池1141口,5.8万贫困人口受益。大力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新建及改造配变301台,10千伏线路413千米,低压线路681千米。建成4G基站293个,实现4G网络信号全覆盖,87个行政村人口聚集区光纤覆盖。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18个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粮经比例从2017年初的9∶1调整为目前的2∶8,特色产业发展初见成效,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组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1个,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97个,引进龙头企业118家,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7000余户。落实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近1.8亿元,受益贫困户达6000余户。量身定制“产业扶贫保”,全面覆盖贫困人口产业发展风险,承保贫困户9803户, 已支付赔款24.17万元。发展扶贫车间20个,吸纳近200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

脱贫质量不断提高。18个深度贫困乡镇深度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810人, 实现91个贫困村整村销号,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的18.24%下降到0.36%。开发农村保洁、保绿、护林、护路等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贫困人员就业1736人。加大“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投入力度,义务教育阶段无失学辍学现象,贫困人口住院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贫困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安全饮水保障基本实现。

▲ 武隆区土坎镇清水村生态扶贫搬迁示范新村新面貌

“志智双扶”深入推进。18个深度贫困乡镇将扶贫工作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积极开展就业创业培训,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显著提升。通过健全村规民约,设立乡贤评理堂、成立道德评议会、组建村民议事会,全面开展脱贫攻坚“红黑榜”“五好家庭”等评议活动,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 在贫困群众中口口相传。

记者: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工作虽取得显著成效,但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仍然任务不轻、难度不小,对此您怎么看?

刘贵忠: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必须深刻认识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

一是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剩余贫困人口322户、958人,占全市剩余贫困人口总数的3.93%,其中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10个贫困乡镇共有剩余贫困人口232户、614人,占18个乡镇剩余贫困人口的64.09%,并且多为老弱病残,要在6月底前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任务不轻。

二是深度贫困乡镇攻坚期内政策、资源、人力等大量汇聚,实现深度贫困乡镇翻天巨变,攻坚期结束后,如何实现“换挡不减速”,需要提前谋划。

三是国外疫情大肆蔓延,疫情防控和对脱贫工作的影响还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下,全面完成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清零,迎接全面普查等工作难度不小。各深度贫困乡镇要对照规划目标,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完成各项规划目标任务。目前,市里正在研究制定《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专项评估方案》,我们将按照要求抓好落实。各乡镇要全面系统梳理工作成效、乡镇变化、典型经验,把脱贫攻坚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总结好、宣传好、运用好。

▲ 武隆区火炉镇保峰村蛋鸡养殖场

各深度贫困乡镇要在优先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试点工作,确保把脱贫攻坚中的好经验运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实现“脱贫攻坚不停步、乡村振兴百姓富”。

记者:据悉,重庆市自4月27日部署启动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以来,市委、市政府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联系区县,走村串户,了解定点攻坚进展、化解攻坚难题。市级相关部门与各区县同心同向、同力同行,采取领导包片、处室包区县等方式,主动对接、下沉督导、既督又战。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全市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推进情况。

刘贵忠:重庆在全市开展脱贫攻坚“百日大会战”,是向脱贫攻坚发起总攻的重要抓手。启动以来,各区县迅速行动,聚焦“六大”任务,在责任上补力、工作上补短、效果上补足,形成了一把手带头出战、党员干部尽锐出战、提升态势全线出战、严而有实挂图作战的“会战氛围”,会战的效果逐步凸显。

一是自查评估稳步推进。33个区县均认真编制了具体实施方案、逐项分解会战任务、配齐配强会战队伍、召开动员部署推进会议、培训政策业务。抽调人员75675人,组建自查评估工作组13467个,业务培训116025人次。截至5月15日,已自查评估村(社区)1292个,已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8.9万户,发现问题5745个,已整改3956个。

二是定点攻坚扎实有力。2020年以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已落实项目资金16.6亿元,安排项目673个,已完工295个。100个定点攻坚村整合资金3.03亿元, 安排扶贫项目357个,已开工309个。

三是问题整改加快推进。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65项整改任务中808个对象化问题已完成整改344个,完成率42.6%;国家考核指出的158个问题,已整改81个,整改完成率51%。应制定修改完善14 项制度,已完成8项制度。

四是书记遍访深入落实。截至5月15日统计数据,区县党委书记遍访贫困村1858个,占比96.62%,其中4月25日后遍访贫困村77个。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遍访贫困户431413户,占比95.08%,其中4月25日后遍访贫困户22505户。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444838户,占比98.82%,其中4月25日后遍访贫困户47327户。

记者: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百日大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请您谈谈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持续发力、狠抓落实?

刘贵忠:脱贫攻坚政策落实落细落小还有差距,少数地方还存在“死角”。一是“两不愁三保障”特别是饮水和住房扫尾方面还需加快进度。二是分村组建自查评估工作组、“两人同行”入户调查落实还有差距,目前入户走访只完成了约20%。少数区县自查评估力量统筹调配不足,有关业务培训还不够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自查评估进度和实效。三是严而又严、实而又实、细而又细的工作落实还有差距,一些地方问题导向意识还不强,个别区县完成100多个村、1万多户贫困户自查评估,但发现问题为零。还有一些地方没有彻底摸清情况,如户表中存在姓名写错、基本情况不详、享受政策混乱等问题。各区县要以实地走访为抓手,深入推进“百日大会战”。严格按照“两人同行” 原则,扎实开展进村入户工作,认真开展自查评估,深入细致核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信息,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全面提升信息数据质量。要继续查漏补缺,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盯紧未脱贫户、易返贫监测户、易致贫边缘户等三类群众,集中最强火力,实施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确保剩余贫困人口6月底前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常态抓好“战疫”“战贫”两场战役,全力推进各类问题整改,有效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城乡统筹发展网-农家科技杂志记者 李朋 特约通讯员 胡剑波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