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
你“送”我土地 我“还”你产业

黔江一脱贫户反哺乡亲获称赞

2020-07-01 09:07:13  来源:重庆日报

周适合(右)观察蚕茧。

添加饲料。

你“送”我土地,我“还”你产业。黔江区蓬东乡麻田村建卡贫困户周适合在当地政府和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栽桑养蚕脱了贫,他不忘感恩,将当年大家“送”给他的闲置地发展成规范桑园后还给乡亲们,并带动大伙儿一起致富增收。

孩子生病花光积蓄

“周适合很会为人处事,做事巴巴实实的,有时我们喊他‘周合适’!”日前,在麻田村桑园采摘桑叶的村民粟正琼说,周家以前有三个学生娃娃,一个娃儿长期患病,要不然早就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了。

据了解,周适合家的3个孩子中,大女儿现已成家,二儿子患有强直性脊髓炎,小儿子则在照顾哥哥。

“二娃很自强,带病坚持读完大学。现在在主城一家私营企业一边上班,一边复习考研课程。”周适合说,孩子站和坐时,腰不能活动,没法弯腰捡东西。为了治病,他花光了以前在外打工的积蓄,每年还需要支付医药费几万元。家里因学、因病在2014年被村里纳入建卡贫困户。

村民“送”地帮他脱贫

针对周适合家的情况,蓬东乡政府及帮扶单位建议他发展蚕桑产业。

周适合说,麻田村从2008年开始栽桑养蚕,由于没有形成规模,桑园渐渐闲置下来。

2015年春节,打工的万明泉、余举学、龚节会等10余户村民回家过年,得知周适合家的情况,纷纷上门“送土地、送产业”。

“适合,你在家养蚕养少了,赚头不大。要是不怕麻烦,就把我家的那几亩老桑园,整出来比你新栽的桑来得快些!”

“老周,我家那几亩荒地,你勤快做也去开出来栽桑,不要你的租金!”

有了干部和乡亲们的鼓劲,周适合不再犹豫。2015年,他把乡亲的10亩老桑园打理出来,加上“送”给他的20亩闲置地也开垦出来栽桑,全年养蚕30张,收入了4万多元,当年实现了脱贫摘帽。

2017年,他的桑园达到170亩;2018年,他还给村民50亩;去年他养蚕120张,产茧100担,收入18万元。

“这是今年养的第一季春蚕,一共48张蚕。”周适合说,今年计划养蚕140张,产茧120担,收入将突破20万元。

“还”产业带村民增收

如今,周适合家不仅摆脱了贫困,解决了儿子每年几万元的医药费,还修起了两楼一底的混泥土板房。

“乡亲们让我增收脱了贫,我必须按当地土地的流转价格,一一给他们兑付流转金。”周适合说,当年“送”桑园的村民,大多在建筑工地或砖厂打工,现已年过半百,也陆续回家照看孙辈。

“还情的时候到了!”周适合说,从2018年开始,他已退还给万明泉、余举学等6户村民桑园面积50亩,“把管理好的桑园还给他们,活路儿轻松,不耽误他们在家照顾家人,还能增加一份收入。”

因病无法从事重活的万明泉说,他当时给周适合的是10亩闲置地,现在已建成规范的桑园。“让我们来捡现钱,感到很过意不去。”他说,每到养蚕季节,周适合还把技术活全包了,他家全年养蚕收入在两万元以上。

“周适合不但把建好的桑园还给村民,还负责教他们养蚕技术。这段时间,他除了在自家蚕房里忙碌,还要挤出时间去农户家指导四龄、五龄蚕撒石灰、分类上蚕蔟等。”麻田村党总支书记王凤明说,周适合的帮扶义举已成为黔江贫困户反哺乡亲的典型,让大家深受感动。

文/图 通讯员 李诗素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意见反馈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农家科技、城乡统筹发展网 版权所有
主管单位:重庆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重庆农家科技杂志社有限公司  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中心
协办单位:重庆市发改委、重庆市城乡统筹办、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7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网出证(渝)字第00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渝网文(2016)4551-030号
渝公网安备5001080200101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80006 渝ICP备10015940号-1 技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网